新城镇建设中产业集群效应的实现机制探究

2016-03-12 02:00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关键词:实现机制产业集群

钱 瑶(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新城镇建设中产业集群效应的实现机制探究

钱 瑶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摘 要:实现产业集群将人口聚集和经济能量辐射统一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可以为城镇化未来的有序、健康发展构建内驱动力。在环境植根性、动态适应性、效益多元性所构成的分析框架下,新城镇建设中的产业集群效应实践机制可围绕着: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产品选择、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园区建设、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资本培育、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效益管控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新城镇建设;产业集群;实现机制

新城镇建设(新城镇化建设)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由此,在新城镇建设中充分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将能促进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等目标的实现[1]。

1 问题的提出

具体而言,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问题:(1)如何看待城镇建设对产业集群的依赖。(2)传统工业园区能否达到产业集群效应。(3)产业集群效应得以实现的机制有哪些?

2 产业集群效应形成的分析框架

以上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便为下文的讨论提供了问题意识,为了使下文的讨论能在收敛的区间范围内得以展开,这里将勾勒出产业集群效应形成的分析框架。

2.1环境植根性

“产业集群理论”属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笔者认为,非均衡分析方法在这里更具有合理性。为此,在研究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机制时,应在环境植根性原则下来展开。即,应根据研究对象所处的城镇环境来展开问题研究。

2.2动态适应性

产业集群外在体现为关联性企业在空间维度上的集中,但这并不无法与单纯的工业园区相区分。产业集群还需在动态条件下满足商品市场需求,并在自我动态调整下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

2.3效益多元性

在特定空间维度上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形态,必然会在实现知识外溢和降低交易成本等诸多方面收获红利[2]。但受到新城镇建设中约束条件的决定,产业集群效应需要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元效益目标。

3 新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探讨

在分析框架下,新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3.1二者互动的环境植根性方面

产城互动模式的构建,在于二者需要相互给予彼此经济资源。新城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为产业集群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和区位支撑点。与此同时,关联企业集中所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又能惠及当地的劳动人口,以及通过极化效应来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从目前现状来看,问题主要存在于产业集群对区域人口惠及作用的实现上。

3.2二者互动的动态适应性方面

产业集群在形态上表现为关联企业在空间范畴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所呈现出的红利便是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促进了知识外溢。产业集群在建立动态适应性的同时,需要与新城镇建设联系起来。这里的联系不仅反映在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还深刻反映在劳动力资本的提升领域。

3.3二者互动的效益多元性方面

当前,中央对于新城镇建设提出了保留青山绿水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对资本驱动下建设模式的一种否定。因此,二者在互动中需要追求多元效益目标。现实表明,在产业集群过程中应更多关注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所产生的衍生效应将惠及村社人口。

4 互动模式基础上的实现机制构建

4.1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产品选择

前面已经指出,需要在环境植根性下来实现产业集群效应,这样才能符合新城镇建设的内在要求。这里的环境植根性主要取决要素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其中对产品的选择将引致出要素市场上对劳动要素的需求。那么如何来完成产品的选择呢。笔者认为,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人力资本匹配度等诸多因素。另外,在突出生态效益目标的新城镇建设中,应更多的去考察资源消耗问题。

4.2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园区建设

上文也已指出,传统工业园区建设无法充分实现产业集群效应,而且传统园区建设与新城镇建设之间存在着嵌入关系,这就使得园区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程度不高。为此,在园区建设上可以采取PPP模式,即政府与企业联合组建工业园区。具体而言,政府主要从新城镇建设的内在要求出发,强化对产品选择、资源消耗、就业岗位提供等指标的监管。企业则按照市场化原则,引进关联性企业。

4.3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资本培育

这里的资本主要包括两个范畴,人力资本和货币形态的资本。对于前者,县域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应针对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另外,县域范围内的中职学校也应承担起训练城镇劳动力的任务。货币资本的供给可采取两种方式,产业内的同业拆借,以及关联性企业相互担保下寻求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

4.4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的效益管控

新城镇建设中的一个亮点便是,维护了村社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因此,在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中还需要对各项效益进行管控,即不能因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和生态效益目标的实现。在总结现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效益管控主体包括:县域政府、园区管理委员会、村委会等。其中,需要增大村委会的管控权重。

5 实证讨论

在城镇化建设中,以合肥市的建设为例,通过实施“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发展战略,扩大中心城市空间容量,合肥面积增至1.14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752万人,实现了由“环城”到“滨湖”,再到“环湖”,乃至“临江”,甚至“达海”的嬗变。通过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依据在“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未来的合肥将被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重点通过建设双心两扇两翼的主城区,巢湖、庐江和长丰升级为“副中心城区”,合巢产业新城、庐南产业新城与空港产业新城三大产业新城升级工业强化服务业,逐步促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周边城镇延伸,提高周边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加快湖城共生,推进环巢湖旅游生态产业建设,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发展为特色,保护环巢湖自然生态网络。从当前合肥城镇化建设的步调看,产城互动的第一推动力便是产业集群效应的实现,然后通过工业人口转移来推动新城镇的发展。

6 结束语

新城镇化建设中,必须结合考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群。在具体实践中,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务必协调好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

参考文献:

[1]彭健.新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从产业集群迈向创新集群[J].中国中小企业,2014(6):75-77.

[2]陈雪琴.基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J].现代产业经济,2014(2):14-19..

(责任编辑:雷 君)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47

文章编号:1672–7304(2016)01–0099–02

作者简介:钱瑶(1985-),女,安徽六安人,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owns

QIAN Yao
(An 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He Fei 231131,China)

Abstract:To achieve industrial clusters that integrates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nomy int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which can build internal drive for the future urbanization developed orderly and healthil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 dynamic adaptability and benefit diversity, the practical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i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round such four aspects as product selection, zone construction, capital cultivation and benefit control in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Keywords: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cluster; Realiz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实现机制产业集群
文科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实现机制探析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信息技术战略的实现机制探讨
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过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