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蔷
新手妈妈面对神奇小生命的快乐,有时候很快会被宝宝夜间声嘶力竭的啼哭消磨殆尽,也有的宝宝属于越长大越爱夜里哭闹的类型,此时的妈妈该如何是好呢?
不同时期宝宝夜啼“委屈”大不同
0至28天
出生28天之内的宝贝,属于新生儿期,本该吃饱了就睡才对,如果经常出现夜间啼哭,妈妈首先要注意宝宝有无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先天发育的异常,同时还应仔细观察黄疸状况,以及反思是否存在奶量不足、喂养方式不当、抚育宝贝的环境欠佳等问题。
28天至3月
3月龄内的宝宝,尤其是出生时属于早产、其后体重增长过快的宝宝,夜间啼哭可能与贫血、营养元素失衡有关;此外,有的宝宝存在“过敏”倾向,表现为皮肤湿疹、消化道胀气;当然,这一阶段,“带孩子”的不正确方式也可能引发宝宝夜啼。
3月至1岁
倘若宝宝3月龄之内从无夜啼,其后出现了夜间啼哭的毛病,除应注意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外,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应考虑到喂养方式与食物种类是否适合;宝宝对睡眠的环境,床、被褥、纸尿裤的舒适度要求会更高;也有的宝宝是因为进入了牙齿萌动期。
1岁至3岁
在这个年龄段,有的宝宝夜啼与停乳有关,需要身心调整;有的宝宝则反复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结果慢慢演变成扁桃体增生、腺样体肥大,夜间出现打鼾、憋醒,其后啼哭;而有的宝宝纯属磨人,睡觉前,没有妈妈陪着,不让吃两口母乳,就坚决一夜哭到底。
3岁至6岁
在托幼机构成长的宝宝如果出现夜啼,妈妈应关注宝宝啼哭的时间,子夜时分的哭闹多与寄生虫有关,比如蛲虫病。另外,夜间啼哭的宝宝问题可轻可重,轻者也许只是撒呓症、梦魇,但严重的也有可能是特殊类型的癫痫发作。当然,更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
面对夜啼宝宝,妈妈该怎样做
初级篇·睡眠呵护
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规律是先兴奋、后抑制,初期以浅睡眠居多,因此要为宝宝应营造一个适合睡眠的场所,室内颜色浓淡适宜,不要有异味,灯光不可刺眼,环境不应喧闹。
对新生宝宝,可以用柔软的毛巾叠两折垫在颈后充当枕头。
到3月龄后,宝宝能够竖颈,脊柱的生理弯曲随着成长慢慢出现,此时可以使用枕头,但其厚度应根据月龄适时调整,同时注意软硬适度,以免将头或脸睡偏。
为宝宝准备轻薄的小被子,并帮助他把被子盖到肩部,以防发生蒙头憋气的意外,纸尿裤不仅材质极为重要,透气性要好,其设计也应贴合宝宝发育的生理特点。
中级篇·喂养护航
妈妈可以通过观察自家宝宝的进食、尿便、体重和身长等生长发育状况来评估喂养情况,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把握好转奶期和停乳期,确保营养摄入的均衡和丰富。
有的夜啼宝宝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异常的“缺钙宝宝”,可以遵医嘱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因辅食添加不当,遭遇铁元素不足的“贫血宝宝”,应补充含有二价铁元素的药物。
对婴儿期的宝宝不要一哭就抱,以免养成“睡颠倒”和“不下怀”的坏习惯,但是一定要安抚宝宝。相对年龄较大的宝宝如果夜里哭闹,妈妈应了解他白天在幼儿园时是否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更加关注他的内心世界。
高级篇·专业出手
呼吸道通畅是宝宝睡眠安稳的关键之一,先天性鼻道闭锁或狭窄、新生儿呼吸暂停、喉骨软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增生、哮喘发作……这些都可能令宝宝感到憋气以致夜啼,需要到医院诊断、救治。
蛲虫喜欢晚上在宝宝肛门附近产卵,令宝宝肛周奇痒,啼哭不止,或夜间磨牙。应采取驱蛲治疗。
当宝宝经常于入睡后出现奇怪的声响,即使不伴有面色改变、双眼凝视或上翻、吐白沫、口唇青紫、四肢抖动、尿便失禁……也应排除癫痫。
如果宝宝睡眠中突然转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可能是梦魇;而在睡眠中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喘大气,啼哭不止,伴随意识不清,约20分钟后缓解入睡,则可能是夜惊症,均应到医院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