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汪立三《他山集
——五首序曲与赋格》中的民族风

2016-03-11 09:31张一凡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11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8期
关键词:赋格序曲技法

张一凡 杨 拯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116000)

浅析汪立三《他山集
——五首序曲与赋格》中的民族风

张一凡 杨 拯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116000)

钢琴套曲《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以下简称“《他山集》”)是汪立三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复调作品,也是中国钢琴曲中唯一的一部标题性的序曲与赋格套曲。本文将以《他山集》中的五首作品为例,采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浅析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写作而成的中国作品,同时对汪立三先生在中国钢琴艺术作品写作的道路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加以解读,进一步深刻理解《他山集》中蕴含的传统民族民间风韵,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

《他山集》;汪立三;民族风

汪立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及音乐理论家。他长期致力于我国的钢琴音乐民族化探索,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兄妹开荒》《东山魁夷画意》及《他山集》等。

《他山集》是一套以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为基础,以西方古典的复调形式为模板,结合现代作曲技法的手段而成的极具本民族气质的复调性钢琴套曲。它在技法上并不很现代,但却是洋人写不出的赋格。 这部作品完美地诠释了中国那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他山之石”

1.序曲与赋格

《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顾名思义,其体裁是序曲与赋格的形式。这种形式来源于西方传统音乐文化。

序曲,又称“前奏曲”,最初是用于正式演奏前的一段即兴演奏,往往具有鲜明的单主题旋律,起“引子”和“序”的作用,后来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赋格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它把一个简单的主题,以模仿对位的写作手法,将乐思不断地发展,最终成为一首完整的作品。

《他山集》就是由五首序曲与赋格组成的钢琴复调作品集。但不同于西方前奏曲与赋格采用调号来命名的方式,其五首作品均有各自独立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标题,即《F商调 书法与琴韵》《A羽调 图案》《A徵调 泥土的歌》《G角调 民间玩具》《F宫调 山寨》。

此外,西方的《前奏曲与赋格》通常是可以分别独立的两首作品,而《他山集》中的序曲与赋格则是合二为一的,序曲与赋格紧密相连,结合为一首完整的作品。这也正是作者的创新所在。

2.现代作曲手法

多调性是流行于20世纪初的一种新的调性类型,从《他山集》中不难找出具有多调性(或双调性)重叠对位的例子。第四首《民间玩具》序曲中“纸老虎”的形象在反复出现时便多次运用了这种双调性的写作手法。

此外,复功能的应用也是作曲家所采用的西方现代写作技法的典型之一。如第四首《民间玩具》第58-70小节,在流动的主题再现时,旋律在宫调式上进行,而左手则以琶音奏出G角调的属功能和弦,上下声部采用不同功能的和声,便是典型的复功能写作手法。

二、“玉”

汪立三以上述的“他山之石”成功创造出了中国风的“玉”。

1.主题

(1)旋律线

第一首《书法与琴韵》开头的#F-E-#C,这是一个极具东方神韵的主题动机,以音乐的角度完美地再现了书法的写意。其赋格部分,悠长的旋律线,持续的长音和低沉的支声声部,特别之处的特殊演奏技法,均表现出了古人、古琴、古亭的一幅古风的画面。

第二首《图案》,其主题来源于湖南民歌花鼓调的调式,是对中国传统民歌调式的改编,应用在此处独具民族风。

第三首《泥土的歌》,运用了西方传统和声极力避免的平行八度,听觉上给人以空旷,辽阔的感觉,描绘了中国“苦难的大地,希望的大地,平凡的大地,神奇的大地”。

第四首《民间玩具》,其序曲的主题动机完全是用五声音阶里的音来完成,用民族的旋律刻画了民间玩具布老虎的形象。

总之,五首赋格的主题旋律线均是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描绘了民族的风土人情。

(2)进入方式

西方传统复调音乐往往是由一个单旋律线做赋格主题,而《他山集》中的赋格主题大部分是由支声复调的写作手法而成,如第五首《山寨》的赋格主题,便是由双手演奏三个八度,其音调描绘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地域风格。

(3)节奏

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严谨的节奏节拍,中国传统音乐往往给人以无计量式的时值感。跨小节切分、各种时值的音值组合、频繁变换的节拍,都造就了中国传统音乐写意、随性的特点。如《书法与琴韵》序曲主题,在四小节内就做了四次节拍的转换,并且在两小节内就连续运用了双八、四个十六、六连音、三连音和一个附点二分音符。这样的节拍与音值组合是断然不会出现在崇尚严谨与规律的西方古典音乐中的。

(4)装饰音、特殊技法等

《他山集》中为了将钢琴作品的民族化风格表现到极致,采用了很多特殊技法。如,《书法与琴韵》的赋格主题,第35小节出现的#B和#C两个音,在演奏时要弹下#B音后迅速离键。这显然是一种对古琴如歌般音色进行模仿的手法。

又如,《民间玩具》中,按半音关系叠加起来的三个音同时发响,将玩具“泥公鸡”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2.和声

(1)五声功能和声

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大都是由五声性音程与和弦构成的和声织体。其中纯四度、纯五度和大二度音程的应用最为广泛。

这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和声色彩在《他山集》中亦有体现。如第二首《图案》,序曲开头便在左手声部出现了二度音程;第四首《民间玩具》,赋格主题在低声部出现时,便运用了五度音程。

这类音程的出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西洋大小调中的功能性,但正是这种功能性的削弱,使其民族风的色彩得以大大增强。

(2)线性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都讲究线性美(譬如书法)。中国传统音乐亦是用激荡的旋律线来描绘语言难以言说的情景和意境。

西方传统音乐则更加注重和声功能。 其音乐作品中往往关注的是纵向的和声关系。因此,用西方的传统技法来写作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并非易事。

《他山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将西方传统的和声功能完全融入到了中国的线性音乐中,既具西方传统作曲技法,又不失本民族的传统风韵,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部“矛盾与碰撞的火花中产生的、不同于老一套赋格脸”的复调曲集 。

三、标题及题诗

标题音乐源于西方,是一种用标题来表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他山集》作为中国唯一的标题性序曲与赋格套曲,不仅有标题的存在,还借鉴国画的手法,在每个标题下配以题诗,使欣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本意。

正如第一首的题诗所写,作者在整部作品的开头就已经表明了写作的初衷:“登上另一个山头去回顾,去瞻望”,即是以西方古典音乐的技法来再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因为,作者坚信,有理想的中国作曲家,从来都是把发扬民族音乐以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作为自己的任务 。

四、结语

《他山集》是一部以民族音调与和声为基础,建立在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上,以西方作曲技法为手段,追求民族音响化的创新之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这部作品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是值得每一位音乐学者深思的问题。期待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能够致力于此,期待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这棵古老的大树能够绽开新花。

[1]汪立三.海边卖水及其他[J].人民音乐,1986.

[3]汪立三.新潮与老根[J].中国音乐学,1986.

[5]苏澜深.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汪立三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8.

[6]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7]俞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探析[J].音乐创作,2013.

[9]魏廷格.汪立三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1986.

猜你喜欢
赋格序曲技法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走进课本里的春天
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
手绘技法表现
性感序曲
作品一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春节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