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走访在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

2016-03-10 12:28:24金春立
科技视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失落感入户老同志

金春立

(燕化离退休管理中心,中国 北京100039)

入户走访在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

金春立

(燕化离退休管理中心,中国 北京100039)

如何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让离退休队伍稳定、让离退休人员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是离退休管理部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关于入户走访的思考我在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入户走访;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

入户走访,就是工作人员走进离退休职工家中,进一步了解掌握老同志的基本情况和利益诉求,将企业动态、企业文化面对面向老同志进行宣讲,同时收集反馈老同志真实情况,适时为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为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提供宝贵资料。

作为离退休工作管理人员,我们结合中心开展的“走进老同志的门,了解老同志的事,温暖老同志的心”活动,对广大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入户走访工作,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 入户走访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离退休人员是国家和企业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也是改革成果分享者,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为老服务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在严格做到首问负责、服务热情周到、来有迎声走有送语的同时,要鼓励工作人员走出去,走进离退职工家中,通过入户走访,真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身体情况,通过真诚沟通,全面详细地掌握离退休职工的现实状况,为创新为老服务内容、提供更加优质的为老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点及需求

离退休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离退休,不仅使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由此而来的还有他的社会作用、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离退休人员的心理上引起不同的反映,从而对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2.1 权利和工作上的失落感

通过接触的离退休人员了解到,在职期间,职位越高,退休后失落感越强。退下来后,随着社会角色的改变,工作和权利将不复拥有,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失落感。

2.2 生活上的空虚感

在职时,每天朝九晚五奔忙在工作岗位,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工作任务等等,时间被安排的饱满而充实。一旦退休,一切繁忙嘎然而止,日常生活变得冷清,很容易造成生活上的空虚感。

2.3 经济上的损失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职工收入也不断增加。而退休的职工,不仅工资会打折扣,工资以外的收入也几乎没有,因此会感到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

2.4 心态上的不平感

对离退休人员来说,他们考虑问题的方法比在职人员更复杂,看待事物的眼光更敏感,还经常横向比较,因此引起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就比较多。

2.5 观念上的距离感

与接受的传统教育相比,离退休人员对很多新生事物感到不理解,不接受,在思想上产生很多困惑与疑虑,往往用老观念、老习惯、老眼光看人、看事,在许多观念上产生距离感。

离退休人员的这些心理变化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而消极心理的产生则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老年人心理特点,力所能及地为老年人化解消极的心理,切切实实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依存需求。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群体,与朋友的交往也显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然而由于年老体弱,而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不在他们身边,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他们渴望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和帮助,在心理上尤其情感上渴望得到温暖与关怀。

二是,自尊需求。离退休人员的社会角色变化之一就是他们由供养者变成了被供养者。这个时候,他们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都不及以前,但还是非常希望子女象以前一样尊重自己,至少不能把自己当成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是一个废人来看待。因此,在同老人进行交往中言行举止都应该敏感地注意到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三是,求助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的退步,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这时候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帮助与照顾。这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忧郁、怨恨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是渴望我们对他们的服务,从而也最容易产生对我们的接受。

3 关于入户走访的思考

入户走访工作并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经常性贯穿于整个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只有多走访,才能“知民情、体民心”,开展服务工作才有针对性,服务才能真正做到老同志的心坎上。那么如何做好入户走访,使入户走访真正收到效果,我认为:

一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充分做好走访前的准备。干一件事情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我们在开展入户走访前,首先根据以往节日慰问和重病看望的情况,把近年来未曾见过面的老职工挑出来,按照家庭住址排序,按照登记的基本信息,熟悉人员情况。再根据交通便利的排序,安排走访路线。考虑到现在社会情况复杂,很多老人警惕性高,需带齐证件与宣传资料,更要考虑走访的时节、时间等因素。北京市区胡同交织,路况复杂,为节省时间,走访前一定要摸排地址的大致位置,不然很难找到。

二要,带着诚心去走访,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不能把走访作为一个形式、一项指标来完成,带着不得不去的情绪去走访,这样老同志就会觉得我们摆架子,没有亲切感,就会对我们的走访有抵触,轻者不会把真实的想法和一些重要信息向我们透露,重者就会直接拒绝我们的走访。所以在走访时要带着诚意和微笑,把走访的老职工当亲人。与他们交谈时忌盘问式,忌夸夸其谈、目空一切式谈话,要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多请教多夸奖,让老职工把我们当作自己人,才能让他们实话实说,我们才能了解到老同志们真实的想法和心态。如,一次到真武庙附近走访,根据电话信息联系到一位退休女工,由于老同志警惕性非常高,再三盘问,我们都耐心诚恳地跟她解释,最后仍然拒绝我们入户。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心里很不舒服,偏执的警惕让她失去一次让组织了解的机会。只过了一会儿,我们的电话响起,她已经跟工作站进行了核实,确认了我们的走访工作,并欢迎我们到家里去。所以,只要带着诚心工作,再有个性的人也会为你敞开大门。

三要,带着真心去走访,我们走访的目的就是深入了解老职工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然后更好的为老同志开展服务。如:一次在宣武门西大街走访,老党员陈维高兴不已,当我们拿出《燕山油化报》后,他颤巍巍地拿起报纸,由衷地说:“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份报纸,它能把我和企业联系在一起。这几年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参加组织活动,也就看不到这份报纸了。”老人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还这样惦记着企业的兴衰值得我们钦佩。我当时就答应了老人,隔段时间会想办法给老人送一次报纸,老人惊喜的目光让我心中充满快乐。

四要,带着爱心去走访,学会为老服务。不要将走访刻板化、教条化、单纯化,要做好走访和服务的结合。走访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要走访的老职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如我们在职工基础资料中看到,一位刚刚退休的职工因眼疾,视力下降,白天光线好时才能勉强出门。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位退休人员还有未用社保卡看病的药费,我们主动提出帮他尽快处理。当我们再次入户给他送去社保卡时,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尽心的服务带来的必定是老职工对组织的信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入户走访密切了企业与离退休人员的关系,拉近了企业与退休职工的距离,对畅通沟通渠道、拓宽为老服务内容、提高为老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失落感入户老同志
编辑工作的失落感及其应对策略
围城内外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探讨三网融合及光纤入户技术的应用
关于FTTH平移入户难解决方案的有益探讨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5:58
知识无力感
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方法多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20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