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探讨

2016-03-11 13:47刘晓瑛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档案高校

作者简介:刘晓瑛(1979.03-),女,汉族,陕西华阴人,档案馆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档案管理。

摘要: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作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理论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各高校也纷纷开展了档案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指出了当前高校档案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展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路径,以便更能好的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

1、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某高校积极改善档案库房条件,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机制,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国家档案信息战略的实施,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目前档案工作不能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适应,还存着这一定的问题:

1.1档案服务内容贫乏,馆藏结构单一

笔者对某高校的档案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发现,自2005—2014年这十年间,高校利用频率最高的是教学类档案、基建类档案及财会类行政类档案,利用频率最低的是科研类、出版类及声像社会类档案,自2011年来就未被使用过。该高校的档案收藏以党群、行政、基建、会计、教学科研类等档案为主,具有特色和重大参考价值的档案较少,有很多应入馆的档案也没有及时接收进馆。

1.2创新思维不够,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该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上偏大,思想滞后,遵循着传统的利用者需要就会来查询档案的工作方式,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满足于“你来我给”的现场服务形式,认为档案向外宣传工作的开展是不必要的,思想转变较为迟缓,对档案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融入到高校发展之中,没有有效的结合高校实际,服务公众,缺乏和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合作的意识。

1.3服务方式滞后

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途径不多,以学历鉴定和档案证明服务为主,利用者多采取亲自登门或者电话查询的方式来查询档案,档案仍以纸质档案为主,利用者需要从推积如山的档案材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然后复制自己所需要的原始档案材料,经档案馆加盖公章。利用网络、传真等方式的使用者数量极少,更不用说开展在线咨询和上门服务的了。

2、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化的途径

2.1强化社会服务意识

一提到档案,大家都会想到“机密”,档案总是被赋予神秘的色彩,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和档案并不相关,社会大众不知道档案的职能,为此高校档案要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举办“档案日”宣传周活动,介绍档案业务管理办法;举办校史知识竞赛,校史馆展出照片和实物,通过竞赛普及校情校史知识,学生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档案知识,使师生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学生思想和力量,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激发学生为学校发展目标贡献力量的热情,进而形成积极进取的合力,宣传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特殊价值,展示档案“记录学校历史、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提升全校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档案中蕴含有巨大的信息量以及广阔的需求市场,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方案,深入了解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要求,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注重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办公自动化水平,针对不同工种的档案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取代传统的被动服务形式,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热情、人文的服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落实人员、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高校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建立档案汇报制度,加强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规范档案管理措施。

2.2完善社会化服务制度

高校要重视档案工作,不断投入经费用于档案室的建设和发展,设立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外事、财会等十大类库藏档案,在做好传统领域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事物档案、科研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做到应归、尽归。以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目标,加强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收集力度,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解放思想,关注社会现实,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与高校档案密切相关的档案制度建设,加强档案资源保护,落实档案资源保护措施,推进数字档案馆和远程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建成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利用平台,为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预留创新和发展空间,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档案开发利用力度,充分发挥档案在推动高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利用馆藏优势,发挥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使档案服务走向多元化的发展空间。除了日常的接待利用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加强服务体现价值,比如说:档案展览、编辑出版档案文献汇编或档案参考资料、开展媒体合作,档案馆通过展板展示、传单发放和网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档案知识宣传日活动,对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重要作用、规范填写、托管转递等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学生档案知识,增强师生档案意识,帮助更多师生了解档案、重视档案,关注档案,参与档案,切实发挥档案“记录历史,服务师生”的重要作用。整合档案资源,加强对馆藏档案资源系统整理、深度开发,通过推出电子读物、图书、档案文献等成果,编辑出版与高校历史相关的研究成果,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档案产品。档案馆工作人员要积极生动地为师生讲解档案与每个人的关系,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档案填写、转递和托管等问题,给予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

2.3探索档案开放和利用方式

档案开放对档案馆的业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对档案收集、鉴定、保管、检索、数字化及上网工程的实施等产生了全面地推动作用,以至于扩展了开放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除了提供纸质档案阅览的传统方式之外,档案馆要开辟更多的途径让公民接触档案,制定并实施档案管理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的衔接方案,积极探索信息社会新型档案载体归档办法,创新机制,多途并举,抓好存量和增量档案数字化,积极稳妥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广泛发动,加强档案科研投入和实践,切实实现科技兴档。深化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树立声誉管理理念,打造档案工作亮点线,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伴随档案信息输入、查找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档案室还计划实施各类目录信息、编研信息、照片档案和具有重要价值的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开发和利用水平,拓展档案工作社会化领域;积极主动,打造档案工作新亮点,努力将档案馆建设成为学校各类档案资料保管、开发利用的中心,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成为爱国主义、爱校教育的重要基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及社会利用的各种需求。网站和数字档案馆成为档案开放的又一窗口在网站上办展览、开放档案目录,建立各种专题数据库,开通了部分开放档案的全文检索和阅览服务,接受网上提交的查档预约单等。这些颇具特色的开放方式使人们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就能查到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

3、结语

档案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深化和加强高校档案工作改革与规范化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服务于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综合档案室)

参考文献:

[1]庄黎丽.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2]梁守英.关于完善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制度问题的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11,01:75-78.

[3]陈玲.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0-12.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服务档案高校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究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