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静马燕
(1.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2.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1331)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资源设计
刘纯静1马燕2
(1.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2.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1331)
在炙热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微信应用迅速发展,随着学生用户的不断增加,微信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将微信与微课程相结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文章在介绍微课程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微信软件适用于微课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合微信自身特点设计了微信支持下的微课程资源框架,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移动学习途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拓宽了国内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视野。
微信;微课程;资源;设计
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与技术不断革新,在众多即时通信的新媒体中,微信是使用率最高的上网应用程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1]显示,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增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且网民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最高的是即时通信,占到90.6%。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微信进行微课程的研究很少,微信的载体是移动设备,基于微信的微课程教学是一种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利用任何业余时间随时随地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并且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是支持多种语言、多种系统,并支持朋友圈功能的一款年轻通信软件。[2]微信平台具有聊天管理、用户功能、朋友圈、群消息管理、素材管理、帐号设置、统计查询等功能[3]。微信基于其扎实的新型技术基础与强大的平台功能,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即时通信,支持收发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等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分享信息到朋友圈及微信推送,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到达率;微信具有“自媒性”,支持流媒体形式,素材可管理;支持插件的兼容应用,用户帐号可进行个性化设置,以及后台的统计查询功能。
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克格鲁・勒罗伊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凯(T.P.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演讲[4]。国内外学者与机构对微课程的研究越来越深化,人们对微课特点的认识(如图1所示)也越来越深刻、全面。胡铁生的“非常6+1”言论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能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及微反馈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化、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5]。
图1 微课程特点分析
(一)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资源设计的可能性
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学习资源共享迅速;微信扁平化设计,让信息本身作为核心凸显出来;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可随时随地阅览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为用户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交流平台;方便的传播平台,使微信可以跨平台沟通,传播的便捷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
(二)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资源设计的必要性
第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传统课堂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都被限制在校园里,而微信的通信载体是智能手机等便携式微设备,传播可随时随地,学习与交流也可随时随地。传统课堂的知识讲授是一次性的,一旦学生没有理解或记住前面的讲课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而使用微信后,教师可直接推送学习内容到学生手机上,保证了信息的到达率,并且可以在后台查询学生浏览的情况,保证了教学的时效性。学生可以保存学习内容,随时随地温习微课程,满足学生随时获得知识的需求。传统课堂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往往被忽略,而使用微信,教师与学生可以一对一即时通信交流,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微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如学生使用微信可以按照所学专业自主进行分组交流。传统课堂测试方式单一,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微信统计查询功能的数据分析曲线图和数据表显示了学生动态数据,属性分析可以查看学生的性别、语言、省份分布数量或者比例大小,动态分析可以看到动态消息中的每篇文章有多少用户接收、分享转发人数和次数等,消息分析主要查看学生帐号发送的消息数统计,这一功能分析的数据可以获取到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即时观察学生,即时指正辅导。
第二,注重学习资源。微信用户群体庞大,一旦用户把学习资源共享到广阔的微信平台上,所有微信用户都可以快速使用到该学习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微信是自媒体,任何微信对象都可以传播分享自己的思想,打破知识的信息垄断,任何用户也能够即时获取信息并进行交互反馈,学习资源一直处于更新状态,学生能够不断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源。微信平台支持推送文本、视音频的信息内容,学习资源表现方式丰富,且平台方便上传和下载多媒体信息文件,学习资源获取容易。微信平台支持多种不同系统,可以跨平台交流,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教师、学生可以实时浏览自己朋友圈的所有信息资讯,也可以快速分享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微信,几乎可以使用到互联网所有的学习资源。
