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发展与农产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2016-03-10 15:59周彦达
耕作与栽培 2016年4期
关键词:规模化农产品生产

陈 颖,靳 炜,周彦达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农业规模化发展与农产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陈颖,靳炜,周彦达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针对农业规模化发展以及农产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协调规模农业生产使与农产品安全二者之间同步协调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产品安全;现状;对策

1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应按照宜种植则种植、宜养殖则养殖、宜林则林、宜加工则加工、宜旅游则旅游等原则,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竞争力强的大园区,形成差异化布局,区域性优势的格局,走规模化农业发展之路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1.1近年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的特征

1.1.1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各自为阵,零散分布使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对农产品的外运、销售等产生影响,客观上,阻碍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同时,个别地区出现的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现象,也直接影响了农业效益。

1.1.2频发的极端恶劣天气对农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中国境内特别是部分农作物的主产区遭遇了极端恶劣天气。 2010年以来旱灾、暴雨等恶劣天气也困扰了西南、长江流域等地区。而中国农田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如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尚不完善,农业设施原本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御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作用,设施的不完备更加突出了农业的弱质性特征。

1.1.3农业流通渠道逐渐向现代渠道转变

渠道的转变其一在于粮食的国家统购统销被打破,其二在于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不再限于传统的农贸市场,更多的进入了商超渠道,甚至是电子商务渠道(如中粮我买网),在这样的销售终端转变中,其流通渠道也变得更加扁平,我们提到的“农超对接”就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转变方式之一。而传统的农产品买卖流通模式已经随着现代农业的进程凸显它的的弊端。如生产中“谷贱伤农”的事件屡屡发生。

1.1.4加速农业区域化集中生产的步伐,走规模化农业发展道路可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根据耕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及政治历史条件的状况,确定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由于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东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等农产品上具有一定国内比较优势,而中西部则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这一条件下,加入 WTO 对我国各地农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是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国内农业的影响将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二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机会在各地区间也将呈不均衡分布。因此我国农业应根据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情况,积极调整我国农业的区域结构,一方面,发挥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生产的优势,形成区域化集中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增强农业自身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积累能力,为最终完成比较优势的逆转做好要素条件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将主要农产品的总量平衡建立在各地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使各地农产品的生产优势凸现化、外部化,从整体上更加充分的利用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

1.2当今农业已经切入农业规模化发展,正逐步逐一取代单干、单打一的“老”,“旧”模式

传统的小农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作,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要求精耕细作,劳动强度大,产品整齐度差,其技术主要是长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现代农业是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形式,主要借助于农业机械化,只要少量的职业化的农民,劳动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产品整齐划一,是标准化的生产,它的技术体系是在综合各种环境条件,依据成本核算,科学设计出来的精确农业。因此,在现阶段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过程中,了解掌握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研究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正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且取得一定成效。一是规模化生产稳步推进。从1995年到2011年,农业从业者人均种植面积已经从 0.422 hm2增长到了 0.61 hm2,增长 1.45 倍。从1996 年到2011 年,农业从业者的人均养殖规模也在增长,人均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11年人均产量分别是1996年的 2.3 倍、7倍、1.8 倍和2.3 倍。值得注意的是,从2006 年到2012 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从4.5%增长到21.5%,流转面积从 547 万 hm2增长到了1 800 万 hm2,这从另一视角说明了当前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趋势。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总面积中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如苏北、苏中土地流转率达到30% ~40%,据沭阳统计,该县土地流转达到50%,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在苏南土地流转的进程更快,吴江县已在80%以上。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泗阳县裴圩镇全镇约70%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前一对夫妻只能种几亩地,现在一对夫妻可以经营几十亩地到几百亩地,一个经营大户只要雇几个人,可以经营几千亩地; 以前一户农户只能养几头猪,现在一个专业户可以养几十头到几百头猪,工厂化养猪,一个工人可负责2 000头猪。随着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农村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二是规模化生产成效显著。这里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规模化生产实践为例。从2006年开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实行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的双层经营体制,即“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明晰到户、产品订单收购、农资集中采供”。此阶段各种农业新技术不断应用,农作物产出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实现了订单收购,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 农资集中采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职工农业产品收入不断增加,职工用于农业生产的资金充足; 有能力的职工通过土地流转,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各种新型农机装置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场中不断涌现出种植大户,土地面积均在 16hm2以上,对实现大宗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条件,现代农业逐步形成。 三是规模化生产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资金聚合。农业规模化经营,能集中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和带动民间资本的加入,整合项目、聚合资金、合理统筹规划。并有利于形成产业链。最为突出的是有利于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加强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全程监管与控制。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公司或合作社统一农资供应,把住了良种、农资关有利于从上游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另外在对人员的管理上也凸显它的好处。可对园区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增加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竞争实力。

