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永祯(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农牧局胭脂镇畜牧站,甘肃临夏731500)
当前牛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
年永祯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农牧局胭脂镇畜牧站,甘肃临夏731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养牛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要实现养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牛病的预防工作,明确牛在不同的季节和生长时期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疗,以避免各种牛疫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牛病在当前时期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牛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牛病;发生特点;流行趋势
1.1疾病种类增多,发病率增高,危害严重
口蹄疫、布病、结核是以前常见的牛病,现在在常见病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轮状病毒病、冠状病毒腹泻、腹泻粘膜病、鼻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其中牛支原体病、隐狍子虫、新狍子虫病等有着严重的危害。各国牛病发生的情况各有不同,危害我国养牛业的重要疫情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等。
1.2牛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明显上升
以前大部分的牛源性人畜共患病以前都只是在动物之间进行传播,人类不易感染,但随着人类开发大自然力度前所未有的扩大,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变化,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而在这种平衡被打破的过程中,人类也增加了感染各种疫病的机会,如结核病、弯曲杆菌性腹泻、沙门氏菌病等本来是在牛群之间传播的疾病,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人类与牛接触时间的增多,这些牛源性的人畜共患病通过呼吸道、血液等方式在人类中传播,尽管这类疫病数量并非急剧增多,但确实存在着疫病种类不断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1.3多病源混合感染增多,细菌抗药性日益严重,治愈难度加大
近几年,由于集约化养牛密度大,饲养管理存在误区等原因造成多病源混合感染,继发性感染的新疾病的蔓延和爆发,为集约化养牛场带来了巨大损失,损害了养牛场的经济效益。养牛场要把疾病的防治重点放在提高牛的自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上,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损失。以结核病的防治为例,结核病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易感、最多发的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菌随着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奶牛吸入后即可感染,因此感染率普遍较高。为进一步加强奶牛结核病防治工作,确保奶业健康发展,就要定期对饲养的奶牛实施严格的监测、扑杀阳性畜、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防疫监管、生鲜乳销售监管和对调入的奶牛实施严格的调运检疫、隔离观察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管理措施。
1.4营养代谢病日趋严重
近年来日趋严重的奶牛营养代谢病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有关调查显示,国内外高产牛群亚临床的酮病、脂肪肝可达30%以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可达20%以上,亚临床低血钙症可达60%以上,泌乳量越高亚临床病例也越高。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北美为例,奶业每年由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造成的损失高达5~10亿美元。造成奶牛牛运动量减少、生产性疾病尤其营养代谢病频发的原因是为了使奶牛摄入最多的能量,往往给奶牛提供大量的谷物饲料,少量的纤维,过多的精饲料,干物质摄入的减少会导致奶牛机体能量和钙能量失衡[1]。
2.1以腹泻为主症的牛传染病
腹泻是反刍动物非常容易引发的肠胃疾病,发病原因是饮喂失调或劳役过度,耗损气血,致使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腐熟,精微不能运化,久则日渐消瘦,形成脾虚慢草之症,它给世界各国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有关调查数据统计每年因病毒性腹泻而死亡的牛的数量超过500万头,我国牛群中流行以腹泻为主症的牛传染病主要有犊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病、犊牛沙门氏菌病、弯曲杆菌性腹泻、副结核病、牛轮状病毒感染、牛冠状病毒感染、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其中犊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病、犊牛沙门氏菌病、牛轮状病毒感染、牛冠状病毒感染多发生于新生犊牛身上,成年牛则很少受到这些病毒的感染[2]。
2.2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症的牛传染病
我国牛群中发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症的牛传染病主要包括牛巴氏杆菌病-肺炎型、牛肺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牛副流行性感冒、牛流行热等。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症的牛传染病具有潜伏期长,不易察觉的特点,特别是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和牛副流行性感冒二者的病程长达20~30 d,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生殖道传染,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健康发展[2]。牛肺疫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均易感染但以仔牛和架子牛发病率较高。牛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牛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多发生于春季往往突然发病迅速传播整个牛群。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死亡率达到10%、脑炎型高达50%,主要发生在3岁以上的成年牛中,其中黄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高于奶牛[3]。
2.3以猝死为主症的牛传染病
牛猝死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新的病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近几年多发的疾病有牛链球菌病、牛肺炎克雷伯菌病和牛坏疽性乳房炎,可采取加强宣传,防止鼠药污染饲草或饲料,对于缺硒地区,应定期给牛补饲含硒维生素E,对以A型魏氏梭菌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多联魏氏梭菌苗,给牛进行定期免疫等措施进行预防。
2.4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牛传染病
我国牛群中发生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牛传染病主要有狂犬病、牛散发性脑脊髓炎、牛昏睡嗜血杆菌感染、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病等。
参考文献:
[1]王笃兰.耕牛冬季易发生九种病的防治[J].北京农业.2010,(31).
[2]朴范泽,夏成.当前牛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J].兽医导刊.2011,(1).
[3]夏道伦.牛常见的拉稀类型及防治方法[J].今日畜牧兽医.2011,(8).
作者简介:年永祯(1985-),男,甘肃康乐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1-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