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真真
摘 要: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是幼儿的欢乐之源,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体育区域活动兴趣要材料来激发,活动过程要材料来维持,活动发展靠材料来创新。乡土化、自然生态化的体育活动是科学、多元的,充分挖掘地方乡土资源,让体育区域活动贴近自然、走进生活。
关键词: 乡土资源 体育区域 材料 运用
陈鹤琴的“活教材”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的泉港,于城乡交界处,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农村乡土资源。《指南》中指出“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依托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创造出特色性的体育区域活动材料。根据当地的资源,我们把乡土材料分成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充分挖掘乡土材料蕴含教育价值,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为幼儿的体育区域活动发展提供“养料”。
一、就地取材,选择适宜性材料
材料是幼儿体育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既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对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选择丰富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特色资源,把它作为载体,对它进行移植、改制,开发出具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活动器材。
1.传承、收集。
勤劳的劳动人民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用智慧创造了许多特有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我们充分传承发扬地方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合与提升。收集各种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并将它们进行筛选、归类。如打煤炭球、推石磨、犁地、踩水车等农家用品,还有渔网、鱼笼、鱼篓、花篮等渔家用品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发扬,使其回归生活。
2.仿制、改造。
传统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直接使用,适用于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因此,我们要对收集的材料进行仿制、改造,这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要注重材料的科学性、牢固性、安全性、操作性等。如犁车、箩筐、运砖车、挖土、梯子等工具都比较大,我们就缩小尺寸,让它们更适合幼儿的操作。有些工具使用时安全性较差,如砌墙、印砖、挑水桶、打煤炭球、耙子等工具,我们就采用木制材料进行仿制,降低铁制品的危险性。
3.装扮、美化。
传统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的颜色比较单一,缺乏美观性。使用时,我们用色彩和图案,运用生活化美术进行装扮美化,使材料拟人化、形象化、色彩化。农家用品以绿色、原木色为底色,配以花草、树木、动物等图案,渔家用品以蓝色为底色,配以水滴、浪花、贝壳、海鸥等图案。如农家乐区域中的筛粮食用的大小不一的筛子,我们用各种不同造型的花朵图案、线条给予装饰,增强其美观性;海趣区域中的攀爬墙,我们用轮胎组合成船的造型,并用颜料彩绘成船的外形特征,配以大海、浪花的背景,使人如身临其境。
二、结合投放,注重全面性发展
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幼儿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既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又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互动的中介。因此,在开展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时,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乡土材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单一式投放与组合式投放相结合。
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功能与特点,但单一投放,玩法较为局限,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因此,我们不断地调整材料投放的方式,尝试将单一式投放与组合式投放相结合,拓展材料的多种功能,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新的玩法。如渔家用品中的鱼篓、花篮,我们发现游戏种类比较单一,仅限于捕捉、装运海产品。为此,我们将其与球、平衡木、扁担等材料组合起来投放,将鱼篓、花篮与球结合起来玩装、抛接球、投放的游戏;将鱼篓、花篮与平衡木、扁担结合起来玩担运海产品走平衡木的游戏。如农家乐区中的打麦穗游戏,原来只是让幼儿模仿成人打麦穗劳作,我们将其与贴有丰字的箩筐、扁担等材料组合起来投放玩“运粮食”的游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发展幼儿跑和平衡的能力。
2.固定式投放与灵活式投放相结合。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隐性资源和乡土材料的显性资源相结合投放。园内的隐性资源,如大树、小土坡、水池、沙池、鹅卵石、草坪等隐藏在我们生活周围的资源,因其固定建筑、外形较为庞大、重量较重等因素,不易于挪动、改造,我们将隐性资源开发利用固定式投放。乡土材料的显性资源,因其机动、灵活,将其与隐性资源组合投放,创造丰富的探索空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不同运动能力。如野战区中的小土坡与独木桥、荡桥、木桩、碉堡、手榴弹等材料组合投放,让幼儿钻、爬、双脚攀登小土坡,上坡跳、下坡跳,设置各种障碍物,玩用手榴弹炸碉堡游戏;如水区中的水井、水池、踩水车等与玩水工具、钓鱼工具、水桶、鱼篓等组合投放,让幼儿通过各种材料自主地探索玩水游戏。
