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站在洱海边,他与大家立此存照,并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指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可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众多论述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
在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这一理念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以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一同被列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理念。
无论是主政一方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起纳入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表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各省市进行了40次调研,每到一地,他都会认真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提出生态保护和发展良策。同时,在许多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阐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向世界宣告了对地球家园、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大国态度。
有媒体统计,3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场合有关生态文明的论述、批示超过60次。
这些论述,不仅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
过去3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步推进,“美丽中国”的愿景不再遥远。特别是在中央层面,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发布,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蓝图由此绘就;10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绿色”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
对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夏光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单纯理解为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空气质量搞好了,蓝天回来了,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大的体系,重心是放在建设一种文明,即良好的行为和意识,物质层面的改进只是表面,真正要改进的是整个社会,是人的意识、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体系。”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5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看望鲁甸地震灾区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洱海生态保护湿地。站在洱海边,他与大家立此存照,并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苍山洱海,七彩云南。云南有着优良的自然禀赋,这应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天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同样,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
2013年4月,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琼海、三亚等地,深入渔港、特色农业产业园、国际邮轮港。每到一地,他都会询问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他在考察中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希望,海南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从一个地区的富裕到一个国家强盛,从一时的经济繁荣到子孙万代的持续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阐明了中国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态度与智慧。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建设生态文明,并非守着绿水青山无所作为,更不是要环境而不要经济,而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获得永续发展。
2015年5月,浙江舟山,坐在村民袁其忠开办的农家乐庭院里,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们促膝交谈。他关切地询问:“农家乐开了多久?平常客人多不多?收入多少?”
在看到农家院十分干净整洁,得知村民们以此致富后,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10年前的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浙江湖州安吉县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
如今,绿水青山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
听说当地正在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旅游景区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这很好。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长期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也使得不少地区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江河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雾霾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阐述。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6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作为我国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其将带动沿江11省市在产业、交通、城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联动发展。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针对长江经济带发表讲话,强调生态环境在长江经济带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1月5日,在重庆出席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
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路要明确,建立硬约束,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长江生态环境的连续表态,再次彰显出其要发展更要环保的理政思路。
最严格的制度 最严密的法治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上述方案及办法将板子精准地打到了地方领导身上,旨在通过制度的引导和规制作用,让环境保护者受益,让环境损害者受罚。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早在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刚刚过去的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与之配套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深入推进,环保法规开始露出钢牙。
与此同时,环保部多次对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领导进行约谈,一些地区甚至刮起“环保风暴”。
今年1月4日,由部级官员担任组长的中央环保督察组首站进驻河北,督察内容从以往的“督企”转为“督政”。
其实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就道出了这一理念,“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