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视域下就业问题探析

2016-03-11 16:20赵彦普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5期
关键词:劳动群众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渐渐的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科学发展观中讲以人为本,现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就业问题;经济环境

一、解决好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业的问题就是解决人们劳动的问题,不论人们依靠体力还是依靠脑力进行劳动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仅人的本身是劳动的产物,而且人和自然之间联系也依赖于劳动。劳动作为统一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集合体,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正因为于此,才辩证地阐释了人究竟是由自然创造的还是由社会创造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劳动、就业二者是同一个问题。劳动在现在社会里来讲就是工作,就业就是要解决具有劳动能力和想利用这个能力获取生存和发展物质资料的活动,也就是工作。

1.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业是劳动的基本前提,人们要想获得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利益就得依靠劳动,就得先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情况也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水平,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特别突出。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劳动者的特点,努力找到一个实现社会效率和公平的完美结合点。保障和促进就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切实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本质形式的劳动,其过程有机统一了社会形式和它的基本性质。对劳动过程的考察,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势,这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是实现人类生活的一种自然必然性,是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永恒手段,且这一手段不决定于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人类要想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命,就要通过劳动直接或间接地对外部自然界进行作用,从而达到对自然物形式上的占有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将自身生存所需的物质、能量、信息等为自己所用。因此,人类的生存、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劳动是人之所需,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及发展。

二、解决好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就业问题我国社会相关领域已经显现出了诸多问题,这或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障碍。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要解决好就业问题。

1.从唯物辩证观角度看待就业问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讲到失业人口,也就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是由于资本的积累导致的。这一现象并不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才存在,我国社会主义环境下照样存在,并且这一现象可以在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中找到理论来源。就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正是由于失业的存在,才显现出就业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机制重新建构,失业人群的基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反过来讲就是,就业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制约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原来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失业现象,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也出现了,这说明失业现象即就业问题与国家、社会形态是没有本质联系的。事实证明,只要存在市场经济,这一规律就不可避免要起作用。就业问题的出现完全是正常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过程中就不免会出现相对过剩人口,就会有失业现象产生。这不仅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上讲得通的,也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

2.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自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七大,党和国家一直对就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我国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1)由于劳动力的过度供应,我国的劳动市场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劳动力的供应和岗位需要的不匹配,使得就业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3)劳动力的培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竞争力,使得他们渐渐沦为贫困阶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导致消费市场疲软,加剧阶层分化,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1)大量从村涌向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这将会削弱我党的执政基础,失去农民群众的信赖,对政权的稳固大为不利。(2)就业问题的解决程度将直接关系着我国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将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反之,将会产生阻碍作用。(3)大量的劳动力若不能及时就业,将会促生犯罪,影响社会治安,给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一问题会影响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可能激化更多的社会矛盾。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

执政为民就是要求党在执政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就是要解决好目前比较突出的就业问题。

1.权为民用,要促进充分就业。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人民的生存关系到我党和我国社会主义的生存。民以食为天,作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首要的是关注民生、谋求民生。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对人民群众讲实话,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人民群众求实效。目前,就业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也成为一个紧迫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在此历史时刻,作为执政的共产党应当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采取切实措施,多管齐下,集中精力打好就业这场攻坚战;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平和公正,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情为民系,要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以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不但要有正确的“权力观”,而且要有正确的“地位观”,这是相辅相成的。各级干部要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心想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增强群众观念,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深怀爱民之心,发扬“焦裕禄精神”和“孔繁森精神”,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把解决民生、促进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要关怀下岗、失业的工人和农民以至贫困的社会弱势群体,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3.利为民谋,要促进充分就业。党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就要最广泛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就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充分就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至社会的全面发展,最大化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诚然,广大的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向人民群众负责,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为人民群众谋求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以及各种其他的社会利益。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人的世界和社会的一个根本原则,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部分也曾经强调过。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人的社会主体地位,重视人的最高发展目标的实现,一切工作的展开要服务于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执政党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要解决持续的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增长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之,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5.要确实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保障和促进就业。以人为本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的。人的就业首先就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活动,其次就是精神文化生产活动以及其他的社会生产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人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着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的社会生活,这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肯定了人的社会主体性,肯定了人是物质生产的基础。劳动的本质是自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彼岸的自由,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从事必然劳动过程中所认识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这种自由。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要通过劳动,即要就业。只有通过就业,才能使个人纳入到社会关系中来,也才能使人的本性不退化,在工作中不断的得到升华,从整体上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就业,辩证地阐释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创造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就业,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同时,只有保障和促进就业,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与时俱进、统筹兼顾、以人为本,解决好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赵彦普,男,昆明理工大学法学及管理学硕士,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劳动群众发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热爱劳动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区域发展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图说共享发展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