2 规模化发展现状

2.1产业链条的规模化

现代农业可分为前现代农业和后现代农业。前现代农业即“石油农业”时代,其特点就是打破农业封闭的内循环,引入外力,使农业产出率大大提高,但它主要还局限在一产里面做文章。后现代农业时代即农业已打破一产的局限,引入二产、三产,用现代理念构建一个上中下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产供销加互促的多功能复合型产业体系,它需要打造一条包涵一、二、三产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更宏观层面上看,这一产业链条的打造,也是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各地农业产业链条过短,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加工的研发技术等十分滞后,产品销售还主要以“原”字号为主,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严重不足,营销能力尤其落后,巨大的增值空间还没有打开。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努力构建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应是我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要获得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除了生产种植,更要获取设计、包装、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研发等后续产业链条中的高附加值。

2.2组织的规模化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同时还能够增强农民抵御来自自然的、社会的、政策的、市场的等种种风险的能力。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经验也表明,将农业生产者组织起来是建设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美国农业合作社对内为其社员提供物资与资金、组织经营管理等,对外帮助输出劳务和销售农副产品等,有效地避免了市场风险、保护了农民利益。日本农协在政府财力物力支持下,通过其遍及全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同农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在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上使小农户同大市场成功对接,在有效阻止商业资本对农民的盘剥、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行“六统一分”把分散的种养殖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值得借鉴和大力推行。“六统一分”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投入品配送、统一疫病防控、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分户适度规模种植养殖。

2.3服务的规模化

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多元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公益性的应由政府负责,经营性的由市场运作,自助性的由农民合作组织承担。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有效结合的成功范例就是农机跨区作业。国家不断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全国各级农机部门收集发布天气、供求、交通等信息,协调保障柴油供应、落实免费通行政策,每年“三夏”,全国大约50万台农民自购的联合收割机便自发地南下北上跨区作业,就解决了全国80%以上的机械化收割问题,2012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4800亿元,实现了农民、机手和政府的多赢。未来我国应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自助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 农产品安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我国农业长期着力于解决农产品数量安全问题,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现阶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妨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农业大国相比,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市场面对的经营主体面广量大、小而分散,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目前,全国共有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 0.5hm2; 农民专业合作社37. 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900万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还没有成为农产品营销中的重要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发育也不成熟,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这种经营主体细小化和分散化以及组织化程度低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政府的外部监管和经营主体间的内部监督,易造成监管难度加大,不利于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也不容易统一农产品质量,造成劣质农产品供给百禁不绝。同时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易造成农业技术指导到位困难,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减少化肥污染、农药残留的大量科学实用的高效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利用,从而妨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3.2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安全隐患尚未彻底解决

从以往单打一模式中农业投入品种类多,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滥用、错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不少威胁。突出表现在: 一是化肥的过度投入与低效利用,一方面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以及水体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导致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严重超标。二是滥用农药致使农药在水土及农产品中大量残留。三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2011 年国家环保部组织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显示,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100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 8%。四是一些唯利是图的农业生产企业,生产的自律性较差,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违规超量使用化学添加剂以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从而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

3.3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治理监控不够扎实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 “头重脚轻”状况。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县乡两级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很多安全监测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方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污染物的残留速测技术严重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出口面临技术壁垒。同时,市场准入及产品溯源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实施起来制约因素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难度较大。

3.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缺乏披露共享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不健全,生产者和经营者难以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和经营。虽然农业部会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但是仅简单地公布蔬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可利用性不强,对一些重要问题缺乏详细数据与说明。而发达国家残留监测围绕最大残留量,在一定置信水平上说明监测结果是否超出该种残留的最大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 分析残留检测是否满足行业的市场准入要求,并对监测计划与管理进行评估。

4 规模农业生产可形成与农产品安全协调的对策

4.1建立标准质量管控体系

建立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从8个方面着手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产地环境安全政策;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政策;三是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政策;五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理顺监管职能和强化执法力度;六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认证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工作;七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八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应急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

4.2具体做法

一是积极培植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规模化园区。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实行有标生产、品牌销售, 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及园区。二是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在新鲜蔬菜优势产区,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 全面提高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市场准入上, 搞好生产基地质量抽检, 建立基地与市场挂钩供货制度, 市区农贸市场要建立农药残留速测室, 试行超标产品不准入市,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 清洁能源”工程, 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 大力推广综合配套生态技术, 严格执行禁用农药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规定, 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 推广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技术, 降低农产品药物残留, 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机统一。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四是加强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努力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风险。研究农业投入品的低毒、低残留机制以及对农业土壤、水域的培育和保护,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使中国农业回归健康、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

[1]张文娟.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农产品供给安全[J].中国农村科技,2012(01):30.

[2]无公害(安全)农产品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检测[J].中国标准化,2012(5):22-23.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Agricultural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Farm Products Safety

CHEN Ying, JIN Wei, ZHOU Yan-da

(CollegeofAgriculture,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contradiction of farm products safety in China,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to lead problems of farm products safety,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farm products safety.

agricultur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farm products safety; status; countermeasure

2016-06-24

陈颖(1963-),女,教授,从事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规模化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