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贤,刘太记,左瑞雨
(河南省畜牧总站,河南 郑州 450008)
河南省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刘贤,刘太记,左瑞雨
(河南省畜牧总站,河南 郑州450008)
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是河南省为提升肉牛业生产水平,提高肉牛业经济效益,满足消费市场对高端牛肉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增强牛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带动肉牛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促进河南省由肉牛大省向强省转变,巩固河南肉牛业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
2012年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指导性意见》,规划了以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为方向的安格斯杂交牛及日本和牛杂交牛产业体系、以生产高档“红牛肉”为方向的皮埃蒙特杂交牛产业体系、以开发利用地方优良品种,生产高档特色牛肉为方向的南阳牛、郏县红牛和夏南牛产业体系,以省内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全省7个集中连片区域开展开发工作。以母牛繁育基地建设、高档牛肉生产专用类(种)群培育、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和屠宰加工技术规范制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等技术措施的实施,实现“两年出产品,五年树品牌,十年成体系”的发展目标。
自2012年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围绕母牛繁育基地建设、专用类(种)群培育、育肥屠宰试验开展、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制定等方面,在全省规划的“三个产业方向,七个集中连片区域”以项目为抓手,以技术推广为支撑,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实现了“两年出产品,五年出品牌”的目标。
2.1母牛繁育基地建设
各开发区域畜牧部门开展了能繁母牛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工作,为组建母牛繁育基地提供了基础资料。七个开发区域共登记基础母牛11.5万头。
2.2种群培育
根据各开发区域生产方向和品种基础,以肉牛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河南省选择了10个高档牛肉生产开发重点县市作为肉牛良种补贴的项目县,开展了肉牛改良工作,通过良补项目,10个县共补贴优质肉牛冻精20万支,改良本地母牛10万头。另外,以高档肉牛饲养繁育技术推广项目为依托,在三门峡市和南阳市推广优质安格斯牛、南阳牛、皮埃蒙特牛冻精各2万支,共改良母牛约3.5万头,为高档牛肉生产专用种群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南阳牛肉用新品系、夏南牛新品系的培育工作进展顺利,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规模。
2.3育肥屠宰试验开展
2.3.1郏县红牛
经育肥后郏县红牛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屠宰率均大于58.92%±3.35%,胴体产肉率大于82.12%±1.07%,达到国家牛胴体等级的一级标准。高档肉、优质肉占胴体产肉量均大于13.66%±5.61%、26.78%±0.71%,肉骨比均大于(4.64±0.25)∶1。
2.3.2南阳牛
根据15头南阳牛屠宰结果,南阳牛宰前活重平均为454.73kg、胴体重为255.57kg、屠宰率为56.19%、净肉重为213.02kg、净肉率为46.85%、眼肌面积为86.64cm2。
2.3.3皮南牛
根据15头皮南牛屠宰结果,皮南牛宰前活重平均为479.73kg、胴体重为313.14kg、屠宰率为65.19%、净肉重为265.87kg、净肉率为55.39%、眼肌面积为116.36cm2。
2.3.4夏南牛
一是雪花牛肉方向。据屠宰试验,夏南牛高档育肥阉牛屠宰率为66.51%、胴体产肉率为90.24%、净肉率为58.10%、眼肌面积为118.47cm2、肉骨比9.24∶1。高档优质肉块出肉率达43.29%,其中高档牛肉率15.10%,优质肉切块率28.19%。按照中国NY/T676标准评定S级胴体9头,占样品总量的100%;按照欧盟胴体评级标准评定R级胴体3头,占样品总量的33.3%,O级胴体5头,占样品总量的55.6%,P级胴体1头,占样品总量的11.1%;按照日本和牛胴体分级标准(2008版)评定A3胴体7头,占样品总量的77.78%,A2级胴体2头,占样品总量的22.22%。二是西餐红肉方向。对10头6月龄断奶的夏南牛阉割公牛经过16个月育肥的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夏南牛高档育肥阉牛屠宰率为64.54%、胴体产肉率为88.61%、净肉率为56.35%、眼肌面积为112.23cm2、肉骨比7.8∶1。高档优质肉块出肉率达46.54%,其中高档牛肉率19.21%,优质肉切块率27.33%。按照中国NY/T676标准评定S级胴体10头,占样品总量的100%;按照欧盟胴体评级标准评定R级胴体2头,占样品总量的20%,O级胴体3头,占样品总量的30%,U级胴体5头,占样品总量的50%。说明夏南牛可用于生产高档西餐红肉。
