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三同”办实事

2016-03-09 09:12万士立
老友 2016年1期
关键词:晚稻早稻生产队

万士立

1979年11月.江西省信丰县从有关单位和部门抽调6名同志成立县委工作组,由原县委书记凌少斌任组长,我时任县农业局农技员,也是其中一员,下到游州大队蹲点。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下乡搞“三同”,帮助大队抓好农业生产。我们和社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办实事。

同吃,最能体现如今重申的群众路线,反对大吃大喝的作风。那时是计划经济,粮食定量,我们在社员家吃轮饭,都是家常饭,每户轮一天,每餐交1角5分钱、4两粮票。

同劳动的内容就更丰富。我分在庄上生产队,队里共30户人家,160多人。生产队有130多亩水田、30多亩旱地,还有几十亩山林,自然条件也还好,但过去生产一直上不去。社员群众一年忙下来,只能分到自己的口粮。我每天上工参加劳动:挖地、修水库、下田插秧、收稻,和农民一道流汗。

同住,赋有更重要的使命。我们住在农民家里,晚上走家串户与社员交谈,查找落后原因。社员们反映说,庄上有三老:老品种、老方法、老产量。了解情况后,我和队委干部研究对策,订出计划,拿出办法,召开社员大会,提出三新(新良种、新技术、新产量),力争早、晚稻两季每亩增产200斤。我和群众一起制定了“三抓”措施:一抓合理调整水稻品种布局,夺取全年大丰收。早稻选用生长期适中、产量高的红410和光大白110天中熟品种,晚稻60%的“汕优2号”,40%的“光大白”返秋。这样早稻就可以提早收割,为晚稻争取了时间。二抓新技术推广。适时早播、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为了提早农时季节,争取早稻早插秧,早稻全部采取蒸气催芽。播种后如遇寒潮,不分昼夜和社员一起满田灌水护秧。三抓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坚持以农家肥为主,积极鼓励社员发展养猪积肥。这一年,庄上每户人家都比往年多养了一两头猪,农家肥比往年多1/4。我还把施肥方法编成顺口溜:“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穗肥巧。”通俗、易懂、好记。早稻插秧后,寸水护秧,提早返青。返青后,保持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危害。抽穗扬花期灌寸水,齐穗后,保持田间湿润,间灌跑马水,不使田间过白,促使茎叶青绿,子粒保满,提高千粒重,克服灌长流水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1980年,庄上生产队创造了全县第一个晚稻产量超早稻的新纪录,粮食获得大丰收,总产由1979年的17.3万斤,增加到24.1万斤,增产6.8万斤,增长近40%。此外,红瓜籽、田腾豆、白萝卜的产量也翻番。1980年冬,在游州大队部召开的庄上生产队年终分配兑现大会上,副队长曾思辉手捧600多元现金,热泪盈眶,激动得哭起来。他说:“我今年40多岁了,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感谢县委工作组的同志!”

人民群众是最讲感情的。根据群众的要求和组织上的安排,1981年,我继续在庄上蹲点一年,和社员们一起奋斗,又夺得了新的丰收。当年我被评为优秀丁作队队员,并出席了信丰县积代会。1980年,《赣南日报》《江西日报》《江西科技报》曾先后报道庄上生产队和我的先进事迹。同时,县委工作组在庄上生产队蹲点的经验总结,被江西省农业厅采用,编人《江西省1980年全省水稻高产经验汇编》,并获得1980年信丰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猜你喜欢
晚稻早稻生产队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晚稻帖(外一首)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塬上千阳(外一篇)
丰收的田野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
2016年早稻产量同比下降2.7%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