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凡 (湖北美术学院 430205)
视觉审美修养提升的必要性
余 凡 (湖北美术学院 430205)
基于周遭环境中,拙劣设计星罗棋布的事实,我想无论是专业的设计者还是非专业人士,我们中的每一位都理当拥有改善这种不理想现象的内在观念与某种深刻意识,因为这的确关乎到我们整个名族的视觉素质与审美品味优良与否的问题。我们应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为创造美好的视觉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视觉素质;审美;设计;修养;品味
前段时间,我跟我同学交流到,如今设计类的比赛项目可谓不在少数,无疑这于业类精英来说是能力彰显与个人知名度提升的大好时机。然而这些比赛真正的社会意义又有多大呢?你看,尤其是设计师们玩的所谓的国际性环保招贴大赛对严重的现实问题并无多大影响(污染、浪费依旧),也谈不上什么贡献,说得难听点,不过是圈内人纯粹的自娱自乐罢了!
“视觉的重要性却通常只能引起最边缘的注视或者被完全遗忘”显然这种说法可以用来支撑上述观点。身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无不为之骄傲,然而,我们却总是发现自己被太多贫瘠的视觉感官与视觉对象(红红绿绿的招贴广告挤满大街小巷,环境构造的杂乱无章,以及未经粉饰的丑陋无比的建筑等等)所包围,我想并不是我们不想去改变,只是人们似乎习惯了这些设计拙劣的事物!如果视觉审美的重要性将永久性地被忽视或者只能引起最边缘人的注视,我觉得无论如何,这于艺术设计者,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极大的损失!我相信没有人希望看到艺术与整个名族割裂开来!
据了解,国内外很多的知名设计师做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海报,在自己设计生涯的前十年内。并且拿了很多大奖。当然,这是他们个人专业能力的充分体现。可是,有一点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这种海报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并不高,甚至这些城市多达99%的市民根本没看过或者看不懂这些作品,这就是文化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力,基本于零差不多!并且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在读研究生,设计师等放弃了在市场里锻炼的这个艰难而又可贵的过程,也许是市场里边的设计太过商业化,由不得自己做主,所以他们选择将他们最为精华且别具一格的想法放在了文化海报里面,可是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的“美学文化明星”!因为至始至终只有很小的艺术圈子里的我们看过,如果你离开这个小圈子,那他就是零,就是没有用。因此前面谈到这些纯属于圈内人士的自娱自乐一点都不为过!
美学课上,刘茂平教授就2014年千里之行展览的手提袋设计谈到:设计的最终实物不尽人意,尽管我们这些稍微懂点设计的人都看不上眼,但是幸好看不上眼的只有我们这些极小部分人,因为除此之外,其他人或许根本就不懂得手提袋如何设计才能称得上美观,或许美观与否早已不重要。可能大部分人会认为,只是一个手提袋,能承载食物,实用便足以!可见,美感并没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也许他们根本就分不清优劣,说到底就是人们的视觉修养不够,品位上不来。我认为不仅是受众者就连设计师本身也是如此!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由于视觉形态与广告传媒是我个人的研究方向,那么我来谈一下平面设计当中书籍装帧这一领域。朱赢椿,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 “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一生获奖无数,其中《不裁》在2007年度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然而《设计诗》是他在2011年度最火的一部作品,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网友无数轰炸:“这样的设计,不是坑爹吗?”《设计诗》为朱赢椿自制诗集,收录数十首以画面传达构成的诗歌。力图在设计的约束管道中实现创意,用廉价的纸,单纯的字,展现生活中的会心一笑。然而很多门外汉却是无法理解!
本科时,舍友们在老师的力荐下几乎人手一本朱赢椿老师的《设计诗》,只为学习与借鉴!后来,有位舍友的妈妈(职业是注册会计师)偶尔来到宿舍,随手翻阅了舍友书桌上闲置的这本书籍,无语不解道:这是什么书?实在令人失望,书的最后都留白了好几页“你来续写”,我觉得这种做法太过敷衍。这种类型的书籍,也许别的读者会觉得新鲜有趣,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种刻意的无聊。好的作家所传达的东西能使读者发出感叹,而这设计诗仅供自娱自乐或在杂志上充凑版面就够了。无必要使它成为一本书这么重要。十五分钟阅毕,合上瓦楞纸,屈指可数的文字,只需现在厚度的三分之一就能排完,何须浪费这么多纸张,咱中国有再多的资源也怕是供不应求吧!