3.规范式投放与自主式投放相结合。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体育动作发展目标,我们在海趣区、水区、农家乐区、野战区、建筑区等各个区域相对规范地投放相应乡土材料,开展具有特色性的体育区域活动。为了满足不同幼儿能力需要,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开设了一些可变性强、自主游戏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摆弄材料。如农家乐区的筛粮食用的筛子,幼儿还可用于开展滚、顶、转、推、跑的竞赛性游戏;大小不一的竹梯不仅只用于攀爬取物,还可用于开展地面跳格子;与轮胎组合钻、手脚爬行、踏在横档上行走;空中垂吊等游戏。
三、关注乐趣,优化运用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区域性体育活动强调幼儿自由选择、自由交往、自主创造。我们充分利用乡土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以乐激趣的探索空间,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幼儿“乐”在其中,动作“发展”也在其中。
1.在情境中凸显乐趣。
所谓的情景性,就是通过在体育游戏中创设有情节内容的游戏开展活动,以此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这种方法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寓教于乐。我们利用乡土材料,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把幼儿难以理解或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具体的游戏情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体育区域活动。如开展《勇敢的小解放军》,我们在草坪和小土坡上创造了游戏环境,幼儿头戴小军帽,跨越障碍物,匍匐爬过电网封锁线(渔网),越过小桥(路沿),拉住绳子爬上土坡,拿起草球投掷,把插在土坡上的稻草人当做敌人打中。还在草坪上设置了几个草垛,用于幼儿游戏时隐蔽,藏身用的。有的幼儿在草垛中自发地玩起了开枪、追逐跑的《警察抓小偷》游戏。把体育任务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游戏之中。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的身心在游戏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2.在挑战中增加乐趣。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指南》指出:“3~4岁和4~5岁的幼儿是喜欢参加体育活动,5~6岁的幼儿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体育动作发展目标,遵循层次性、乐趣性的原则,投放富有挑战性的乡土材料,使每个幼儿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1)挑战与智慧并存。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在不同能力起点上超越自我,我们为幼儿投放富有挑战性的乡土材料,挑战幼儿的运动智慧,激发幼儿的智慧之花,使得挑战与智慧并存。如野战区的攀爬取物游戏,我们在不同精细高矮的树上,提供了大小不一的竹梯,单条、双条、三条粗麻绳交替编成攀爬梯,供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小班幼儿需手脚协调地通过攀爬高低不同的竹梯完成取物的任务,而中大班幼儿则要靠自己的运动智慧通过攀爬单条、双条、三条粗麻绳交替编成软攀爬梯完成取物的任务。《指南》指出:“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每种材料的投放,都体现出各年龄段幼儿不同的体育动作发展层次要求,开发幼儿智力,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尝试,挑战自我。
(2)挑战与鼓励并存。
《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当幼儿面临困难、挫折时,需要勇敢地面对,并克服,需要教师给予充分鼓励和支持,或是给个赞许的微笑,或是鼓励的语言。劳动本身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我们通过在体育区域中投放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等乡土材料,让幼儿模仿成人劳动,达到体能锻炼的目的,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及耐力等。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创新,并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幼儿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对幼儿来说,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他们乐意进行锻炼,很好地游戏。
《指南》中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丰富的乡土资源材料为体育区域活动开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和保障,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越是接近孩子生活的东西,越是受孩子喜欢,越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因此,利用乡土材料开展体育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体育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出更多体育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为实现终身运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章荔仙.“农家乐”乡土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共享区域”的创设与运作.
[3]童佩.幼儿园大班渔家休闲体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4]张新敏.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初探.
[5]韩海汶.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