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玺 (重庆市渝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400012)
重庆古城墙的现状及保护利用
张 玺 (重庆市渝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400012)
古城墙作为重庆的标志之一,对研究重庆古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由于城市建设破坏、管理不当、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原因,古城墙保护情况堪忧。本文介绍了重庆古城墙的历史、现状,提出了保护利用的措施。
重庆古城墙;现状;保护利用
古城墙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载体。由于年久失修、自然腐蚀及城市建设等原因,古城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和利用好古城墙这一文化遗产。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重庆第一次筑城是在秦灭巴蜀后,秦将张仪修筑了土城墙。第二次筑城是三国时期,江州都督李严在旧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筑。第三次筑城是南宋嘉熙年间,此时正逢蒙古大军进攻,重庆知府彭大雅认为泥墙松散易垮、难以抵挡强敌,于是下令改用砖石砌墙、巩固城防体系。据《宋史》记载,当时已建成洪崖、千厮、太平等五个城门。第四次筑城是明代初期,戴鼎在宋城的基础上修筑,这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筑城。在经过四次筑城之后,重庆古城墙一环十七门的独特开闭格局基本形成。
重庆现存的古城墙基本为明代所筑,距今已有640年的历史。古城墙原周长8860余米,民国时期重庆市长潘文华因扩城修路拆除了许多城墙和城门。到如今共残存17段城墙,累计总长为3168米,其中约有2568米现状尚存,约600米埋在堡坎、墙基、房屋基础之中。太平门、人和门在不久前刚被发掘,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保存较好,已在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段残存的城墙具体情况如下:
通远门及城墙,全长约521米,保存较好,并沿城墙修筑城墙公园。部分城墙封在路基下,民生路处部分城墙已毁坏。
定远门及城墙,全长约775米,保存较差,现存段位于若瑟堂背面和西来寺小区附近,露出部分城墙现状为堡坎。淹没部分城墙封在房屋基下,已毁部分被北区路段及沿街建筑覆盖。
临江门及城墙,全长约590米,保存较差,露出部分城墙现状为堡坎,淹没部分位于中山一路人行道及房屋基下方,已毁部分被北区路段及沿街建筑覆盖。
洪崖门及城墙,全长约659米,保存较差,露出部分城墙被洪崖洞传统街区封在堡坎内,淹没部分位于中山一路人行道及房屋基下方,已毁部分被市政道路及城市建筑覆盖。
千厮门及城墙,全长约349米,保存较差,露出部分处于凌乱的杂草之中,淹没部分城墙封在朝千路路基之下,已毁部分为朝千路。
西水门及城墙,全长约135米,保存较差,大多封在路基、房基下,已毁部分为朝千路。
朝天门及城墙,全长约930米,保存较差,现存城墙位于长滨路10号院坝堡坎处,部分封在路基、房基下,部分淹没于堡坎中,只残留朝天门老码头的石梯。
翠微门及城墙,全长约607米,保存较好,仅北段被朝东路及朝天门新鞋城建筑覆盖。
东水门及城墙,全长约416米,东水门城门保存完好,东水门传统商业街至朝东路131号部分保存较好,仅小部分被当作墙基使用。
太安门及城墙,全长约721米,保存较差,现存部分处于凌乱的杂草之中,淹没部分在望龙门缆车站房基及堡坎下,望龙门巷至石门坎段墙面被建筑遮挡。
太平门及城墙,全长约502米,保存较差,白象街至王家坝段部分残留,海关巷至邮政局巷段被封在水泥堡坎内。
人和门及城墙,全长约153米,保存较差,九道门至邮政局巷段被封在路基和房屋墙壁内,局部城墙被房基遮挡。
储奇门及城墙,全长约281米,保存较差,部分被封在房屋基下,或被市政道路及城市建筑覆盖,储奇门顺城街留有部分残留。
金紫门及城墙,全长约369米,保存较差,部分淹没于解放西路小学南面堡坎下,已毁部分被市政道路及城市建筑覆盖。
凤凰门及城墙,全长约439米,保存较差,部分封在人行道及房基内。凤凰台至市水上公安局城墙段不连贯,已被人行道和房基切断。
南纪门及城墙,全长约465米,保存较好,沿城墙修筑步行栈道。
金汤门及城墙,全长约477米,保存较差,露出部分处于凌乱的杂草之中,约100米被封在水厂的水泥壁坎内。
(一)修建遗址公园
通远门、东水门、太平门、人和门城门及城墙保存相对较好,可结合巴蔓子将军墓园,老鼓楼衙署遗址、巴县衙门遗址以及长江一线的古代城墙城门,修建城墙遗址公园。按照“整旧如故”的原则,做到原式原样修建,不走样、不做假,力求恢复古城墙的真实面目。维修时还要特别注意重庆古城墙依山而建的特色,突出城墙的险峻,展示其独特原始风貌,展现出重庆古城墙的巍峨气势。
(二)复建文化长廊
朝天门、临江门、储奇门、洪崖门、南纪门、千厮门等城门及城墙保护较差、大部分已经毁损,可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进行复原重建。种植花草,开辟休憩场所,设立民俗陈列室等,建设具有人文、生态特色,集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古文化长廊。重点复建重庆最具标志性的城门朝天门,把它打造成水路入渝第一城门;洪崖门建成重庆古文化旅游核心城门,临江门打造成重庆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千厮门、储奇门、南纪门则建成沿江观光夜景的古城墙代表。这六个城门及其贯通的古城墙成为介绍重庆历史的重要阵地,外地游客能以此为窗口更加深入地了解重庆古文化。
(三)打造立体介绍体系
翠微门、定远门、金紫门、西水门、凤凰门等已完全毁损、毫无踪迹,可采用符号标记,凸显强化城门节点地标性。在城墙城门旁树立标牌,介绍历史背景,并画出线路指引,引导人们走近古城墙旧址,靠近历史、感受历史。可以引入高科技概念,设立二维码、触摸屏等,把古城墙的历史资料、保护情况、规划方案等录入进去,方便人们随时了解古城墙保护的新动向。
(四)建设环城墙步道
结合城市环境整治,合理控制城墙保护范围内的建筑高度,重点清理城墙两侧非法用地,消除乱搭乱建、凿洞挖孔等现象。在已建成的山城步道基础上,依托城墙遗址的发掘恢复,延长步道长度,建成一条规模庞大且富有文化底蕴的环城墙步道,构筑更加完善的半岛步行系统。开辟走城墙路、观重庆美景、听历史故事、传承优良文化的文物保护新路子。
(五)打造传统历史文化街区
以城门为节点,以城墙为纽带,沿袭城市文脉,保留街区肌理格局和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打造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翠微门至东水门,结合湖广会馆打造突出移民文化的湖广会馆文化街区;太平门至储奇门,结合巴县衙门及老鼓楼衙署遗址打造代表古代政治文化的白象街文化街区;南纪门至金紫门,打造体现原汁原味市井生活的十八梯传统文化街区。要注意各街区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及建筑风貌,务必突出各自的特色。
[1]彭蓉,张永生.浅谈中国古城墙保护[J].山西建筑,2005(13).
[2]付晓渝.中国古城墙保护探索[D].北京林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