2.4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高档牛肉品牌开发初见成效,科尔沁、恒都、伊赛等牛肉品牌在各大城市享有盛誉,初步形成了河南省高档牛肉品牌群。科尔沁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牛肉供应商、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唯一指定的牛肉供应商,在全国享有盛誉。恒都通过ISO-9001、ISO-22000、HACCP、QS、清真食品、绿色食品、有机转换产品等7大认证,进入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等12家国际大型超市,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并远销香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被评为中国优质牛肉特优食材、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伊赛牛肉成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名牌产品和绿色食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牛肉供应商、2010年上海世博会牛肉供应商、2010年广州亚运会牛肉供应商。目前伊赛牛肉在国内中高档牛肉市场占25%左右,在河南省郑州市中高档牛肉市场占60%以上。
2.5运作模式
以高档牛肉生产开发龙头企业带动各区域肉牛发展效果明显。各企业与当地畜牧部门及农户结合,共同探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的机制与模式,古尔巴尼与周边100多个肉牛育肥场签订合作协议,恒都公司成立了夏南牛产业联合会,中原祥基公司成立了产业联盟,新野县积极探索形成了“政府+企业+金融+农户+协会”的“五位一体”运作模式。良好的机制和运行模式,带动了周边农户养牛的积极性。
3.1母牛养殖积极性不高
母牛生产周期长、繁殖率低,产生效益慢,根据估算,目前农户养殖一头母牛,不算劳动力成本和饲料饲草成本,每年能赚4000元左右。而河南省大部分牛场都是规模育肥场的生产模式,生产成本比较高,去掉人工、水电和饲草饲料成本后,养殖母牛基本不赚钱。因此,近年来河南省规模肉牛育肥场一般从东北、西北等地购买架子牛进行育肥;农户因机械化水平提高、外出打工机遇增加、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养牛的积极性不高,母牛数量减少。
3.2标准不健全
河南省的高档牛肉生产开发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都是从头做起,国内虽然有高档牛肉生产开发成熟的企业,但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的地域特征等,不同品种的饲养管理规范、育肥的标准等等,很多内容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攻关。另外,各个生产体系的品种数量还未达到规模;牛肉的屠宰分割和等级鉴定标准等,企业之间采取的也非同一标准;屠宰分割还不够细致。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还很多,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3.3市场培育力度不够
目前高档牛肉市场开发力度不强,大部分品牌选择与大型国际超市、餐饮集团合作,忽视了对个人消费的引导,缺乏宣传和终端市场培育。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响但是产品特色性不强,现阶段高档牛肉品种之间的竞争激烈,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市场竞争力。
4.1政策扶持母牛养殖
解决牛源问题,是突破目前制约高档牛肉生产开发工作瓶颈的举措。河南省提出的母牛分户繁育、集中育肥的路线,笔者认为是破解当前规模繁育严重亏损的好办法,也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但是要想提高农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必须要有“利益诱惑”,可目前就散养户养殖的母牛,产下牛犊,盈利太低。因此建议如下:一是出台能繁母牛的补贴措施,对农户散养的母牛进行补贴,把补贴作为利润给农户,提高农户积极性。二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一定要落实下来,可与农户签订合同,采取“母牛免费寄养、犊牛高价回收”等措施,让利于农户。三是在牛源地的选择上,在平原地区的企业,是否能够与浅山丘陵地区的政府部门结合起来,利用山区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采取半放牧的方式饲养母牛,减少饲养成本,异地发展牛源地。
4.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标准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河南省在试验论证的基础上已初步制定了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的技术规范,但河南省肉牛品种多、地域广,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规范内容。要加强科研攻关的力度,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支撑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制定一整套适合河南地方特点的高档牛肉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4.3加强宣传,提升产品竞争力
各企业要加强宣传,提高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加强终端市场的培育。深入分析市场潜力,研究品牌营销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引导消费的有效途径,挖掘市场资源;找准切入点,充分挖掘高端品牌的发展潜力;借助展会等宣传展览平台,推广宣传品牌。
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工作是为了提高河南省肉牛经济效益,增强河南省牛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带动肉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肉牛产业不景气的形势下,河南省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工作如何带动肉牛业发展,还需要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