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照料的社会工作思考

2016-03-11 10:22戴文静司汉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

戴文静++司汉武

作者简介:戴文静(1988-),女,陕西旬邑人,管理学学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

司汉武(1963-),甘肃静宁人,农学、法学双学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制度社会学、社会病理学和市场社会学研究。

摘要:中国高龄空巢老年人逐年增多,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面临家政、日常生活照料,医疗看护,精神慰藉等多种需求。文章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社会工作介入高龄空巢老人的综合需求的服务模式,探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与实际结合提供适合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照料的服务需求和服务内容。

关键词: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照料;需求分析;社工介入

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高龄老人、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相比其他老年群体,高龄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与需求更加需要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生理机能严重下降,日常生活不能全部自理,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处于孤独、抑郁情绪中。而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中,养老机构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机构数量有限,资金短缺,质量不高,一般只能照顾老年人生活所必须的饮食起居、医疗卫生服务,在老人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不能兼顾,社区养老机制不健全,养老仅停留在最低层面上;社会服务网络不健全。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专业和职业,将高龄空巢老人、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以及家庭有效地链接起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针对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照料需求提供各类服务,弥补社区照顾的不足,解决家庭后顾之忧,促使高龄空巢老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高龄空巢老年人基本情况

2011年4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在2000万左右。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中国社会将全面迈入深度老龄化的时期。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数据显示,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同时,高龄化日益明显,高龄老年人口构成了“白发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老龄化在呈现高龄化特点的同时也呈现空巢化趋势,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空巢老人。中国空巢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人大关。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老年家庭将面临全面“空巢化”,届时空巢老年家庭占老年家庭比重将上升到90%(李爱琴2007)。由于社会流动的加快、家庭功能的弱化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支持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高龄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

曾毅等(2004)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空巢老人身体日益孱弱。其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健康状况普遍下降。加之大多罹患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他人的生活照料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非常突出,需要经常性照料的比例相当于65—79岁老人的5倍。黄匡时(2014)研究指出日常照料者的照料表现对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有明显的影响。基于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分析,得出平均有五到六成的中国老人有日常生活照料需求,高龄老人的平均照料需求比低龄老人高,不同照料程度和照料内容的需求率差异较大,轻度照料需求比重度照料需求比重高,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两者的比重趋于一致,身体照料和疾病照料的需求率均不到30%,而家务照料和心理慰藉的需求率介于60%-70%之间(黄匡时,2014)。张广利(2011)研究表明丧偶率高,生理机能严重下降及心理问题频发等特点决定了高龄空巢老人存在特殊的需求,主要包括:

(一)日常生活照护需求与外出陪伴照护需求

身体机能日渐衰弱,疾病高发的高龄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上下楼梯、外出等均需要日常照护帮助。主要包括高龄空巢老人居家日常照护和外出陪伴照护两方面。

1.居家日常照护

居家日常照护是最主要的日常照护需求,分为自身和家务两类。包括起居、穿脱衣,饮食照料(食物加工、进食、洗碗),个人卫生(洗漱、洗澡等)其他方面,如活动、上下台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柔韧性的下降,关节的不灵活,日常居家自我料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2.日常家务照料

这种需求主要包括被褥、衣物清洗、物品整理、居家清扫、维护、修理家用物品。居家整理需要大量的精力、体力,高龄空巢老人独自在家做家务出现安全隐患。

3.外出陪伴照护

高龄空巢老人外出陪伴照护需求主要包括日常外出陪伴照护和代办服务两类。日常外出主要包括户外活动和外出购物两种,高龄空巢老人一方面需要外出多活动,另一方面由于身体孱弱、行动不便,导致老人户外活动比较困难。

(二)医疗照护需求

疾病的预防,看病就医的陪护以及家庭专业护理的需求是高龄空巢老人的刚性需求。大多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迫切需要提供家庭护理,营养运动指导、康复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和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三)精神慰藉的需求

