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合:《叮咯咙咚呛》的文化传播策略

2016-03-11 09:31周亦琪湖南师范大学4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8期
关键词:戏曲受众传统

周亦琪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0)

纵·横·合:《叮咯咙咚呛》的文化传播策略

周亦琪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0)

《叮咯咙咚呛》作为我国文化节目的一种创新形式,其从纵向方面,将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与当今流行风貌结合,又在横向上,跨越地域的界限,将文本向世界打开,积极寻求华夏文明与世界文化对接,于各类文化缤纷争艳的后现代图景中,自如地发展、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信念。然而,在其传播过程中同样也呈现出了一些冲突与异化。

传统文化节目;大众娱乐;消费主义;《叮咯咙咚呛》

2015年3月,一档戏曲娱乐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跃入了观众的视野。作为对当下文化综艺节目的一次创新实践,《叮咯咙咚呛》的亮点在于即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将古老的戏曲与当代流行因子相结合,又突破了地域的屏障,积极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接,借助大众娱乐的外衣将镶嵌于其中的传统风貌自如传播。接下来,我们将从具体文本出发,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解读《叮咯咙咚呛》的文化传播策略,并针对其在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些症候进行分析与展望。

一、 纵:传统与现代

中国传统戏曲诞生于民间却辉煌于庙堂,随着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如今,它早已褪去初生时的世俗,步入“阳春白雪”的殿堂。在这个大众文化席卷全球的时代,品一出《游园惊梦》,唱一曲《贵妃醉酒》,都已成为高贵、风雅的标志。因此,如何打破高耸的文化壁垒,将传统戏曲以及其所蕴含的厚重哲理传播给受众,成为戏曲节目发展的三寸之辖。与一般戏曲节目不同,《叮咯咙咚呛》关注的重点并非是舞台上的戏曲表演,而是背后艰辛的训练过程。节目利用十期节目的时间对京剧、越剧、川剧进行了一番系统性的介绍,令未经训练的普通受众也能够饱尝这项表演艺术特有的文化魅力。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也是一个消费的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声势超过了媒体的鼓噪,其强烈的参与互动意识正慢慢将其由传播的边缘地带推向前台”1。然而,诞生于大众文化浪潮中的受众并不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学者,而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也决定了他们宠儿的往往是那些声色犬马的文化。千篇一律的戏曲学习与单一的知识灌输只会让观众感到枯燥,想要博得受众青睐,高雅的电视文化节目必须放下高贵的姿态,对其喜爱的大众文化抛出求和的橄榄枝。在此,《叮咯咙咚呛》将目光投向了“游戏”与“明星”这两项极富感官愉悦的要素。不再是中规中矩的学习,颇费心机地游戏环节,嘉宾诙谐的语言以及贯穿节目的卡通字幕等,令原本单调的节目变得妙趣横生。另一方面,纵观当今电视荧幕,明星类真人秀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叮咯咙咚呛》同样紧扣时代脉搏,将戏曲与这一流行节目形态融合。不同于以往专业戏曲演员“唱主角”的传统节目,《叮咯咙咚呛》记录了熊黛林、安七炫等十位中韩娱乐明星学习戏曲的过程。当下,光鲜靓丽的明星代替了曾经的道德模范成为了受众心中的英雄。当这些娱乐明星在镜头前认真谦逊地学习戏曲并被其魅力所折服时,那些“言听计从”的粉丝自然会“爱屋及乌”,主动去接受戏曲的陶冶。

进而观之,《叮咯咙咚呛》的重心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戏曲的传播,而是企图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营造出一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和谐共处的景观。“经典文化以其相对稳固性和传统的力量排斥媒介文化的流动性和即时性,然而媒介文化却大包大揽地吸收着经典文化的营养。媒介文化似乎是无界限的、百无禁忌的,并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法力”2,《叮咯咙咚呛》正是如此,其不仅将戏曲这项舞台艺术搬上电视,并且还在其中添入各种流行元素,使古老的戏曲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如节目组邀请韩国偶像组合EXO帮助京剧组三人将现代街舞中的姿势添加到京剧动作中。此举不仅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形式,更是一次电视节目的创新,它向世人证明文化节目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播文化、娱乐节目也不再肤浅空洞,二者之间皆可共存。

二、横:汉风与韩流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域的距离与文化的隔阂被逐步瓦解,人类的思想文明也得以借助各类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全球化已然夹杂着后现代的缤纷色彩降临于世。阿芒•马特拉曾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意识形态的全球化。”3面对纷繁多样的思想文明在世界舞台上 群芳争艳,民族文化势必要在这汹涌的浪潮之中固守住自己的领地。作为一档创新性的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正是利用高雅与大众的巧妙融合,将厚重的传统文化自如地传递给受众。除去戏曲知识讲解外,节目还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场景来作为取景地。无论是气势磅礴的长城,还是秀丽婉约的西湖,这些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的符号图腾,都令受众感受到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美好,并加深镌刻在其血脉之中的民族认同感。

