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元权
浅析激经、胎漏之不同
戴元权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09级(济南 250014)
摘要:激经是妊娠早期个别女性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胎漏为妊娠期间阴道少量流血,时作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者。二者均会出现妊娠早期阴道流血,而无腰酸、腹痛及小腹坠胀,但中西医对二者的认识有显著的区别。从中、西医理论、诊断、处理等方面对激经、胎漏的不同作一浅析。
关键词:激经;胎漏;中医诊断学
1.1中医理论对激经与胎漏认识的不同激经最早见于《脉经》,亦称盛胎、垢胎,是妊娠早期个别女性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1]。如《本草纲目·妇人月水》中说:“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胎盛,俗名垢胎。”胎漏亦见于《脉经》,为妊娠期间阴道少量流血,时作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者,亦名漏胎、胞漏。《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孕妇无故下血,或下黄豆汁而腹不痛,谓之胎漏。”由上得知激经与胎漏均可出现妊娠早期阴道流血的情况,但二者原因不同。《脉经》曰:“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济生集》曰:“妇人受孕之后,仍复行经者,名曰激经。为血有余。”《济阴纲目》:“大抵妊娠经来不多,而饮食精神如故,六脉和缓滑大无病者,血盛有余也,儿大能饮自不来矣。”《陈素庵妇科补解·胎前杂证门》曰:“妊娠经血不时而下,名曰胎漏。盖冲任二经气虚,则胞内不能制其经血,故血不时下也。”《医宗金鉴》:“激经无病不须治,子大能食经自停,胎漏下血多因热。”多数医家认为激经产生的原因是血盛,亦有少数医家认为是“胎垢”,必以将垢血排出体外而胎安,症见孕后按月行经,经期及经量均不及正常月经。胎漏因孕后气血虚弱,或肾虚、血热等因素导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症见妊娠期间阴道少量流血,时作时止或淋沥不断,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
1.2西医理论对激经与胎漏认识的不同
1.2.1西医理论对激经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激经可能是孕卵着床的一种生理反应,孕妇所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能使月经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而卵巢功能继续活动,而且因为真蜕膜与包蜕膜没有完全融合,有小部分子宫内膜仍处于活动状态,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按月的少量阴道出血。待妊娠3~4个月以后,性激素由胎盘分泌代替了卵巢功能,所以也就不再继续有周期性出血。
1.2.2西医理论对胎漏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胎漏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生殖器官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过度精神刺激、血型不合及外伤等。这些因素或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或影响胚胎着床发育或导致孕妇对胎儿免疫耐受降低,而使绒毛与蜕膜剥离,血窦开放,出现阴道流血。
2.1激经的诊断要点①妊娠后按月阴道流血,色红。②阴道流血量及持续时间均不及正常月经。③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不适。④按月来血一般不会超过孕后四个月。
2.2胎漏的诊断要点①妊娠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量较少,常表现为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色淡红或红,或呈褐色,或呈黄豆汁样。②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不适。
3.1激经的处理古人多数认为激经对胎孕无妨,属生理现象,随胎儿渐长而自止,无需治疗。如《医宗金鉴》曰:“激经无病不须治,子大能食经自停。”但张山雷在《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说:“若妊娠月月行经,又不碍胎,惟旺盛者偶或有之,然虽如期而来,亦必不如平时之多,方为有余而溢之征,如其按月能行,且亦如未孕之状,则终恐固摄无权,半产可虑。若胎前血忽大下,则堕者其常,不堕者其偶。”张氏认为激经必然比未孕时月经量少,若血量多,则易流产。张山雷的见解几乎完全和现代医学的观点相同,也就是说激经可以不碍胎儿及期而产,但也可以转化为流产。所以激经者保胎为宜,主要为肾气不足,因肾为生胎之元,肾气不足,固摄无权,以致孕后流血,若肾气虚衰,则不规则出血或大量出血,而致流产。故以寿胎丸加味治疗,常能收到满意效果[2]。
3.2胎漏的处理肾主生殖,为冲任之本,胞胎主于任而系于肾;气以载胎,血以养胎,故肾虚、气血虚弱均可致胎漏。另外血热或阴虚生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或素有癥瘕,跌扑闪挫,使气血失和,瘀阻胞宫,也可导致胎漏。如张介宾《景岳全书》中指出:“妊娠忽然下血,其证有四:或因火热迫血妄行;或郁怒气逆则动血;或因损触胎气,胞宫受伤而下血;或因脾肾气陷,命门不固而脱血。”归纳起来胎漏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肝郁气逆。治疗上肾虚以补肾健脾,益气安胎为主,可予寿胎丸加味;血热以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为治疗大法,可用保阴煎加减;气血虚弱治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选胎元饮加减;血瘀治法化瘀养血,固肾安胎,方用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在具体临证时,不可固守成方,要根据不同证型,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则有望使血止而胎安。但若阴道出血量增多,出现腹痛,查明胎儿已死亡或难免流产,应尽早终止妊娠,防止出血及感染。
激经是孕后按月行经的一种特殊现象,临床上比较少见,未能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研究也较少。中西医对胎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对激经发生的原因、临床意义,自古以来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应对激经产生的机理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再深加探索,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胎漏为妊娠期间最常见的出血疾患之一,激经亦可出现妊娠早期阴道流血,故应与胎漏相鉴别,唯有诊断明确后辨证施治才可保母子平安。
参考文献
[1]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2]李广文.谈激经[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4):58-59.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1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186-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卉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