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案”是对司法能力的一个提醒
【舆情回放】 2016年1月7日和8日,快播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法庭上,控辩双方进行了多轮激辩,快播公司及王欣等4名被告人坚称无罪,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
【网络舆情】
@新华网 :快播案被高度关注对案件本身的讨论,必须彻底回归法律、事实和证据,围观者的主观感受不会成为定案的依据,媒体甚至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也不能对案件定性形成干扰。法律的终究归法律,围观的终究是围观,娱乐的终究归娱乐。
@百度百家:一个快播案在审,所有的互联网在看。没有人敢确保自己不是下一个快播。这次庭审表面上审的是快播,其实真正审的是新技术带来的网络监管、企业经营等新的法律难题。
【决策点睛】立法和司法如何应对突飞猛进的互联网发展?如何让网络技术既便利生活又无损于社会善良风俗、更不能冲撞法律的底线?“快播案”不妨视为对司法能力的一个提醒,督促司法工作者时刻保持对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