第三,用户体验人性化。纵观几十年来学校教育的发展,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一直是教育发展中的大问题。微信的个性化设置,使学生可以在虚拟课堂上把自己的微信ID设置成自己的名字,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明确知道哪位学生哪个问题没听懂,通过微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该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学生学习效率也会逐渐提高;生活中学生随心情发布的微信动态,使老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师生的微信交流,使教师可以在情感上开导学生,学习上顾及学生。这些人性化的用户体验、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将打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断降低的窘况。
(一)微课程界面分析
本文选取了CidLab微信公众平台上“跟我学做PPT”微课进行参考分析。“跟我学做PPT”微课程主要是帮助学习者对PPT相关知识及制作技术进行学习。它的课程目录界面有每一节课的课程介绍,点击“阅读原文”后就进入了课程学习模式,每节课程有视频教程、图文教程、课后思考三部分。
(二)微课程内容分析
“跟我学做PPT”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认知理论把课程分为五大章节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一章节又被合理分割成若干节课的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后,可确定教学子目标,并完整展示知识点。
对“跟我学做PPT”微课程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以第五课“Change words,Change world”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部分为视频教程,直接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乞丐和女路人的行为与交流引发人们思考主题“Change words,Change world”,这样一种直接的教学策略方式间接引起学习者对文案的思考,并且以视频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能为学习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第二部分图文教程是图片配以文字来说明,使不在Wi-Fi环境下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程内容。第三部分课后思考,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学生可根据相关思考题及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思考与总结,深度学习微课程内容的主旨。同时学习者还可以在课程学习界面最底部点击“阅读原文”后进入微社区栏目,并在输入栏编辑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与想法发送到平台加入学习交流。
(三)微课程视频制作
随机统计了第一课到第六课的视频时长,其中视频时间最长的微课是2分22秒,时间最短的微课是1分18秒。由于微信平台具有非正式学习时间的碎片性,微视频内容需短小精悍才更为实用。微视频播放流畅,带给学生非常好的观看体验,微视频编入老师画外音,带给学习者一种亲切感,学习者也将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
(四)微课程课件分析
我们以第一课“什么是PPT”和第二课“PPT的用途”为参考课件。首先,第一节课知识点与第二节课知识点是不重叠的,但是要学习“PPT的用途”的话必须首先对“什么是PPT”有个基本了解,因此两个知识点之间虽相互独立但也有着相近的关系。其次,第一课和第二课微课件在介绍学习对象时都是以黑板作为背景,在讲解知识点时,课件又都是以暗黄色作为统一背景,两者界面风格具有一致性。最后,观察知识点这一栏图片,我们发现微课件界面的字有不同的颜色或者标识符号加以修饰,这样的提示性信息可以帮助学习者注意到重点知识。
综合以上实例,我们分析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资源设计,既要考虑微信平台自身的特点,还要达到学习的目的。原微课程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以及学生反馈、学科专家点评、教师反思等[6],在原微课程学习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微信特点,总结了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资源框架,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微教案、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微互动反馈五个方面。
图2 微信支持下的微课程资源框架设计
(一)微教案设计
如图3所示,微教案设计要点主要是选题、设计理念、资源、教学策略四个方面。
图3 微教案设计要点
微课程选题要恰当。微信通信载体是智能手机等便携式微设备,方便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所以微课程选题要避免题大内容多,要求选题恰当,视频内容短小,主题凝练,没有废话,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
微课程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平台在为用户提供微课程学习时,微课程内容应把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设计理念,多从学习者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首先,微视频内容制作时应确定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自学微视频内容时不仅不会迷失方向,而且能从视频中直接获取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其次,微视频内容符合学习认知的规律,教学过程不宜跳跃教学步骤,以免使学习者产生思维跳跃,影响对知识点的完整理解;再次,有效设计总结环节,必须做到每一个微课程结束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视频内容自成体系,完整地展示了知识点,使教学过程完整、逻辑性强。
微课程应融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微信可以按照兴趣偏好、所学专业等自主进行分组交流,小组交流可以激发学习者思考,引起学习者学习认知冲突,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取长补短。借助这样的平台特性,微课程应多使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策略,给学习者小组交流提供契机。
提供灵活的资源。微课程每一模块都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种资源,不是教学的全部,是独立松散的模块内容,可以单个拆分出来使用,但前后又有着逻辑联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学习目的选择组合成不同的完整的课堂,为学习者提供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
(二)微视频制作
如图4所示,微视频制作要从视频时长、媒体形式、流媒体、制作理念四个方面来设计。
图4 微视频设计要点
视频时长要短。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7],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考虑到学习者的注意力比较短,所以视频长度宜短不宜长,保持在6—15分钟为宜。
