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强
【摘要】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便利,然而发展的过程中,风险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就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发展与风险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相应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通信系统 发展与风险
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通信技术就是所谓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其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网络通信,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网络通信系统将不同位置的计算机终端和附属设备进行连接,通过某种软件在计算机内部实现资源的共享。该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使不同地区的公司进行数据的传输,还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输送和存储,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是一种新兴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加速数据的传播,进而实现世界范围的信息交换。不仅如此,其还能够提供语音、视频等服务,减少在国际通信中所产生的巨大费用,其只要支付网络费用即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递。这项技术只要进行相关软件的匹配就可以对通信进行便捷有效的管理,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项技术也在逐步完善,相应的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计算机用户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语音或视频的通话等等,这些功能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机通信系统,使通信更加高效便利。展望未来,计算机技术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随之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也将进一步完善,最终引导智能化生活的实现。
二、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目前,大多数行业都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那么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将影响整个单位正常运作,进而导致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其危险主要产生于四个方面:来自计算机硬件的风险,也就是物理安全方面,其是计算机设备本身具有的问题,无法通过软件程序进行改善,所以在硬件选择时需要谨慎;来自计算机软件的风险,一般软件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风险,或是冗余的插件影响了系统安全,或是卸载后的垃圾没有清理干净;来自系统本身的风险,该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在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攻击,进而影响网络安全;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使用者需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硬件组件的管理。硬件组件中的风险来源于设计,为了避免这些固有问题的产生,在管理方面要强化人工的弥补措施,但是运用软件程序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避免硬件组件所带来的风险,就要从根源遏制,加强硬件的管理,在选购的过程中严格筛选,消除风险来源。
2、加强软件组件的管理。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不按照要求进行设计会产生诸多安全隐患。通常,软件组件可以分为三类:操作平台软件、应用平台软件、应用业务软件。这三类软件组成了软件组件的整体体系,其中,操作软件处于软件组件的基础层,其能够维系系统组件的运行,在操作平台软件中出现的风险可能危害或转移到应用平台软件。因此,操作平台软件的安全等级必须高于系统安全等级的要求,尤其是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服务组件的操作系统必须设置较高的安全等级,建议安全服务组件的操作系统不要进行商业级或者实用操作系统的直接应用。应用平台软件处于系统的中间层次,其由操作平台支撑,对应用业务的软件进行管理和支持。其可能受到操作平台风险的危害,也可能受到平台软件风险的波及。所以,对应用平台软件的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其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要确保服务功能的安全性。应用平台软件处于最顶层,其直接受到用户的支配与操作。一旦出现风险,将影响整个系统,所以要确保应用业务软件安全功能的完整,并且使其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通常,商业化软件的安全性要高于自制软件。
3、使用网络授权。所谓网络授权,就是指通过网络的管理,对终端或是终端用户进行访问许可证书的发放,对系统加以访问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非授权用户的使用,确保网络资源和信息的安全性,只有获得相应授权的用户才可以使用网络或传送资源。
4、加强身份鉴别。身份鉴别主要是应用用户口令或密码等方式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权限的设置或等级的划分,以此来鉴别信息的真伪。不仅如此,对访问地址也要设置相应的权限,如果对方没有使用权限,或者其使用权限受到限制,系统需中断连接或屏蔽访问地址,进而实现网络的分级机制,通过这种方法来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降低风险性。
结语: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将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实现大范围、大容量的数据传输。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为了确保其合理发挥效用,对其存在的风险要加以有效的防范。
参 考 文 献
[1]张术平.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发展与风险应对措施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
[2]陆伟.计算机网络结合通信系统的发展与风险防范[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6).
[3]李宝珠.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发展与风险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