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管理系,南宁 530007)
·百家之言·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
李庚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管理系,南宁 530007)
【目的】为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全区各市及部分县实地调查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广西发展生态农业战略意义、发展瓶颈,提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广西目前已建立一百五十多个生态农业示范村,生态农业建设已初显雏形,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主要存在发展基础不完备、技术人才缺乏、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培训,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优化生态产业的组织建设,坚持走生态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生态;对策;品牌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既要满足人口逐步增长的需求,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需要实现增收,农业需要提高效益,又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绿水青山。同时,粮食作物和农副产品的安全引起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必然选择。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区域的气候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近年来,广西把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民致富作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区各地农村,纷纷打造生态水果、绿色大米、庭院农业等,发展特色农业,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构筑绿色产业群,抵抗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从根本上摆脱不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农民通过科学养猪,建沼气池,实施科学种植优良水果,建生态鱼塘,再发展养鱼,形成一条龙的生态模式。建设生态乡村,美丽农村,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化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例如广西武宣县、田阳县等地,为加强农业产业化,引导当地的农民群众,进行流转土地,形成规模化种植。同时,引进芒果、香蕉、草莓、桔子、圣女果等国内特色生态水果、蔬菜,发展了生态果园,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据统计,广西目前已建立一百五十多个生态农业示范村,生态农业建设已初显雏形。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为“十三五”农业发展目标提供好的基础。
2.1 资源合理利用的要求
当前我国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不少地区在农业生产上,产量虽然比过去提高了,但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和江河和湖泊的水体的较严重污染,并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生态环境平衡失调,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因此,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遏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经营,杜绝农药的滥用,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起到增殖作用,对那些不能再生资源也能起到保护和充分利用,避免生态资源恶化。生态农业使自然环境和资源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合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良好的生态平衡使得人与社会更趋和谐,为农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促进农业产业的增效
生态农业是一种建立在对整个资源全面规划基础之上,将农产品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加以整合、优化,合理地配置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循环农业经营模式,这也是农业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生态农业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生态农业通过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树立品牌,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收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可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时,生态农业在充分利用、资源保护,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使能量转化更为迅速,物质循环加快,为农村和农业带来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发展生态农业可创造更多、品质更好的优质农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农副产品更高层次的需求。
2.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日益转向生态化、绿色化、多样化、优质化。二是随着工业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随之培大,生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劣化的问题仍比较严重。科学研究证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产生毒害非常严重,造成很多家庭未富先贫、因病返贫。发展生态农业,能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使得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对改善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意义。
2.4 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如果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得不到根本的提升,那么将丧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使得国内农产品的市场受到挤压,价格被迫降低了,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同时,由于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产品过不了发达国家的针对农产品进出口的“绿色壁垒”,因此在欧洲、美国、日本市场中占不了一席之地。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不少国家利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非关税壁垒规则,设置了农产品的“绿色壁垒”,对农产品进出口的标准和要求非常严格,除了农产品本身符合环保标准外,还在生产过程、包装、加工、物流等环节制定环保和生态的标准,给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进入国际市场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我国农业产品生产和加工要提高生态环保水平,严格品质和安全标准,走生态经济的道路,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1 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不完备
生态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和城市的多个行业和领域,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挥作用。如果没有整体战略,将难以进行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农业需要从系统、综合的角度,深入地研究和展开,注意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机统一,同时还要优化设计总体的结构,进行科学的分类,客观合理安排。基础设施薄弱会制约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生态农业生产还必须对各种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探索出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例如广西不少地区的生活能源,能采用沼气、太阳能为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农村中使用风能和水力发电作为生活能源的还较少。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将可能出现生态农产品的产业链断裂。
3.2 生态农业的技术人才缺乏
