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张民阔
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的困境及解决措施①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张民阔
近年来,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实践中显示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各国致力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强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科学管理,更好地调整文化创意产业的链条布局,对推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困境的具体措施,以期更好地提高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县域 文化创意产业 困境 解决措施
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比较起来,县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没有污染而且具有高附加值与低耗能的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满足县域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经济的全面与协调发展具有愈来愈大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全力发掘与利用县域之中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濒临失传、消失的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把传承、创新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不仅要把县域文化资源渗透到文化产业之中加以发展,而且还要将文化创意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切实做强县域创意文化产业,能够全面体现出县域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地方特色以及文化特色[1],彰显出文化强国的魅力。
英国是最早对创意产业作出官方定义的国家,在1998年公布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创意产业来自于文化产业,但是又与文化产业有所不同。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产业发展之后的一种高级形态,也是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鉴于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点从概念转为内容,创意产业已经愈来愈多地为人们所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文化建设的日益繁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的认知度也愈来愈高,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级。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稳定器。在我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之中,怎样发掘出县域所具有的文化创意元素,激活本地的活力,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县域实现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许多县城或县级市,依托于传统工艺和文化资源,与其他产业之间不断加以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和县域经济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经典案例。譬如浙江省金华市下属的县级市东阳市,就依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起中国木雕城和横店影视城等知名文化景区。到2013年底,东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66.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5%,已经成为典型的支柱型文化创意产业。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进行协调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创新式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示范效应。
虽然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管理政策尚待改进。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化、高效化的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管理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的高关联性迫切要求各个不同行业相互之间实现协同发展、统一管理,从而更好地保持县域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完整和自然延伸。就现实而言,中央和地方之间、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条块分割仍然没有打破,壁垒的分割尚未真正消除,市场配置资源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依然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够到位、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不够齐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流动不够顺畅、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指导体系不够扎实等现实问题,其后果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无法顺利地实现商品化。究其原因是我国的政府管理主要还是实施行政手段,政策的风险性相当大,缺少法制层面上的稳定性,影响了资本进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各类市场要素体系尚不够完整,文化创意产业的中介机构尚不完善,行业协会等功能不够健全[3],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管理形成障碍因素。二是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亟待加强。由于我国文化领域一直处于管办合一的体制下,管理效果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实现,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创建更加完善的县域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创意环境依然显得任重而道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而言,舆论的大力支持、制度的充分保证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做得也不够到位,导致部分文化创意内容均属原创的企业往往损失极大,甚至造成其所培育的文化创意品牌失去存在的价值,产业链出现断裂。三是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的塑造急需强化。我国部分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企业市场主体产权不够明晰,国有文化资产的出资人常处在缺位的状态,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激励约束体系等问题更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行为主体之间的职责划分模糊不清、职责不明确,与事业产业主体改革保持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尚未建立,进而导致了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市场主体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四是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性差别有待缩小。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经济发展格局大致保持相似,具有东高、西低的明显差别。不管是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从业者数量、拥有资产金额等进行划分,东部地区的份额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一旦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区不平衡不断加剧,就会导致东部和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明显,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已成为相关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3.1 制定出台推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针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平衡性,按照不同县域的发展现状,有选择地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列入到县市发展规划当中,根据不同县城文化创意产业的独有特色以及品牌优势来确定本区域需要重点扶持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并制定出台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发展规划[4],为文化创意产业做好顶层设计和指明发展方向。
3.2 形成推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推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致力于持续加大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执行力度,注重在立项、土地使用、税收、经费、信贷、融资、进出口以及社会保障等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资本、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融合,更好地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
3.3 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激励制度
大力支持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要扶持一批富有发展潜力的县域文化创意项目。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经费拨向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紧密结合的重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积极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不断提高财政对于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分批建设重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工程。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合理的扶持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税费优惠和减免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其中[5],激发广大群众发展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并强化政府、企业和各民间组织之间的联系,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拓展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来源,为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3.4 加大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加大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一是发掘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通过举行各类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等方式,让深藏于民间的文化创意人才充分显现出来。同时设置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中介,负责对县域文化创意人才进行深度发掘。二是培养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注重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提前储备,可在本地中小学校中设置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培育文化创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县域高等院校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加强高等院校与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相互联系,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创设良好条件。同时要强化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拓展视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6]。三是积极引进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加快科技、文教以及有关领域的改革工作步伐,打破行政壁垒的制约,促进文化创意人才资源实现更为自由的流动。特别是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好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支撑。
3.5 完善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的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内企业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对开展文化创意业务的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具备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工作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可采取以下举措来完善县域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服务体系。首先,要不断强化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政策协调。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改进服务形式,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动态分析与监测,并及时面向社会公布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投资重点以及市场需求等各种信息。其次,要规范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开发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指导、市场开发、信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以及专业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最后,可采用资产证券化这一全新金融工具来实施融资服务。资产的证券化有两个优势:一是能有效回避文化创意产业内企业所具有的风险。由于实施了破产隔离和信用的增级处理,降低整体融资成本,让融资风险得到较好地防控。二是能更好地保护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商业秘密。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原始权益人只需提供可用于证券化资产的有关信息,不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创意,如果不慎泄漏了产业内部的商业机密,就很容易失去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6 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县域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迫切需要得到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持和保护。如果法律法规不足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系列的县域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体系中,知识产权保护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极大的挑战。一旦社会开始尊重与承认个人所具有的创造价值之时,就将产生对产品原创性加以承认与保护的一流环境。因此,要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到战略高度上,形成保护与尊重个人作品、创造力环境,尽快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培养县域创意文化产业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强化对版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县域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所具有的创作价值与利益,形成更加规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7]。
3.7 推进县域创意文化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有效减少企业和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
我国县域创意文化产业趋向于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极为明显,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团队不但是狭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靠山,而且还是创造力在其中发生作用的重要社会再生产基地。集群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着共生与互补的关系,持续向县域创意文化产业链的两头加以延伸,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大趋势[8]。县域创意文化产业聚集于固定的集聚区内,能最大限度减少交易企业和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是集聚区的固定性和长期性能够有利于集聚区交易企业彼此增进了解,不断提高交易伙伴和环境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合作。二是集聚区能够较方便地提供各类中介服务,县域创意文化产业企业可通过中介来得到交易企业的信息,降低了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三是集聚区的品牌也能够发挥降低不确定性作用。园区品牌在树立之后就成了文化创意企业进行交易的资产担保方式之一,企业可依据园区品牌价值来判断交易的前景,降低了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极大地减轻由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而对资源所造成的压力。通过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让现代人重新审视我们拥有的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借助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开发的巨大优势,逐步探索建立起以文化创意产业惠民为特色的新型文化发展道路,这对于我国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 祁述裕.中国文化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李京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走势及政策选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0).
[3] 魏鹏举.内生增长理论视野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八大特征[J].投资北京,2008(8).
[4] 刘杨.浅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意能力培养[J].科技与企业,2011(1).
[5] 范玉刚.在发展中建构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体制[J].湖南社会科学,2012(1).
[6] 范宝祥.北京地区高校服务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J].新视野,2012(3).
[7] 王国华.文化产业研究者的社会化角色转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8] 鲍枫,沈颁东.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分析[J].当代传播,2013(1).
F719
A
2096-0298(2016)08(a)-118-03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张民阔(1974-),男,湖南吉首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战略与决策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