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章 王 旭 张超云 高 丽 郝鹏飞 张景景 丁生晨
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
黄显章王旭张超云高丽郝鹏飞张景景丁生晨
针对中医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繁杂、容易混淆、难以学习等问题,通过精减和条理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自学内容,开设药用植物形态和中药材标本认知学习及中药炮制实验项目等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药学》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分类对比和增设开放实验项目的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改革了《中药学》考核方式,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1]。《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理论上既要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内容,又要联系尚未开设的中医内科学等内容;实践上既要联系中药原植物的生长特性、中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又要联系到药物的炮制、加工技术等。知识点细而繁多,且内容相似,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历来为中医学课程中教师最为难讲、学生最为难学的核心课程之一[2]。近年来,笔者及所在课题组针对《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中药学》教学大纲为适应中医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中药学》教学课时进行了缩减,同时,要给学生适当的自学内容,这都要求必须进行《中药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精简教学课时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多学、学透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就必须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组织,使之条理化,使学生能够提纲挈领、以点带面、以简驭繁,提高学习效率。
1.1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
1.1.1精炼理论教学内容一方面精减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中药学》课程以中药的基本理论和药物的功效主治为教学重点,而同一类中药的功效相近,导致《中药学》中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这就需要精练教学内容。如在讲解祛风湿药时,所有祛风湿药均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治疗痹证,这是祛风湿药的共有功用,可在本章概述中详细讲解,讲深讲透;在讲解具体药物时,药物共有功用不再详讲,而重在同中求异,突出个性,精炼教学内容。如威灵仙突出性善走窜,长于治疗行痹;防已突出性寒清热,偏于治疗热痹;木瓜善通肌腠之湿滞,长于治疗着痹;附子散寒蠲痹止痛,以治疗痛痹见长,等等。另一方面,增加自学内容。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如驱虫药、涌吐药和攻毒杀虫止痒药等,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目前临床上该类药物应用较少,这部分内容可列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师仅提示学习要点、指定阅读参考书,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思考。
1.1.2教学内容条理化《中药学》教材是根据药物功效分章节,以便于教学和学习。但这种分类仍然粗糙,某些章节药物过多,不易学习。在同一章节尤其内容较多的大的章节中,按照药物性能特点将功效相近的药物组成模块,使教学内容更为条理化,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学习。如清热解毒药较多,难以记忆,可将教材中药物重新组合,分为长于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长于治疗疮痈肿痛的清热解毒药、长于治疗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和长于治疗痢疾的清热解毒药等四个模块;补阳药当中,可将药物重新组合为补肾阳益精血药、补肾阳强筋骨药、补肾阳收敛固涩药、补肾阳定喘嗽药等模块,使教学内容条理化,便于学生学习记忆。
1.2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目前中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另行安排中药的认知和炮制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导致学生毕业后只懂医理,不懂本草,缺乏相应的本草学知识。课题组以我校张仲景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馆为平台,同时利用中药专业的炮制实验室,增设中医专业本草学方面的实践教学和中药炮制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既懂医又懂药,医药结合,为学生以后全面发展和就业奠定基础。
1.2.1增加药用植物形态和中药材标本学习增加实验课学时,借助我校张仲景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馆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对中药饮片的识别。通过在植物园中观察植物形态标本,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如唇型科植物具有“草本,唇型花瓣,茎四棱”的特征,大戟科植物常有“聚伞花序或杯状聚伞花序,常含白色乳汁”等特征[3]。学习掌握常用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等特征。如当归和独活形态相似,容易混淆,但当归气香,独活气浊为其鉴别要点;商陆常被用来冒充人参,但二者药性截然不同,商陆饮片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习称“罗盘纹”,而人参则无此特点[4]。通过感性认识既帮助学生记忆中药的性能功效,增强学生的临床用药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本草学知识。
1.2.2开展中药炮制实验项目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中药功效的更深的认识,借助我校中药学专业的炮制实验室,增设了中药的炒、炙等常用炮制技能训练,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炮制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毕业后既懂医又懂药,医药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中药学》教材收载了常用中药500多种,教学内容包括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性状鉴别等,知识点多,易于混淆、难以记忆,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采用多种分类对比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1功效相近的中药分类对比现用的中药学教材根据功效将中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和拔毒化腐生肌药等21类。在某一大类中,往往有部分中药将功效和临床应用相似,难以区分不同之处,可将这些药物对比教学。如辛温解表的麻黄与桂枝都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麻黄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而桂枝还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再如麦芽、山楂,都有消食功效,常相互配伍应用,然而山楂善消肉食积兼有活血化瘀作用,麦芽善消面食积兼有回乳作用。又如黄连、黄芩和黄柏均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但三者归经不同,黄连偏走中焦,善清胃火、心火,兼除心烦;黄芩偏走上焦,善清肺火,兼有安胎作用;黄柏偏走下焦,善泻肾火,兼退虚热之功。把功效和应用相似的药物对比讲解,深入分析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可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印象深刻。