生态农业需要高科技支撑。目前我国的县级和乡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非常缺少,致使农业生态体系中,体系不完整,系统不健全,科技含量不高,现代农业科技和创新成果不能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制约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些因素导致农民投入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下降。目前广西不少地区的生态农业还处在传统的粗放型阶段,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少农民因缺乏生态农业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发展生态农业中不能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应有的优势,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3.3 生态农业规模化发展遇到瓶颈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改革实行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农业发展进入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需要。如果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通,将成为限制生态农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偏远山区地区,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有限,农民的勤劳和努力也难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更谈不上子女的教育的医疗费用,推广生态农业的难度非常大。
3.4 生态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效率的生态农业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是广西不少县市农业部门还不能全方位地向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的品种、幼苗以及肥料和科学种植方法、技术服务。二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的信用贷款方面缺乏优惠措施,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不健全。三是尚未建立有效的生态农业激励机制,农业生产者很少得到相关农业科技培训的机会。建立起农户参与生态农业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对引导农户自觉、积极地发展生态农业至关重要。
4.1 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培训
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力度,及时有效地推广前沿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努力提高生态农业、绿色产品、无公害作物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研发自然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技术,实现生态农业清洁、绿色化生产。要在生态农业的生产和加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要研究和开发能适应环境、产量和效益相对较高、市场认可度高的生态农业产品。例如,田阳县的芒果产业就构一条生态产业链,从各农户统一种植、收成、收购、包装、品牌、定价、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实现一条龙服务。田阳生态基地果农生产出来的芒果,经过收成之后,进行现代化科学分拣、清洗,然后统一包装,品牌命名和制定价格,还专门建立冷库物流系统,负责进行储存、运输和配送。
4.2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加强资源保护,减少对土地生态环境污染,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肥,推广农产品秸秆再利用的科研项目,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平衡。石山地区必须异地扶贫开发,保证自然资源和条件回归生态。大力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避免过度开发。科学种植林木,提高草地、林地的覆盖率,保护珍稀、濒危的动植物品种和农业生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多种渠道和形式筹集生态农业的发展资金,培育和引进生态农业企业参与当地生态农业建设,解决资金制约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生产问题。开展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广泛推广运用清洁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废弃物再生资源技术,加强区域内相关各种产业之间的契合度,使农业产业化与合理利用资源协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4.3 优化生态产业的组织建设
大力改进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积极地探索农民所承包的土地入股的股份制形式,或者采取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合同制等形式,这种生产组织有利于企业与农户双方形成稳定的协作共赢方式,农民可以放心长期合作、全心的投入生产,公司可以增加投入资金,引进新的生态品种,采取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设备。以农业公司运营方式,可以采取建立规模较大的农业公司、生态农场、生态农业园,或者采取生态农业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真正形成一种合力和品牌农业。例如,田阳县在经营模式上通过“公司+合作社+生态园区+家庭”来组织生态农业生产。县里成立几个上规模的生态农业生产企业,负责引进资金和技术,开拓市场,打造市场品牌。在乡镇一级,成立合作社,负责组织人力资源,协调各种生产要素。生态园区负责区内的农户和劳动力培训,生产技术交流等工作。经过田阳县政府实施土地整治、优化农田水利设施等生态项目,完善生态农业的各种基础设施,为农民发展生态产业打下了坚实的保障。将过去规模较小、生产单一、组织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全面推行了生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大大地提高田阳县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的的档次、层次和品质。
4.4 坚持走生态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化农业要积极的面对市场风险,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坚持多种经营,除了大米、甘蔗,还应发展芒果、香蕉、火龙果、西瓜等水果和西红柿等蔬菜,还可因地制宜种植一些中药材。进一步地将水果加工成芒果干、芒果脯等水果产品。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家禽、肉类、蛋等农副产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注册知名农产品的商标和努力争取品牌的地理标志认证。此外,要加强宣传,培育商品的品牌文化和企业形象,打造一批带动全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农业也是实现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之一,要加大力度推进。
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态农业可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提高。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和支持,形成共识与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生态农业提供必要的生产科技、市场渠道、信息咨询服务,给予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要多渠道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加强对生态农业成功形式的宣传、推广和普及,使生态农业的理念、模式、技术传播到农村地区,为广大农民所熟知;要注重发挥农产品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和企业投入生态农业,为社会生产更多产量高、品质优、全生态、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政府还要强化对生态农产品市场监督和管理,共同打造生态农业的氛围,使得生态产品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心理认同,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1]胡光志,陈雪.以家庭农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法律对策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5,(02):13-21.
[2]曹志平.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01):29-38.
[3]刘应元,冯中朝,李鹏,等,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14.34(03):24-29.
[4]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0,32(06):1015-1021.
F327
A
1003-4374(2016)04-0066-03
2016-05-25
2016-06-05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课题“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4KYA003)。
李庚,1973年生,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