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萍
心理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陈兰萍
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选取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率为68.57%,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个月追踪调查发现,观察组复发率为14.29%,对照组复发率为40.00%,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在冠心病治疗中,应注重心理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心理护理干预;药物;冠心病患者;安全性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脂质增多,沉淀在动脉内膜上,堆积在动脉内膜粥样脂类物质上,形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1],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血液受到阻碍使血液流量减少,致使心脏供血不足,产生心绞痛等症状[2]。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护理也很重要,通过对不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冠心病的治疗疗效。本研究选取冠心病患者70例,观察心理护理干预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1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3.0±1.5)岁,女14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5.0±1.2)岁;观察组中,男19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2.0±1.3)岁,女16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2.0±1.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方法。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治疗和不良的心理因素带来的危害,对于患者出现的心理紧张要设法制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合理的解释,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行为干预。药物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北巨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 13020449),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山东朋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53881),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等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后进行4个月的病情追踪调查。
1.2.2 对照组 单独使用冠心病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后进行4个月的病情追踪调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无效;病情追踪调查复发情况分为稳定、复发。治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改善,动脉腔恢复正常,心绞痛等症状消失。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稳定:治疗后追踪调查中,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复发:追踪调查中,仍有冠心病症状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同时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1个月后,观察组32例患者治愈,3例无效,治愈率为91.43%,无效率为7.57%;对照组24例患者治愈,11例无效,治愈率为68.57%,无效率为31.43%。经分析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7,P<0.05)。
2.2 2组患者治疗稳定与复发比较 治疗结束后4个月追踪调查发现,观察组30例患者病情治愈稳定,无病发,稳定率为85.71%,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29%;对照组有21例患者稳定,稳定率为60.00%,1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00%。经分析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8514,P<0.05)。
冠心病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明确,是由多种因素导致[3]。冠心病病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1)年龄及性别,常为55岁以上的女性,45岁以上的男性[4]。(2)家族病史,有死于心脏病的家族史(父兄55岁前,母亲、姐妹65岁前死于心脏病),患冠心病几率偏高。(3)血脂出现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4)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肥胖,常吸烟,不运动等人群[5]。
心理护理是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并列的第4大治疗方法,现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治疗各种疾病有辅助作用[6]。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需要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具体有:(1)焦虑、烦躁心理,患者入院时情绪焦虑、烦躁、紧张,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疑虑重重、内心充满担心等。(2)对药物的依赖心理,认为某种药物对自己的治疗不起作用,则不配合治疗,或者以为某种药物对自己的病情有明显疗效,要求指定该药物进行治疗。(3)情绪不稳定,存在消极心理,患者入院后回忆发生的不幸事情,容易产生忧愁、忧郁、失望等情绪。消极的情绪会改变人类正常的心脏变化规律,给心脏带来压力,不利于冠心病的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通过语言及非语言和患者沟通,对其进行疏导,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将负面心理改变为正面心理,能够使身心保持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7],同时,患者能够明确情绪对治疗冠心病的影响,从而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消除顾虑、负面情绪[8]。因此,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治疗冠心病,而且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使用药物治疗治愈患者24例,治愈率为68.57%,复发率为40.00%,心理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治愈患者32例,治愈率为91.43%,复发率为14.29%。说明单用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容易复发,未能达到长久的治愈效果。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身心结合,提高治疗效果,保持了治疗的稳定性,减少复发几率。综上所述,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在冠心病治疗中,应注重心理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1] 尉晓霞,朱静芬,施榕,等.冠心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415-418.
[2] 方晓华.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J].中国社区医生,2013,15(2):301-303.
[3] 许继艳,常秀武,丁瑞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3):111-113.
[4] 胡允兆,黄裕立,吴焱贤,等.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737-739.
[5] 罗芳.浅谈冠心病的预防及药物治疗[J].现代养生,2014,2(20):113.
[6] 郭艳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广东医学,2010, 31(20):2736-2737.
[7] 杨绍清,朱小茼,牛春娟,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4):356-358.
[8] 师文华.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3,19(14):120-1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5.048
江西 332000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陈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