听完,我们很想反驳!本来,我们认为趣味十足的版式在她看来竟是毫无价值,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舍友妈妈的此番评价。因为美在本质上毕竟是主观的。正如柳宗元所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但是,如此一件得到广大业界人士高度认可的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非业类人士竟全然欣赏不了,确实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当然,这排除不了与个人的知识构成、艺术修养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亦是一种主观的活动。有客观标准同时,也有许多主观的成分在其中难以量化。说到底,如果受众者有一定的设计文化与艺术修养,也不至于纯主观的去批判一个自己不懂得欣赏的艺术品。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设计与制作水准还很低,这一点只要看看中外书店的陈列,就一目了然。视觉的重要性,纸质印刷品的视觉美感,似乎对于理工科类来说无关紧要。我觉得这不仅是设计师更是整个名族的悲哀,所以提升全民的视觉修养显得十分必要,这将直接关乎整个名族未来的发展及软实力水平的提升。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美育!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国内外许多高校里,学生一旦选择了理工科等科技行业就等于排除了对艺术的深入学习,甚至有人对艺术完全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显然更谈不上对美的认识了!很多人都认为理工男低品位低审美,生活上并不讲究,也确实大有存在!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没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受到高度的青睐与重视,当然这只是导致整个国民审美修养上不来的原因之一。虽然近些年来在某些设计领域中还是有所改观的,不过并无多大效果!可能有人会认为个人视觉修养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构成与文化教育背景,所谓术业有专攻!你学过设计或者从事设计的,理所当然会存在一定的视觉修养,反之也无可厚非!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不懂设计的客户要求一个精通设计的你为他做设计,你苦思冥想做出来的东西,客户欣赏不了甚至被全然否定,最终你又不得不被动地将其处理成客户所要求的样子!那么我最终扮演的角色究竟是设计师还是制作师?
一直以来,设计师似乎很被动,总有很多委屈难以说清。然而设计师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是否会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是否可以实现,自己的方案能否被认同?这些都是设计师自己要评估的。所以设计师本身就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与能力的提升,不应该只是个负责操作的机器。
设计师高文安曾说:“我们要明白,做建筑也好做设计也罢,服务客人、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行业准则。客人付钱给你,还要听你说三道四,这不合理。”的确,即便是行业准则,既然你找到我,我自然会融入自己的设计想法,不然设计文化究为何物?所以我觉得这跟客户自身视觉修养有本质关联。如果客户本身具备一定高度的审美修养当然也包括设计师本身在内也不至于市场上那些拙劣的设计随处可见。总之,归根结底为客户与设计者自身视觉审美修养的有无与高低问题。
显然设计作为一种共识,已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然而设计作为一种观念,于我门大多数人却都是陌生的,这是一个关于设计的尴尬时代。为什么中国不能有“中国包豪斯”呢?有人说中国的设计永远都只会是山寨版。我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设计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呢?我觉得咱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设计应该贴近生活,贴近中国文化。为什么一定要去崇洋呢?我们就不能有自己名族的特色与创新吗?
1921年宗白华先生从德国给国内的朋友在写过的信中说,他到了西方,在西方文化的照射下,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光彩,中国文化“实在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他“极尊崇西洋的学术文化”,但是他特别强调,不能用模仿代替自己的创造。
在学术、艺术、文化领域,我们要注意吸收异质文化中的精髓,来充实自己,更新自己,发展自己,创造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界新文化。我们不能把照搬照抄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学习培养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让个人带动一群,让一群带动全民!
可以这么说,现今的大学生、研究生等基本上都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浸染、包围之中成长的,我们每天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都不可避免的与视觉图像等一切视觉事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视觉符号以及身边各种拙劣设计的泛滥和审美低下的到来,无不影响着我们这些高校学生的视觉素质。的确,人的成长环境对个人视觉审美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一旦长期生活在这种无美感可言的环境里,无形中,成了一种习惯,审美能力上不来!
视觉审美的提高它包含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领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力。因此提升视觉审美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它不但需要个人的整体文化教养作为基础,还需要通过直接参与艺术审美活动来培育,而且前面也说过跟个人的成长环境与人生经历有着内在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十分注重美育的开展,以便能更好的促进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总的来说,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视觉环境和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中所有人的意识形态、审美情趣关系密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沉浸在某一行业久了,有时候是真的会忘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就如同我们做学生做久了,似乎学习的目的只为考试,而非为了获取知识。艺术家、设计师也差不多如此,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忘记了设计是什么,为了什么而设计,分不清什么是好的设计。为了客户的意见?为了自己的个性?为了养家糊口?一时间误以为花枝招展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作为大学生,甚至是一名研究生,我们已经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已经是青年人,如果我们一味专攻学习,而不注重其它能力修养的提升,将来很可能会被淘汰。即便你不学设计,不从事设计,不谈成为一名设计师,但最起码作为一个正常人你应该懂点设计,分得清设计之优良,做一个优雅有品质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美是人类共同的意识与价值观,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参与、学习、充实、并不断提升突破自己。我觉得真正有心关心中国设计之人,才会愿意去为之切实努力付出。
[1]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2-7.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28.
[3]曹琦,李晓斌.设计并不重要[M].重庆出版社,2012:115-134.
[4]朱赢椿.设计诗[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