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发
(叙永县农业局石坝农技推广站四川 泸洲 646400)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郑先发
(叙永县农业局石坝农技推广站四川 泸洲 646400)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几种主要玉米病虫害发生调查和综合防治技术,希望能够为同行借鉴和参考,从而有效的避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病害;虫害;丝黑穗病;大斑病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丰收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因病虫危害玉米常年损失在6~10%,严重的甚至能达到50%以上。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迁,栽培模式的变革和品种的更换,一些次要病虫害又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玉米茎基腐病、粘虫、大斑病、顶腐病等成为主要病虫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防治玉米病虫害已成为保证玉米可持续增产的关键环节。
1.1 玉米丝黑穗病
1.1.1 分布
玉米丝黑穗是冷凉地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70~8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1.1.2 症状
玉米丝黑穗由黍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ühn)Clint.)引起。主要症状为病苗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株形弯曲。一般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病穗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漏,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
1.1.3 玉米丝黑穗防治要点
实行轮作,与大豆、小麦、经济作物进行3~4年轮作。适期播种,掌握墒情和播种质量。做好种子处理:25%粉锈宁或25%羟锈宁用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12.5%速保利用种子重量的0.4~0.8%拌种;2%戊唑醇湿拌种衣剂用种子量的0.5~0.6%;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戊唑醇)用种子重量0.2%;5%烯唑醇用种子重量0.5%;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2%。除掉病株或病穗,拔除病苗“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亮、颜色绿、身子还是个带弯的”。一般玉米7~8叶时病苗长相明显。秋季深翻30~40cm,选用抗病品种。
1.2 玉米瘤黑粉病
1.2.1 分布
玉米瘤黑粉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可造成30~80%产量损失。
1.2.2 症状
玉米瘤黑粉由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DC.)Corda)引起。发生部位为玉米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和器官。受害部位由于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面为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病株较矮小,受害早的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
1.2.3 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可与大豆、马铃薯、小麦等作物轮作2~3年。加强田间管理,有条件的,及时割除病瘤(最好包膜未破裂),能减少病菌积累,避免耕作时的机械损伤传病。干旱年份及时防虫,避免螟虫、甲虫的虫伤传病。种子处理:每100kg种子用35%多·克·福种衣剂1500~2000ml;或者40%萎锈·福美双种衣剂400~500ml。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可用12.5%烯唑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如病情较重,15d左右再防治1次。
1.3 玉米大斑病
1.3.1 分布
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发生严重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1.3.2 症状
玉米大斑病由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引起。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常出现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的情况。严重时,全株所有叶片均可受害提早枯死。叶片上病斑初为小椭圆形、黄褐色或青灰色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形成边缘褐色,中央黄褐色或青褐色的长纺锤形或梭形病斑。冷凉地区,18~27℃,吐丝前发病,损失50%以下,吐丝后6周发病产量损失很小。
1.3.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绥玉7、绥玉19、哲单37、垦玉6、海玉6等高抗品种;嫩单13、嫩单14、绿单1、德美亚3等中抗大斑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化控;适时中耕,提高植株抗病力。秋后清除病残体,生长期及时摘除下部病叶;与蔬菜、豆类等轮作2年以上。药剂防治:50%多菌灵悬浮剂1.5kg/hm2、或40%氟硅唑乳油37.5ml/hm2、或75%代森锰锌1.2~1.5kg/hm2、或80%甲基托布津1.5kg/hm2等药液,发病前期喷雾防治,隔7d再喷一次,连续2~3次。
