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救济西伯利亚灾民

2016-03-10 09:14赖晨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2期
关键词:苏俄灾民远东

赖晨

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1870-1937,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曾为中外兵民筹集救济款,计有几千万元。20世纪20年代初,西伯利亚发生大饥荒之际,他就曾救济过俄国灾民。

事情从1921年说起。当年11月12日,列宁决定在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同一天,在苏俄的伊尔库茨克(后改为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会议。这次中国向远东会议选派代表39人,高君宇作为团体代表出席。

1921年年底,中国代表们乘坐一列专车前往莫斯科。车窗外闪过清新的山色,皑皑的积雪,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城镇乡村,已经开工的工厂、煤矿。新经济政策的建设之船已经开航。

但是,过了乌拉尔山后,一幅凄惨的景象忽然跳入代表们的眼底。这里是当时苏俄饥荒最严重的地区。乌拉尔河两岸,有1500平方英里的地区,因久旱成灾,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几千万居民“拔野草,割树皮,制成草面包以充饥肠”,尽管政府全力救灾,饿死病死者仍不计其数。有的地方90%的牲畜都被屠杀吃掉了,遍地都是遗弃的婴孩,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已经饿死了。

出于对苏俄灾区人民的同情,为了支持和帮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尽快战胜灾害,高君宇和国内赈灾慈善机构取得联系,和熊希龄、黎元洪等上层人物和社会贤达173人,共同发起组织“中华民国俄国灾荒赈济会”。

1921年12月23日,该会在北京正式成立,熊希龄被推举为董事长。熊希龄派人到各地演讲动员,呼吁民众捐款,以救济苏俄灾民。

熊希龄在1922年2月28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说:“我国人最富于慈善性,凡是亲仁善邻、救灾恤患,一切美德,从不让人独步的。敝会为此恳求:诸公大发慈悲,一面对于本国的灾荒,急谋救济,一面对于俄人的痛苦,更当加以援助。须知恤邻,即为爱国,济人之急,正是为自己造福。现在都知道维持国际的名誉,这救济俄灾,正是国民的外交……古人说,当仁不让,愿各慈善大家,量力捐款,救了我们的邻国三四千万待死的灾民。”

熊希龄领导的“中华民国俄国灾荒赈济会”共计收到捐款如下:大洋约8万多元;小洋92角;铜元9100多枚;日币61元;俄币1000元。该会至少组织了三次共90节火车车厢粮食运抵俄国灾区。该会还派出赈灾调查队,抵达赤塔、伊尔库茨克等地调查,访贫问苦,给予俄国灾民极大安慰。

苏俄远东共和国赈济总会会长立克发来电报,对熊希龄说:“今中国救济俄国灾民,正使俄国人民了然中国对俄国不衔旧怨,且不以俄前政府之失计而归咎其民,确信中国陆续赈济俄灾民,足以使两国邦交益臻巩固。阁下乐善好施,惠我灾黎,铭感无已。”

猜你喜欢
苏俄灾民远东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救济署借援助渗透苏俄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