高龄空巢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使他们心情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者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更有甚者因为孤寂、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导致高龄空巢来人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研究表明,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更高,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内容更加多元化,除却一般的生活自理障碍及罹患疾病的重度照料需求,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务料理、心理照料、认知照料的需求率更高。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切入,分析满足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照料需求的可行性及社会工作介入高龄老人日常照料需求满足的模式,社工介入的哪些服务模式通过何种途径满足高龄空巢老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如何将社会工作理论指导、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及老年领域社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探讨解决高龄空巢老人在日常照料需求方面面临的困境。

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机构养老面临各种挑战,社区养老不成熟,老龄化的进程使国家承担的养老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提高高龄空巢老人的综合服务水平,满足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照料需求(李永青2015),社会工作作为新兴事物,既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提供有针对性的高龄空巢老人服务,从而满足服务对象的综合需求,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三、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照料的社会工作模式

上述分析了高龄空巢老年人日常照料的需求,不仅包括家务照料、认知照料的需求,也包括精神慰藉的需求。社会工作受限于自身的发展程度,不为大众周知,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前来咨询的个案比较少,需要社会工作者主动挖掘,借助社区资源,社会工作者一般采取入户探访的形式,挖掘潜在的服务对象。从而建立专业关系,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另外,从优势视角看,高龄空巢老年人优势资源是需要社会工作者挖掘出来的,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能力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生活更有质量。在社工的辅导帮助下,高龄空巢老年人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安度晚年生活。

小组社会工作具有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以及社会价值等功能,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同质性强,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招募组员,确定小组主题与内容,开展生活实践经验分享、自我照顾能力提升、孤独情绪释放、困境处理等学习或治疗类型的小组,小组过程中形成小组合力,实现小组目标,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此外,小组的服务对象可以是高龄空巢老年群体的家政保姆、护工或者其他直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照料者,这些群体作为高龄空巢老年人日常需求的直接提供者,其提供照料的综合质量与自身素质对老年人日常照料需求有很明显的影响。针对此类群体开展老年人日常照料需求经验分享与互动学习小组,也是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间接途径。

社区高龄空巢老年人长期生活在熟悉的社会环境中,对社区存有依赖感,社区社会工作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照顾的服务模式,在整合政府、社区、家庭、义工、志愿者团队、同辈群体等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龄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的满足,健康管理方面,社区社会工作者联合社区社康服务中心、健康小屋等资源组织社区义工、志愿者定期入户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健康建档服务,申请建议为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设备,为老人提供疾病咨询、定期体检、医疗咨询、健康咨询等相关服务。家务照料方面,社区社会工作者链接社区义工、志愿者团队等资源,对志愿者团队及照料提供者开展老年人专业护理知识讲座和课程培训,开启双工联动的服务模式,定期入户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家务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方面,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义工、志愿者定期入户探访老人,社区开展高龄空巢老年群体参加的活动,帮助老人排除心理压力,疏导孤独、忧郁情绪,引导老人积极乐观地生活,空闲时间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消遣时间,愉悦身心,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社区社工、义工、志愿者与高龄空巢老人建立持久的专业关系,为老年群体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使这些老人即使缺少子女的长期陪伴,也能安度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介入高龄空巢老年人需求的服务模式在进一步的发展、探索与实践中,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在问题解决方面需灵活运用。社会工作作为预防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方法,作为社会行政辅助的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需要政府、社区、服务组织、志愿团体联合发力,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推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l号)[R].2011.

[2]李爱琴.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J].社会工作.2007年第3期,第43-45页。

[3]曾毅等.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黄匡时.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1期,第331-334页。

[5]黄匡时.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研究[J].人口与社会.2014年第4期,第10-17页。

[6]张广利.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8-17页。

[7]李永青.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J].当代经济.2015年第4期,第92-95页。

[8]程欣.老年人生活照料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第117-119页.

[9]社会工作介入城市高龄空巢老人服务需求分析—以广州市长州街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74-77页。

[10]胡莹.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精神健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6月第34卷,第3172-3173页。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学习者需求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