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光
(黑龙江省鸡东县畜牧兽医局 158200)
茸鹿发情及影响发情的因素
王春光
(黑龙江省鸡东县畜牧兽医局 158200)
摘要:绝大多数鹿种是季节性繁殖动物,一年只繁殖一次。我国北方地区,茸鹿发情主要在秋季(9~11月份)进行。本文主要介绍母鹿、公鹿的发情表现及发情鉴定要点,及影响鹿发情的因素(光照、温度和湿度、饲养管理、年龄和激素)。
关键词:茸鹿;发情;鉴定;影响因素
1发情周期和发情表现
在我国北方地区,母梅花鹿的发情多在9下旬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达到旺期;母马鹿的发情季节较母梅花鹿早,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9月中下旬达到旺期;均历时2~2.5个月。公鹿一般在8月中旬就开始发情,公马鹿较公梅花鹿早10 d左右,直至配种结束。从配种结束到次年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为乏情期,在乏情期里鹿的性腺机能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2母鹿的发情周期和发情表现
绝大多数茸用鹿种为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动物。在一个繁殖季节,母鹿可以多次发情,母梅花鹿发情周期为5 d[1]。根据母鹿在发情过程中的生殖器官变化和行为表现,发情周期可以人为地划成以下4个时期。各时期之间没有十分明显的界线。
发情前期:为发情的准备阶段。卵巢中的黄体逐渐萎缩,新的卵泡开始生长;生殖道轻微充血肿胀,腺体分泌稍有增加;无性欲表现。
发情期:为发情周期中的主要阶段,又可分为以下3个时期。
(1)发情初期:此期母鹿刚开始发情但又表现不出显著的发情特征。母鹿的食欲时好时坏,有时明显下降;兴奋不安,摇臀摆尾,常常站立或来回走动,有的低声鸣叫;与公鹿逗情,喜欢公鹿追逐,当公鹿停止追逐时,母鹿又回顾公鹿,期盼再次追逐,若公鹿爬跨,母鹿却又不愿意接受;外阴充血肿胀,有少量的黏液;卵巢的卵泡发育很快。此期母梅花鹿大约可持续4~10 h,母马鹿大约4~9 h。
(2)发情盛期:此期母鹿的各种发情特征表现最为充分。母鹿急骤走动,频繁排尿,有时吼叫;主动接近公鹿,低头垂耳,有的围着公鹿转圈甚至拱擦公鹿外阴部或腹部;当公鹿爬跨时,母鹿便站立不动,两后肢分开,臀部向后抵,尾巴抬起,期待交配,个别性欲强的经产母鹿甚至追逐、爬跨公鹿和同性鹿;两泪窝(眶下腺)开张,排放出一种强烈难闻的特殊气味;此时母鹿外阴肿胀增强,达到高峰;牵缕状黏液流出增多,阴门潮红湿润;卵巢的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此期为母鹿配种的最佳时期,母梅花鹿约持续8~16 h,母马鹿约持续5~9 h。
(3)发情末期:此期母鹿的各种发情表现逐渐消退,活动逐渐减少,食欲逐渐恢复,如遇公鹿追逐,母鹿则逃避,有的甚至回头扒打公鹿。外阴肿胀逐渐消退,黏液减少。此期母梅花鹿约持续6~10 h,母马鹿持续3~6 h。
发情后期:此期母鹿已变得安静,无发情表现。卵巢排卵完毕,出现了黄体。
休情期:为母鹿发情结束后的一个相对生殖生理静止期。母鹿的性欲已完全停止,精神状态、行为表现以及生殖器官已完全恢复正常,卵巢的黄体已发育充分。
母鹿应在发情盛期中配种,若未受胎,则休情一段时间后,便进入第二个发情周期;若已受胎,母鹿不再发情。个别母鹿(特别是育成母鹿)发情时的外阴部变化和行为表现均不太明显甚至缺乏,但其卵巢的卵泡仍发育成熟而排卵,这类发情叫隐性发情或称安静发情。有研究表明:发情季节的初期和中期约有10%的母鹿表现为隐性发情。母鹿接受公鹿爬跨时间为10 h,排卵时间是在母鹿拒绝公鹿爬跨后的3~12 h。
