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职业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工作。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而感到精力耗竭,对学习缺乏热情,感到能力不足。中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是中职生沮丧、疲乏、不满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学习心理的表现,反映了中职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职业学校肩负着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重任,学生对文化知识及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的质量。因此,帮助中职生克服倦怠心理,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中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多年对中职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分析研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倦态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人的认知和其他内部因素、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的。其中,人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这些信念中,他又强调自我效能的影响。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自身潜能的最有影响力的主宰,它在人们作出选择决定时,发挥了核心作用。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自身的学习动力,势必能消除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学习倦怠。对于中职生的自我效能的培养,教师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成功经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
教师要为低自我效能的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要告诉他们,成功与失败并无一定的绝对标准,即使是班级最差的学生也有成功的希望。教师应针对低自我效能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他们安排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提出适当的要求,使他们既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充分显示其能力。
2.改变低自我效能学生的归因方式
归因理论认为,学生的归因方式对其学习动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低自我效能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惯于自我贬低,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把成功归于运气、任务容易等外在因素,这样,当遭受失败时会消极地接受后果,认为自己既然不具备成功所必须的能力,努力也是徒劳的,便放弃努力;当获得成功时,认为这是偶然的,是机遇,因此,也没有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学业成败的真正原因,引导他们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加倍努力,争取下一次成功。
3.改变评价和奖励方法
教师应以“纵向比较”性评价取代“横向比较”性评价,即以学生是否取得进步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以所取得的名次或成绩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有助于增强其学习自我效能。另外,教师可把个别的奖励方式与集体性的奖励方式结合起来。个别的奖励方式是针对某位学生某方面的成绩作一对一的奖励,集体性的奖励方式是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只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并达到目标,才能获得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小组或班级中的位置,从而改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方式。
4.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显露能力提供机会
除了在学业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让他们获得成功外,教师还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显示才能。如果某一方面的能力得到显示并获得较高的评价,他们便会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自我效能。
二、加大学生的学习“拉力”,创造学生学习情境
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从学生主观上增强学习动力外,还要构建足够的外力来拉动学生的学习。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积极心态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的内心都蕴涵着积极向上的趋势,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可以开发的禀赋和才能。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按照学生的禀赋和天性,针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为每位学生都创造出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注意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2.进行人文熏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找到精神寄托,找准努力目标,我们必须在学生当中大力开展人文教育,通过一系列的人文熏陶,使学生在活动中梳理属于自己的思想,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改变匮乏、贫弱、苍白的情绪状态,改变着孤独、麻木、灰色的精神状态。在活动的开展中,通过学生的个人认识,不断完善其人格,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健全人格。人文系列教育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一种期待、一种感染,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觉增加自身修养,从而认识不足,发愤学习,立志改变自己的人生。
3.强化职业理想教育
在目前“普高热”持续升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看到,许多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并不了解,他们往往将其简单化为“差生收容所”,认为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是成绩差的无奈之举,更有很多人认为学生上了职业学校其前途就已经毁了。在这样的心态下,可以想象当我们的学生踏入职业学校的大门的,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只有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重新燃起希望之光,才能唤醒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为此,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未来之路,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就必须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时事讲座、国情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了解国家为了发展职业教育所采取的一系列的举措,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技术人才的求贤若渴;通过优秀毕业生典型事例,让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只有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无限的向往,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4.改变学生学习环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伤的珍品,有时候,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全部知识都能掌握时,体验到学习成绩带来的快乐时,他们也就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心理学中所说的“皮格马利翁现象”就会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望。
三、增强学生学习“压力”,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1.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
对于一小部分屡教不改,思想转化工作又不能奏效的学生,必要的纪律处分是完全必要的。纪律的约束会使学生增加学习压力,无形中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起来,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2.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导师制
有许多学生不想好好学习的原因就是认为考学无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看不到未来发展之路。为此,教师要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导师制,让学生看到自己三年内、五年内,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任何时候去努力都不算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认真学习,储备知识,为未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3.学校要与家庭、社会构成“三位一体”综合教育体系
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成立“家长教育委员会”,定期组织活动研讨交流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与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或专门的就业机构联系,成立专门的社会综合教育机构,定期组织活动。例如,让学生就近去参观学校、企业,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企业用人标准。既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又要给他们以警示,使他们懂得只要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并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总之,只有切实改变学生的心理倦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才能造就一大批具有积极向上、勤于学习、勇于开拓的学生,进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工人队伍!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