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萍+郭峰
摘 要:结合贵州省具体情况,选取代表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8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近年贵州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W);同时,选取代表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8个指标,计算出近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M)。将W变量与M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与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二者之间高度相关。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关系,以M变量为因变量,以代表文化创意产业的8个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岭回归分析,通过岭迹图及参数表得到回归方程,最终得出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促进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文化创意产业;因子分析法;岭回归分析法;SPSS19.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55-03
引言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2014—2020年)》,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发展将会成为我国的战略重心之一。“新型城镇化”与过去人们所熟知的“城镇化”区别在于“新”,即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生态文明与高效集约、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提倡“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欠发达省份的贵州省,如何加速城镇化进程,提高贵州省的经济综合实力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中国发展的重点。
文化创意产业是贵州省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催化剂。一方面,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离不开产业的带动,贵州省工业制造业发展较落后,传统产业面临新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局限于简单的城镇空间或面积的扩大,更多的是城镇综合水平的提高,其中也包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包括市民的素质、生活方式等。作为新时期的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体现出区域创造力、技术力等,与各行各业之间具有强大的融合渗透能力,尤其是与旅游业的融合不仅是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突破点,也是提升贵州城镇化水平的催化剂。因此,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岭回归分析法等,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创意产业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因子分析
为研究贵州省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考虑到文化类指的不完整性以及广泛性,秉承充分利用挖掘数据的原则、全面性和集约性的原则、可比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4—2013》中选取8个指标:X1(艺术表演团体收入)、X2(艺术表演场馆收入)、X3(图书馆收入)、X4(群众文化收入)、X5(文物科研机构收入)、X6(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收入)、X7(博物馆收入)、X8(其他文物机构收入)。其中,指标X8在2004年、2005年、2006年数据不明。这里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缺失值处理后,对8个指标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表1)。
表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结果显示,KMO值0.629>0.5,球形度检验sig=0.000<0.05,说明指标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另外,公因子方差表中显示,8个指标共同度都很高,最高为指标X3的0.982,最低为指标X5的0.623。说明选取的8个指标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能被因子所提取,因此,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由成分矩阵表反映出的相关信息,可将8个指标分为两大类,代表文化活动收入的因子:X1、X2、X3、X4、X6、X7;代表文化机构收入因子:X5、X8。由两大类因子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得到贵州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W),如图1所示。
同理,从《贵州省统计年鉴2004—2013》中选取代表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8个指标,分别为T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T2(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T3(地区人均生产总值)、T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T5(人均拥有道路面积)、T6(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T7(科技活动人员数)、T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基于以上指标,对以上指标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结果显示,KMO值0.718>0.5,球形度检验sig=0.000<0.05,说明这8个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且结果显示这8个指标因子共同度都比较高,说明大部分信息均能被因子所提取,因子分析结果有效。成分矩阵表中只提取了一个代表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总因子,计算城镇化综合水平得分(U)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走势
由图1可看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从2003—2012年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贵州文化创意产业水平与城镇化综合水平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在2010年后增长较快。
(二)岭回归分析
文创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文创产业与城镇化水平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近年都呈现稳定上升状态。二者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2,说明两变量高度相关,进而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关系极其密切。
表3 相关性检验
为进一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系,本文将继续对变量W与代表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8个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为保证数据的平稳性,这里将这8个指标取对数后再进行回归)。
变量W与取对数后的变量(m1~m8)进行普通OLS回归的结果显示,8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大于5(如表4所示),自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变量进行岭回归分析,通过SPSS19.0编程后得出的岭迹图,如图2。
表4 多重共性检验表
a.因变量:W
图2 岭迹图
由图2可知,K值在大于0.2时候各变量的回归系数趋于平稳,因此,取K=0.3,此时的回归方程为:
W=0.13m1+0.24m2+0.15m3+0.41m4+0.01m5+0.87m6+
0.19m7+0.17m8
回归方程中显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综合水平与这8个变量均呈现正相关,代表相关程度大小的回归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m6、m4、m2、m7、m8、m3、m1、m5。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贵州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体现在提升贵州省教育水平、科研水平(m6、m7),促进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发展(m4、m2),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m3、m5、m8)以及城镇化率(m1)等方面。
因此,可以得出,文化创意产业对贵州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三、对策分析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贵州省属于西南贫困大省,其城镇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其经济水平位于全国后列。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的带动。贵州省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水平滞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对各产业具有高效的“融合改造”能力,对旅游业或是传统的制造业起到“优化升级”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发展,而涉及多种产业,如农业、旅游业、医药业、酒产业、茶产业等。结合当前贵州省各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总结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如下。
(一)文化创意农业
贵州属传统农业大省,但农业对贵州省经济水平贡献却不大,2014年末省内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却只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3.8%。传统的农业仅仅只是局限于“菜篮子”的层面上,是解决人们温饱的主要产业。而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出现新的转型升级,涌现多种新的模式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但不论是何种模式,都需要融入创意的思维,通过创意赋予农产品文化的内涵,将传统农产品升级为“艺术品”,其经济价值也得到相应的“升级”。贵州省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污染指数较低,传统农业种类繁多,还有传统畜牧业、茶产业、中药材产业等等,应尽可能挖掘自身优势,汲取经验,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创意农业。
(二)文化创意旅游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元素的旅游是容易被复制和替代的。旅游业是贵州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但跟国内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即便是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硬件资源,其旅游业却长期处于半温不火的状态,仅依靠先天自然资源是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充分整合贵州省的文化、历史、品牌等无形资源将原始旅游业升级,这点非常重要。旅游业涉及面较广,这一点与文化创意产业契合度极高,二者的融合后覆盖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形成跨越三大产业的新型产业链,实现产业之间的互动。如创意工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化节庆旅游、创意农业旅游等等,这不仅能优化各产业结构,同时也能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结合贵州省旅游业分支产业,笔者认为贵州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第一,演艺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在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地建立影视基地,借助高科技力量,采取市场运作化方式,包装宣传贵州省旅游。第二,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第三,养生医药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利用贵州省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宜人的生态环境,结合贵州传统医药文化,通过建立养生养老体验基地,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将贵州养生医药旅游业发展起来。第四,传统手工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贵州手工产品类型丰富,但是大都处于原始产品的初级加工阶段,融入创意元素,借助新兴产业的力量,充分发挥创造性,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手工业产品。
(三)创意体验产业
贵州省的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有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大众虽然熟知,但从未能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些沉淀了千百年的文化。以“体验”为创意的源头,建立多类大型“体验式旅游基地”,如“茅台酒酿造体验基地”、“采摘体验式茶园基地”、“贵州饮食文化体验基地”、“民族文化工艺品体验基地”等等,让外来人身临其境感受氛围,体验过程,铭记贵州文化,催动贵州省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贵州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与贵州省各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各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真正实现“以产带城,产城联动”,最终得以提高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水平。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产业具有带动人口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重要作用。贵州省经济水平滞后,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时期的新兴产业,对各产业优化升级能力极强。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利用因子分析法、岭回归分析法等原理,将贵州省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导入SPSS19.0,得出文化创意产业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由于笔者研究能力有限,选取的16个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全面反映贵州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另外,在岭回归分析过程中,对指标值均进行了对数处理,得到的回归方程并不能体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综合水平变动一个单位对应各指标的数量关系,只能大致判断其对各指标影响程度,今后将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由于笔者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2] 高素英,等.岭回归在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
[3] 李增福,刘万琪.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产业评论,2011,(5).
[4] 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8,(9).
[5] 刘显萍.贵州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14,(29).
[责任编辑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