3公鹿的发情周期和发情表现
在整个繁殖季节里,公鹿一直处于发情状态,发情的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达60 d,有的直到第2年生茸前期,性欲才逐渐消失。
公鹿进入发情季节后,颈部变粗,颈部皮肤显著增厚,睾丸明显增大,活动逐渐增加,食欲逐渐减少。喜欢追逐发情母鹿,有时发出鸣叫,有时还攻击人,个别公鹿开始相互角斗。到发情盛期,公鹿活动频繁,食欲基本废绝,性情粗暴,磨角吼叫,行动分散,为争偶公鹿间常进行激烈的角斗,有的公鹿频频伸出阴茎并排尿,甚至发生公鹿间相互爬跨。公鹿伸颈嗅闻母鹿的外阴部,用卷唇反应来判断是否发情。公鹿挑逗被选上的发情母鹿,或追逐,或跟在母鹿后,用吻端碰撞或舌舔母鹿的肋部、颈部以及外阴部,直到爬跨。公鹿往往要爬跨多次,才能达成交配。另据研究结果,天山马鹿公鹿从发情前至发情期,腿部毛色逐渐加深呈黑色,而发情结束后,腿部毛色逐渐变浅呈现浅灰色[2]。
4影响鹿发情的因素
4.1光照
野生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自然光照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季节性繁殖特性,光周期成为调控鹿发情最重要的外界环境生态因子。每年的长日照时期是鹿的乏情期,而短日照时期则为鹿的发情期。进入8月后,日照时数逐渐缩短,光周期的这种变化通过视神经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释放相应释放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使之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促进性腺的活动,导致季节性发情。
4.2温度和湿度
温、湿度是影响鹿发情的重要外界环境生态因子。温、湿度的变化主要受地理位置(如纬度、海拨、地形地势以及坡向等)和当时气侯(如降水量等)的影响。在发情期,若某一天气温突然变冷,鹿的发情表现明显。但在开始发情以后,如遇长时间降雨或气温急骤升高,会推迟鹿发情盛期的到来。阴雨绵绵的天气,常常延缓鹿的发情。
4.3饲养管理
若供给多样化、数量充足、营养水平高的混(配)合饲料,鹿的发情可适当提前;反之,就会推迟。因营养不良而造成的瘦弱鹿或病鹿,其发情较晚甚至不发情。饲喂维生素A、E含量丰富的胡萝卜、大麦芽等,可促进鹿提前发情。仔鹿断奶早、体况恢复快的经产母鹿,发情较早;反之,发情较晚。公母鹿混群饲养可使发情相对提前。
4.4年龄
年龄大的老母鹿发情较晚,而且交配后还不易受胎。年龄小的初配母鹿一般发情也较晚。
4.5激素
公、母鹿的发情是睾丸大量分泌雄激素或卵巢大量分泌雌激素的直接结果。睾丸发育不良或有缺陷的公鹿就不发情或发情表现不明显。有人曾做过如下试验,在生茸期给公鹿每日饲喂甲基睾丸素片150~250 mg或肌注丙酸睾丸酮100~200 mL,经7~15 d后,试验鹿已停止鹿茸生长并出现骨化,而且很快有发情表现。给母鹿注射雌激素、孕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前列腺素等可导致发情。
5参考文献
[1]李爱国.梅花鹿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及茸鹿的生长发育[J].养殖技术顾问,2010(9).
[2]王勇.天山马鹿公鹿腿部毛色与发情状况的关系[J].新疆畜牧业,2014(5).
中图分类号:S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6)03-0037-02
作者简介:王春光(1975-),男,大专,畜牧师。
收稿日期: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