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苏式家具美学理想对现代家具的启示

2016-03-11 13:22王文瑜苏州科技大学215009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苏式家具美学

王文瑜 (苏州科技大学 215009)

传统苏式家具美学理想对现代家具的启示

王文瑜 (苏州科技大学 215009)

研究苏式家具优秀传统对现代家具设计创新的启示。分析传统苏式家具所蕴含的苏意美学理想,论述其在苏式家具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尝试将其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创新之中,归纳方法并列举实例说明。通过对传统与创新之间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关系的揭示,提出苏式家具创新应抛开文化表征,紧抓传统本质,大胆革新,走追求神似而非形似的传承之路。

苏式家具;美学理性;现代家具

作为世界家具发展中的两大主要体系之一,中国家具对现代家具设计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特别是随着现代主义审美趣味的传播,简约雅致的中国明式家具为人们所偏爱,成为设计师设计创新所争相发掘的灵感源泉。而苏式家具作为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对其设计美学理想进行研究,正是揭示明式家具成功秘诀,帮助我们研究传统家具现代创新方法的关键所在。

一、苏式美学理想的内涵

研究传统是为了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传统。而基于传统的创造,前提是要把握真正的传统,即把握那些凝结在古代作品中至今仍影响我们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的民族性特质。“苏式家具”的重要传统着眼于“苏”上。造字“鱼”“米”成“蘇”,代表富庶。吴地人将江南以水为邻的地理优势发挥至极致,造就了家喻户晓的人间天堂。而产自天堂的作品也都以“苏”字冠名,如苏绣,苏灯,苏裱,苏扇,苏雕等,当然还有苏式家具。在这里“苏”代表的是一种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活态度与创作理想。因此就苏式传统而言,对今天的家具设计创新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装饰元素和固定形态,而是沉淀在“苏”字中的深厚内涵,是蕴藏于形式之内的苏意,即苏式美学理想。

“苏意”确切的说是一种在江南生活中孕育出的美学理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向往“苏意”生活。明人吴伟业说:“焚香煮茗,从来清课,至于今讹曰‘苏意’。天下无不焚之煮之,独以意归苏,以苏非着意于此,则以此写意耳。”“苏意”是闲适的生活方式中品味出的一抹儒雅风情,是富足的物质享受中所追求的一种返璞归真。在苏式家具的设计中,苏意的美学理想主要体现在对造型及装饰的审美态度上。苏式家具的造型充分体现了文人艺术以线为韵,以骨为力的风骨之姿;而装饰则极力体现“白贲”之饰极反素,回归自然的美学理想。

二、苏式美学理想的启示

(一)造型设计的骨韵线条

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自成一体,前者擅长用流动有律的线条勾勒虚实灵动的意境之美,后者侧擅于以静止立体的形块堆积稳健肃穆的真实之美。可以说中国艺术体系是一个“线”的组织。而“骨”则是对“线”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宗白华先生说:“骨是作品内在的核心,生命的支持点。骨(是)……从内部发挥的一种力量。骨力骨气骨法是中国美学史中极重要的范畴。”苏意美学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典型,同样钟情于“骨韵线条”。苏州城有纵横交错的街巷与河流;苏州园林有深幽的曲径和轻盈的廊柱;苏扇有纤细的扇骨,苏绣有细密的丝线。从城市到建筑,从空间到物事,苏州文化浸染在线条编织的世界之中,因而这种对“骨韵线条”的审美追求是深刻在苏州人心中的,影响着几乎所有的“苏式”造物,当然也包括苏式家具。

苏式家具受中式建筑结构影响,以框架式为主,制作木材多为条状,纤细灵巧,构成整个家具的“骨架”。因而苏式家具从整体上看,极为轻盈秀美。现代苏式家具的设计创新,如果从繁复的装饰与古典的纹样入手,其实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因为这些符号的价值已经在其象征意义随社会变迁消失时就不复存在了。真正富含苏式美学意味的是苏式家具纤细架构所体现的骨韵之风。因此苏式家具要在造型上创新,必须先把握传统家具骨韵线条的美学规律,并在设计创新时继承中国艺术“以线造物”的传统,以流畅线条为韵,以坚实骨架为力,将骨线注入家具的造型核心,从而表达出中国美学情调。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格流变的现代,设计出不失本真的新型中式家具。

(二)材质运用的白贲理想

“白贲”出自《易经》“贲卦:上九,白贲,无咎。”“白贲理想”是中国重要的传统美学思想。贲,美饰,华丽之意;白贲,美丽至极又回归平淡,即荀爽《易传》所说的“极饰反素”。《易经·杂卦》又说:“贲,无色也。” 无色就是不饰,就是突出质地本身的光华,这就点出了文饰的最高境界:天然纯真,质朴无华。这种美学理想在中国艺术中多有体现,如中国绘画以水墨境界最高,文玩清供以古朴高雅为尚。“白贲理想”其实是从追求美到超脱美的一种扬弃的境界。明清的江南对“白贲”亦是广泛推崇。虽然苏州地区物资丰盈,属红尘一等富贵风流之地,但是其却以粉墙黛瓦营造,水墨江南著称,真切的体现了“白贲理想”极饰反素的理念,这正是在奢靡之风到达极致之后,苏意美学理想获得超脱的表现。

在这种美学观念影响下,家具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就成了最好的“饰”。为了使这些自然纹理达到天然纯真,质朴无华的装饰效果,苏式家具在后期加工时大多只涂上少量的光蜡与清漆,且多以纹理优美清晰的鬼面黄花梨、鸡翅木和榉木等为制作原料。自然纹理装点下的苏式家具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过,在现代,统一髹漆和重复的人造木纹等工艺慢慢抹消了先人白贲自然的设计本意。只有保留自然纹理,对材料进行设计创新才是继承“白贲理想”的最佳途径。我们可以改革家具材料制作工艺,通过现代化技术创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质感与肌理,形成天然的家具表面装饰,做到“无饰而饰”;可以进行材料组合,利用不同材质之间特征的强烈对比和反差创造耳目一新的纹理感官体验;可以跨界应用材料,在符合家具人机工程与制作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尝试在其他领域选用材料制造家具,利用这些材料创造新式的家具纹饰效果。

三、结语

没有传统的创新是无根的浮萍,没有创新的传统是僵死的枯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即使再经典的苏式家具设计,如果不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会失去生命的华彩。而现代家具要从苏式家具设计中获得启示也必须尝试放弃对其固定形态与符号元素的执着,转而把握其内在蕴含的艺术精神与美学理念,借鉴其优秀的设计经验与方法等,最终将设计目标定在追求神似而非形似之上,只有这样,现代家具设计创新才既不会受传统束缚,也不会与传统脱节,获得真正的启示。

[1]吴伟业.吴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王锡斌.道法自然:新中式家具设计哲学探析[J].装饰,2011(3).

王文瑜,博士,苏州科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及理论研究。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554)

猜你喜欢
苏式家具美学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盘中的意式美学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外婆的美学
家具设计·互动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浅谈中国传统家具流派之苏式家具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