2.2同种药物不同炮制品的对比常用中药中,有不少药物常常根据临床需要制为不同的炮制品,这些不同的炮制品在功效和临床应用上又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常常容易混淆、难以记忆。如生地黄和熟地黄虽然均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但因炮制方法的不同,疗效不同,生地黄和熟地黄均可养阴,但生地黄性凉,偏于清热凉血,多用于血分有热和热病伤津;熟地黄性温,偏于补血养阴,多用于血虚诸证和肝肾阴虚。又如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赤芍未去外皮,白芍去除外皮,二者均可止痛,但白芍味酸偏于补,长于养血柔肝止痛,以血虚腹痛,肝阳上亢较为常用,赤芍味苦偏于泻,长于凉血散瘀止痛,以血热妄行,瘀血疼痛较为常用。
2.3同一药用植物不同药用部位中药的对比有些中药来源于同一植物,但入药部位不同,其功效也不相同。如麻黄与麻黄根来源于同一种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二者功效相反,不可混用。麻黄用的是茎枝,有发汗解表作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根用的是根,具有止汗功效,主治表虚自汗[5]。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根皮为地骨皮,其果实为枸杞子,但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而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再如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树叶为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桑的嫩枝为桑枝,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桑的根皮为桑白皮,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果实为桑葚,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的作用。
2.4实践课增加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实验项目主要在中药标本馆开展。我校中药标本馆有近千种常用中药材饮片标本、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和水浸标本,增设开放实验项目,在教学计划之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中药兴趣小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形态和饮片标本,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帮助记忆中药的性能功效。为了配合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课题组教师结合中药学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合我校中药学教学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便于学生学习。另外,让学生从资料查阅、调查研究中了解中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提出对中药功效的见解并写出实验报告,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中药学习的兴趣、信心,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有所获。
配合《中药学》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中药学》课程的考核也改变了过去单一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试卷考核为主,与实践教学考核、平时成绩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和实验考核三部分组成,实验考核又包括中药材、原植物的认知和中药炮制技术的考核,从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通过近十年《中药学》教学实践,课题组针对《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中药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探索,逐渐形成了上述的经验和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杨敏,张廷模,陈勇,等.以功效为核心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法[J].光明中医,2010,25(12):2353-2354.
[2]李军,王朝阳.多元化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1,26(5):1075.
[3]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2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0.
[4]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2.
[5]钟赣生.中药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20.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be the Core Curriculum in Chinese Medicine Major
HUANG XianzhangWANG XuZHANG ChaoyunGAO LiHAO PengfeiZHANG JingjingDING Shengchen
(College of Zhang Zhong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g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an, Nanyan 473004, China)
Becaus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complicated, difficult to learn as a core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reformed by cutting and reorganizing, increasing self study content, opening medicinal plant morphology and medicines specimen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experimen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ere reformed by using a variety of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methods and opening experiment, the examination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is reformed, too. Good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above reforms.
Science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exploration
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南阳 47300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64
1003-8914(2016)-17-2592-03
(本文校对:杨继兵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