玉米虫害有40多种,包括地下害虫地上害虫两部分,我省2012年玉米生产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玉米螟、金针虫、玉米蚜、地老虎、斑须蝽、双斑萤叶甲、白星花金龟、玉米蛀茎夜蛾、粘虫等。
2.1 地下害虫
2.1.1 金针虫
金针虫又名叩头甲虫、铁丝虫、姜虫、金耙齿等,是鞘翅目叩头虫科幼虫的总称,常见的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此外,还有宽背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幼虫在土中取食播种下的种子、萌出的幼芽、为害玉米根部和茎基部,使植株枯萎致死,造成幼苗萎蔫死亡,缺苗断垄。老熟幼虫体长20~30mm,细长圆筒形,体表坚硬而光滑,淡黄色到深褐色,身头部扁平,口器深褐色,尾端分叉,并稍向上弯曲,各叉内侧有1个小齿。各体节宽大于长,从头部至第9腹节渐宽。一般2~5年完成1代,为害多种作物的种子、幼芽和根系,导致幼苗死亡,田间缺苗断垅,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幼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雌虫飞行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
2.1.2 地老虎
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老熟幼虫体长33~45mm,头部黑褐色,有不规则深褐色网纹,体表多皱纹,臀板有两大块黄褐色斑纹,中央断开,有较多分散的小黑点。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玉米最为普遍而严重,玉米幼苗被害,形成缺苗、缺窝,往往需要多次补苗,严重者甚至改种。
2.1.3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翻耙整地:精耕细作,破坏其生活环境,翻松土面深至25~30cm左右,使地下害虫裸露在地表,冻死或被天敌啄食而降低数量。合理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忌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虫源:铲除杂草,清洁田园,消灭杂草上的卵和幼虫。人工捕杀幼虫、成虫(害虫数量少时)诱杀,成虫盛发期可以放置一些黑光灯进行诱杀、利用食性诱杀(栽植蓖麻诱集金龟子成虫)、化学物质诱杀(糖醋液诱杀)、毒饵诱杀、毒草诱杀、毒叶诱杀。化学药物防治是防治地下害虫最有效、最经济、最直接的措施。可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50~60kg,拌玉米种子500~600kg,有效控制期一般30d左右。生物防治引进地下害虫天敌。
2.2 玉米螟
2.2.1 发生特点
玉米螟在在玉米各生育期都可以为害,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杆,造成植株生长受害。
2.2.2 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25mm,头部暗黑色,体背浅黄或浅褐色。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喜欢在生长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先食植株幼嫩部分,后借风力转株为害。玉米螟4龄前幼虫在玉米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处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可见幼虫为害形成的排孔;雄穗抽出后,呈现小花被毁状。4龄后幼虫以钻蛀茎秆和果穗、雌雄穗穗柄为主,在茎秆上可见蛀孔,蛀孔外常有玉米螟钻蛀取食时的排泄物,茎秆、果穗柄被蛀后常引起折断。幼虫主要在茎秆内化蛹。
2.2.3 防治方法
选用抗虫品种。
农业防治:处理秸秆,减少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合理轮作。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小喇叭口期利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每亩20g拌河沙2.5kg,初见花叶株后及时用白僵菌防治,撒入玉米心叶丛中,防效好。用于鲜食玉米防治玉米螟,施药应掌握在小喇叭口时期效果最好。在田间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入田,喷洒苏云金杆菌(Bt)防治幼虫。药剂:50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25g,防效在70%以上。如在玉米抽丝期加装吊杆式喷头,对雌穗定向喷雾,再次用药,防效可达90%以上。此外,可以选用生物制剂“森得保”(由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复配而成。玉米抽雄初期施用,用量:4g/亩,用于防治玉米螟。
药剂防治:玉米抽雄初期(雄穗抽出5~10%)每100株累计卵超过30块时,叶面喷施如下配方:每公顷叶喷2.5%功夫300ml或2.5%敌杀死300ml或10%氯氰菊酯225ml等,兑水叶面喷雾。结合叶面肥和蚜虫防治,加入吡虫啉或乐果。
综上所述,危害玉米生长和产量的病虫害有很多,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手段,从而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进行保证。
[1]龚一飞,姜玉英.2010年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1(08):78~79.
[2]刘建彬,孙丽娜,王立平.玉米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3~24.
[3]商洪生.玉米大斑病菌越冬生态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0(01):67~68.
S435.13
A
1004-7344(2016)16-0199-02
2016-5-15
郑先发(1968-),男,助理农艺师,中专,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