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写与慢写

2016-03-11 19:59吴勇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字习作儿童

吴勇

每个孩子的学习写作过程都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自由任性阶段,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称之为“漫写”;二是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写,写具体,写生动,有意而作,可以称之为“慢写”。“漫写”培养的是儿童对写作的兴趣,而“慢写”关注的是儿童写作能力的扎实提升。

漫写收不得

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天赋,只是有的喜欢用文字,有的喜欢用画笔,有的喜欢用嘴巴,还有的喜欢用动作。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表达的自由和空间,更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的通道,引导儿童将不同的表达方式向着文字化方向迁移。

当孩子刚刚开始表达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听之任之,松之放之。当他们还不会写字时,可以用线条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要在乎孩子画得像不像、美不美,要知道,这是一个孩子在向世界坦露自己的童年。这时父母能做的就是成为一个真诚的欣赏者和倾听者。当孩子会用拼音了,会写一些简单的字了,这时候鼓励孩子用图画、拼音和文字交替地进行表达和呈现。在家里,应当为孩子准备一个画板和若干白纸,想画就画,想写就写,还可以边画边写。等孩子开始学习写话时,家长不应当给孩子规定写什么,要求朝着什么方向写,只是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事情,吃完一道美食以后,写一写美食的滋味;参加一个娱乐项目以后,写一写神奇的经历;听完一堂有趣的课以后,写一写自己的所获所感;读完一本喜欢的书后,写一写故事的新情节。

亲子读写绘。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适宜的绘本或者儿童小说,在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情节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画一画,并给图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譬如一个家长和孩子读完经典绘本《逃家小兔》之后,鼓励孩子创造图画,仿写文字:“如果你想离家出走,我就变成门神将你拦住;如果你变成门神,我就变成蚂蚁,从门缝里钻出去;如果你变成蚂蚁,我就变成调皮的孩子,把你捉回来……”图画在延续,文字在生长。

空间连连看。孩子刚刚走向文字表达,最常见的遭遇是无从着笔,无话可写。这时家长不妨引导孩子走进家中的某个空间。第一层面是“现实连连看”,先列举这个空间有哪些物品,譬如厨房,让孩子尽量罗列出所有物品,然后引导他们运用方位词语,将这些物品用文字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第二个层面是“梦想连连看”,将一个空间的所有物品,模仿“玩具总动员”和“赛车总动员”的故事情境,以一个中心事件让它们交汇和融合在一起。“连连看”就是让孩子发现文字的魔力——让事物之间产生联系,让事物之间生长故事。

童话解释法。在儿童眼中,一切未知的世界都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家长要充分利用儿童这一特点,引导他用“童话”的方式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认知。譬如,女生为什么不长胡子?太阳为什么夜晚不出现?露水是不是天空的眼泪?我是不是妈妈从超市买来的……每一个好奇的背后,都是一篇童趣盎然的故事。

在“漫写”阶段,一切随心所欲,让文字自然恣意;一切皆有可能,用故事连贯文字;一切遵循童真,让文字演绎童话。在这个阶段,任何限制,都是儿童拒绝和恐惧写作的根源;所有放纵,都是儿童亲近和喜爱写作的可能。

慢写急不得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件经历明明体验丰富、波折重重,可是一旦成为习作便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特别是精彩的瞬间场景,到儿童笔下,几乎一笔带过,或者忽略不计,这让很多家长忧心忡忡。这时,我们不妨让孩子的经历和视觉“慢”下来,在“慢”中捕捉人物的细节,在“慢”中延展故事的进程。

一波三折。在一件事情的叙述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不要让故事结尾来得太快。“曲折”才是故事吸引读者、精彩耐读的缘由。任何故事的铺陈,都要做到一波三折:“前进——障碍一——克服——障碍二——再克服——障碍三——继续克服——成功”。几经挫折,才能拨云见日;几个回合,方显精彩纷呈。在孩子阅读的经典文本中,无不呈现出这样的表达规律;在孩子喜欢的艺术作品中,都周而复始地套用着这样的审美常识。

慢速特写。在生活中,精彩的画面常常就在一瞬间,而孩子却不具有作家特有的洞察力。这时,作为家长,我们不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即时的瞬间“撕扯”成慢镜头,一帧一帧地播放给孩子看,让孩子观察到场景中主要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渐进变化。譬如灌篮的一瞬间、足球踢进球门的一刹那,引导孩子用一系列的连贯动作描述出来,用丰富的面部特写呈现出来,三秒的瞬间就会在文字中被拉长为三分钟的精彩,甚至还原到三十分钟的来龙去脉。

形象分解。在孩子的笔下,经常会出现“心旷神怡”“回味无穷”等抽象的字眼,这是一个儿童内在感觉的闪现。因为这些词语的出现,孩子的习作就此大大缩水。因此,作为家长,要在此处,引导孩子将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具体化、形象化,习作就会因此“加长”和“丰满”。譬如春风中的花香,可以将一个“香”字分解成直观可感的形象——桃花仙子身着粉色的彩妆,绽开灿烂的笑脸,欢迎翩翩而来的五彩斑斓的蝴蝶姑娘;百合仙子一身雪白的长裙,摆动着细长身姿,向所有参加舞会的来宾点头致意……化无形为有形,变静态为动态,所谓的具体和生动就可以这样如约而至。

“漫写”发生在孩子刚刚踏上写作之路的初级阶段,而“慢写”则是孩子写作能力走向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漫写”到“慢写”,是感性走向理智的过程、出格走向入格的过程,是一个孩子习作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节点。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其中《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培计划”推荐课程资源。)

编辑 朱璐

猜你喜欢
文字习作儿童
留守儿童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