设计良好的媒体形式,可以为用户带来非常好的学习体验。微信支持收发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媒体信息,学习内容应采用学习者最易接受和掌握的媒体表现形式。媒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媒体的结合。学习资源加入多种媒体元素设计,表现形式丰富,且具有个性化特点,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微视频设计的制作理念。首先,从学习者角度考虑微视频制作,加入画外音,给学生在情感上带来一种亲切感;打上简明的字幕,帮助学生解读理论知识;用符号、颜色标注,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结合真人示范,以及特写或慢镜头,可以让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操作类问题。其次,教师教学要表达规范,发音标准,语调适合,要根据教学内容易点、难点随时调整跌宕起伏的语调;课程表达要有节奏感,语速适中,给予学习者适当的时间理解消化学习内容;交流形式要灵活,表达内容应通俗易懂,不仅要考虑现场的同学,也要考虑远程学习者;教师的肢体语言不要过于拘谨,表情要有亲和力,教态要自然大方。
微信平台支持的是流媒体形式,这样方便上传和下载多媒体文件,所以微视频制作应做到信息内容简洁,且采用流媒体方式传播,这样能确保视频播放流畅,便于学习者观摩。微视频在做到信息内容简洁的同时,也应重视视频的质量,综合采用多种获取视频资源的方式,高度重视教师的视频制作水平,微视频制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三)微练习设计
微信移动学习与学习者的学习情境紧密相关,因此课后微练习要设计成与学习者学习情境相关的且有价值的内容。微练习的内容要与教学知识点紧密结合,这样测试出来的数据才能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微练习的内容还应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深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地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微练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练习机会,并保证了学习者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同时教师应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四)微课件制作
微课件制作时,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信息块原则,一个知识点一个信息块,防止知识点重叠;信息邻近原则,关联性的知识点应尽量以前后时间呈现,这样可以承上启下减少学习者的思维跳跃;信息一致性原则,界面设计和交互操作要保持总体风格一致、简单,使学习者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信息丰富性原则,表达信息要尽量融入视、听觉因素,而不是仅仅只有视觉因素或者听觉因素;信息提示性原则,对于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要善于运用字体的大小和颜色及标注性符号等来标记。
(五)微互动反馈分析
微社区可以实现学习者反馈、学科专家点评、教师反思等作用。所以要求用户界面导航清晰,学习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留言评论的板块;用户界面操作简便,学习者留言评论操作简易;用户测试资源反馈,学习者需正确回答课后测试才能进行相关资源文件下载;用户体验心得设计,微课程后台可以在必要时回复学习者的评论与反馈意见。
微信与微课程的结合,形成了一种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模式,且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模式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促进这种非正式学习的深度发展,依据设计原则,我们可以基于微信搭建一个丰富的微课程资源库。这样的资源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且符合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数字化时代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学习者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一点一滴地摄取碎片化知识,逐渐构建起人人可学、人人能学的全民学习社会。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P020150203548852631921.pdf.2015-02-03.
[2]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7.
[3]陈峰.基于微信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4]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EB/ OL].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2014-01-10.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6]阮彩霞,王川. 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理论基础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16-22.
[7]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责任编辑 乔磊)
Micro-lecture Resource Design Based on Wechat
LIU Chunjing,MA Yan
(1.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1331; 2.Graduate School,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1331)
In the heated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Wechat app develops rapidly.With the increasing of student users,Wechat gradually enters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and the combination of Wechat and micro-lectur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lec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Wechat applying to micro-lecture,and designs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 framework under the support of Wechat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chat,providing a new kind of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for the majority of learners,effectively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broadening the horizon of domestic mobil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research.
Wechat;micro-lecture;resources;design
G4
A
2096-0069(2016)01-0039-05
2015-10-23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云环境下研究生微信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研究”(项目编号:CYS14135)、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项目)“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项目编号:Yjg151007)。
刘纯静(1991— ),女,江西九江人,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前沿热点;马燕(1960— ),男,云南昭通人,教授,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语义网、教育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