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俊双 曹丽娟 张静静 王瑞玲
沙河阜平县城段河道生态治理初探
□纪俊双 曹丽娟 张静静 王瑞玲
此工程以生态设计为理念,以亲近自然为原则,保留河道原有行洪除涝功能,通过采取水岸平面形态改造、河滩竖向地形塑造、局部滩地防护、驳岸生态改造、堤防挡土墙改造等措施,使沙河从硬化的渠道优化为人水相亲的和谐绿廊,实现河道的生态化。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沙河
河道生态化治理是指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水质净化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通过人工修复等措施来建立健康、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本文就阜平县城段沙河河道治理过程中采取的生态治理手段,对创建城市绿色生态河道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阜平县地处保定市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属中低山丘陵区。工程段位于阜平县城,全长1800m,已具备较完善的防洪安全体系。河道宽260m,现状主河槽为复式断面,深槽底宽130m,用缓坡与现状地面衔接,两侧滩地宽20~110m,沿河道设有2座蓄水橡胶坝,河道两岸有浆砌石挡土墙式堤防。
沙河常年有水,滩地肥沃,现状风景资源优越,是县城民众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也是阜平的门户窗口。在当前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号召下,硬质的驳岸、单调的滩地、孤立的堤防等旧有河道形式已不满足现代城市绿色规划理念。
保证河道防洪安全、满足主槽蓄水,确保实施生态化改造后不降低原有河道的行洪要求,保证左右岸堤防、橡胶坝、河道主槽等仍满足原设计标准。改善河流硬化渠化现状,使河道达到多维绿色生态的效果。
沙河河道生态化治理包括水面形态改造、滩地地形改造及防护设计、驳岸生态改造、堤防生态改造等方面。
3.1 水岸平面形态改造
河道平面布置维持现状主河槽宽度和河底纵坡,结合卵石滩、岛的布置,局部改变水面形态,使河流与水湾沟汊相连形成缓急有序、凹凸相间的滨水岸线,营造近自然弯曲的河道形态,活跃滨水空间氛围。
平面形态调整的主要手段是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主河槽挡土墙进行改造。依据橡胶坝上游蓄水较深,下游蓄水较浅的特点,将橡胶坝上游河段主槽挡土墙削低,引水漫滩形成安全的近岸浅水区;橡胶坝下游河段主槽挡土墙适度削低,辅以其他工程措施,形成亲水安全的隐藏驳岸段;在橡胶坝段,为保证橡胶坝安全,主槽尽量维持现状。
3.2 滩地竖向地形塑造
为满足风景需求,在原河床填筑基础上,通过开挖、回填等手段,塑造出富于变化、起伏有致的近自然缓坡滩地,局部(隐藏驳岸段)以当地自然河石堆置来控制高程。滩地地形塑造以“培高就低”为主要原则,保留现状地面高程较高的区域,既可保护堤防减小洪水对堤防的冲刷破坏,又可在滨河上开辟公共活动空间。靠近水际的低洼处深挖引水,形成富有情趣的小水面。
3.3 橡胶坝段滩地防护设计
生态化改造工程改变了原河流水力学特性,为保证橡胶坝运行安全,在橡胶坝左右岸滩地增加钢丝网石笼防护。
3.4 驳岸生态化改造
本工程段提倡生态型、亲水型驳岸形式,如草坡入水、卵石(或砂卵石)入水等。在不能实现亲水的渠段,采用亲水台阶、挑台等驳岸形式。驳岸改造工程采用天然石材护岸,利用当地自然河石,既能很好地协调水面与周围环境的风景氛围,同时石块表面的凹凸起伏与石块之间的缝隙可给动植物提供生息的场所。
3.5 堤防挡土墙改造
为弱化堤防挡土墙工程的视觉效果,在堤防挡土墙改造中有设置风景廊架、种植槽两种方案。风景廊架:以挡墙为基础设置花架,植以藤蔓类植物,使其成为人们休憩停留的节点空间;种植槽:设计利用高耸挡墙为背景,墙前留出适宜空间设种植槽并植以观赏花木。
通过生态治理,沙河不仅能继续担当行洪、除涝功能,还实现了河道的生态化,满足了民众的亲水需求,使河道远可观近可赏,成为贯通阜平县城的绿色生态走廊。城市河道治理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河道的自然功能,又要体现“回归自然”“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
2016-04-20
纪俊双,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曹丽娟,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张静静,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王瑞玲,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