然而,“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文化是在互相交往中发展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必须在与周围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养分和支持”4。面对全球化的语境,文化交融势在必行,因此,无论是传统戏曲抑或电视节目,都不能故步自封。作为文化节目改革的“先行者”,《叮咯咙咚呛》肩负着传递传统文化的重任,其主动将文本向世界敞开,兼收并蓄,积极接纳异国文化,打造出一番“文化大融合”的景象。节目组不仅邀请了五位各具特色的韩国嘉宾,且主动寻求与韩国公司合作共同对节目进行制作包装,使得整档节目散发出一股浓厚的“韩流”气息。除此之外,节目中还有意识地加入诸如年糕、泡菜、韩服等韩国元素,令观众通过节目饱览韩国民俗。如节目第七期中,越剧组的四位选手共同携手制作中韩料理,“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饮食是精神文明赖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外化形态,以食物为媒,韩流与汉风在此间进行美妙的碰撞。进而观之,《叮咯咙咚呛》不仅在形式上寻求中韩文化的对接,在内容上同样积极寻找中韩文化的共鸣。节目最后一期,三组嘉宾齐聚梅兰芳大剧院演绎经典戏曲,而越剧组更是以一出《春香传》惊艳了全场。《春香传》是韩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亦如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此,中国传统戏曲与韩国古典名著的交织、吸收,达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图景,也正是这种将传统与流行相结合,中华与外邦相交融的创作方式,使《叮咯咙咚呛》不仅有效地继承传播了中华文化,更成为了中韩两国文化的交流大使。

三、合:症候与展望

在大众娱乐节目肆意的当下,《叮咯咙咚呛》是一次创新性的改革,然而,其形态与模式毕竟还处于萌芽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缺陷不足需要改进调整。

在当今社会,古老的精神信仰已渐渐退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异化为商品关系、物的关系,由此,商品也成为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在这个消费时代,商海沉浮、波诡云谲,经济利益成为电视制作人的首要目的,《叮咯咙咚呛》虽打着高雅文化的旗号,却也难逃消费主义的桎梏。一处处生硬的广告植入将原本流畅自然的节目割裂得支离破碎,也使得节目本身沦为商业的附庸。在此图景下,与其说,《叮咯咙咚呛》是为了向受众传播悠久的戏曲文化,不如说,是赞助商希望借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自己做一次品牌营销。一言蔽之,悠久的传统文化也难逃利益至上的厄运,不得不脱下自己圣洁的外衣,对着顾客搔首弄姿。

以明星学习戏曲作为节目的卖点,无疑有利于增强节目的可看性,进而吸引大量观众,然而,在消费主义的氤氲下,明星早已成为了一个个用以受众投射欲望的商业符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然而,《叮咯咙咚呛》中邀请的明星,在毫无戏曲基础的情况下,只需花短短数月的时间,就能登台演出,这不仅让观众误以为戏曲学习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同时也是对那些付出血泪的戏曲演员的变相亵渎。明星们一边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一边学习着戏曲,令传统戏曲及文化丧失其渊源深邃的内涵。节目中,由于越剧组演绎的剧目是《春香传》及《梁山伯与祝英台》,于是,四位男女嘉宾在排练过程中擦出的 “爱的火花”便成为萦绕于十期节目的戏剧性元素。风花雪月,娇嗔细语,节目俨然变成披裹着传统文化外衣的爱情真人秀。节目通过嘉宾传递的只有《春香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那流于表面的肤浅爱情,而爱情背后所深含的如跨越社会阶级等深层内蕴却被消解得荡然无存。

传统戏剧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镌刻于形式背后厚重内的涵与哲理,以及那种与生俱来、流淌于每一个体血液中的精神信念。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声光电对传统艺术进行时尚的包装,也能够对那渊源古老的表演方式进行改革扬弃,甚至我们还能对原有的文本进行现代化的改编和移植,但是,唯一不可舍弃的便是那深植于文化形态背后几千来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华夏民族精神与信仰。或许,《叮咯咙咚呛》的症结之所在便是,太拘泥于形式上的融合与创新,却反而丢失了灵魂。

在当下这个消费社会,对未知的膜拜和对自我的推崇,使得传统的道德神话与完美的道德英雄不再受到人民的尊奉,空洞的道德说教更无法征服百姓浮躁的内心,信仰的缺失与灵魂的彷徨都极易导致受众的精神危机。在此背景之下,《叮咯咙咚呛》于众声喧哗中脱颖而出,利用光影这支魔幻之笔,将流行娱乐与传统文化巧妙地编织与结合。其中虽有一些瑕疵,却也不可否认这是一次极具实用价值的创新。面对未来的发展,以《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娱乐文化节目任重而道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应该明确传播文化地首要任务,在把握住传统文化的灵魂内核的同时,再进行一些现代的创新,才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文化节目的发展,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中国文化节目在电视荧幕上寻求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注释:

1.蔡骐.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记者,2008(12):48.

2.蒋原伦.媒介文化十二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7.

3.[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M].陈卫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8.

4.蒋原伦.媒介文化十二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6.

周亦琪,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戏曲受众传统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