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菁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能为学生解决处理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物理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理清概念,防止物理知识点的混淆,帮助学生过好基本概念关及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对如何抓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
一、激发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物理时,都会对物理很感兴趣,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尤其对物理实验更是感兴趣。但当学到新的物理量及对应符号、单位、公式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乏味,往往会认为物理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很可能失去原有的对物理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是每一位物理老师教好物理的关键。为此我们须引导学生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及时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讲物理的发展和形成,介绍科学家探索物理奥秘的轶事,如:牛顿如何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如何测量浮力,托里拆利如何测出大气压,奥斯特如何发现“电生磁”,法拉第又是如何发现“磁生电”,等等,讲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讲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及物理推动生活的进步,如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好物理知识是多么重要,将直接关系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及主动性。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经常运用实验,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当我们学习“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节内容时,老师拿出一节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第一次见到实验室中的这些电学器材,好奇心与求知欲立即被激发出来,为接下来的电学学习开了个好头。不少作出较大贡献、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往往也是从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开始的。
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的特点,使学生以最有效、最迅速的方式掌握前人已认识的规律。学生在实验环境中,在教师启发下,通过实验观察、交流、总结规律、建立概念,可以加强对基础知识深入牢固的掌握。培养自学能力,为今后系统地学习打好基础。
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物理实验教学应当受到充分重视。
三、立足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是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学习者,在互动中实现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例如在学习“如何测未知电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如电路可以用改接和不可以改接等方法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测量验证等方法总结得出。物理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最贴近生活的事例讲解教学内容,生动鲜活的事例能引发学生共鸣,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生产实践,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生活、生产方面的经验,又能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信息技术加强课程教学
中学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课堂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本身不是很清晰,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也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无法准确得出,教师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往往还是理解得不透。此时如果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当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u、像距v和像的大小变化、虚实变化,则学生能直观清晰地看到这些现象,完整地认识成像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掌握。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弥补实验课上出现的教师演示学生难以观察、实验时间过长课堂难以完成等不足。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五、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就初中物理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下一番工夫。
“精讲”就是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乐学好学的教学效果。“精讲”不是越少讲越好,而是要讲到关键处,用在刀刃上。教学重难点要讲深讲透,使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什么,学会了什么。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实验证明,要抓好初中物理教学,我们一定要立足学生,通过精讲多练、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等加强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