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西 南宁 530026)
南宁市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成效评价
李 浩
(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西 南宁 530026)
目的对南宁市高危孕产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现行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成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描述南宁市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采集南宁市2011~2015年产妇数、活产数、高危孕产妇数、高危孕产妇转诊数、危重孕产妇数、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收治数、死亡孕产妇数、抢救成功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宁市产妇数(人)分别为106899、109828、97540、96315、94610;活产数(人)分别为108063、110429、98039、96899、95291;高危孕产妇数(人)分别为36653、41417、36922、37396、39538;高危孕产妇转诊数(人)分别为11362、13253、11446、11601、13048;危重孕产妇数(人)分别为1087、1330、1206、1342、1566;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收治数(人)分别为832、1041、1085、1166、1341;死亡孕产妇数(人)分别为13、18、24、15、17;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8.80 、98.64 、98.00 、98.88、98.91;孕产妇死亡率(/10万)分别为12.03、16.3、24.48、15.48、17.84。结论南宁市实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建立区域性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为贫困危重孕产妇急救提供经济救助,定期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和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点评的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成效明显,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保持较高水平。
危重孕产妇;管理模式;抢救成功率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孕产妇保健工作水平及医疗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30/10万,而当年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4.21/10万,虽然低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未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控制要求。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南宁市建立了规范的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现对南宁市高危孕产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现行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成效进行评估,以便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网络建设,建立以各级妇幼保健院为主轴,各级各类助产机构为终端的市-县-乡-村四级高危孕产妇管理网络。由各个终端采集高危孕产妇个案信息,高危孕产妇个案信息将通过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在层级间以及各自所属层级进行汇总和传递,由村级妇幼保健员、村医、地段医疗机构妇保人员组成最基层的网底,开展高危孕产妇的宣教与随访[4]。
分级管理,每个孕产妇均要求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和高危评分,按照高危评分超过5分即建立高危个案,高危评分10分以内的高危孕产妇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级进行孕期保健和监测,高危评分达到或超过10分必须转诊至县级以上的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确诊,并由急救中心对高危孕妇今后的保健地点和分娩地点提出意见。高危评分在整个孕期动态进行。
急救中心,每个县建立两家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1家为综合医院,1家为妇幼保健院;市级建立7家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同时建立急救、会诊、转诊应急机制,简化危重孕产妇急救环节,优化急救流程,保持转运通道畅通。
经济救助,市县财政设立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资金,每年投入资金160万元,为贫困无法支付抢救费用的孕产妇提供救助,孕产妇自付部分的66%由财政承担,避免贫困家庭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抢救,同时也减轻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成本顾虑,全力投入抢救。贫困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已被实践证明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
南宁市2011~2015年产妇数、活产数除2012年因为龙年的因素产妇数和活产数较2011年增加外,其他年份呈逐年减少趋势,但高危孕产妇数、危重孕产妇数并未随之呈递减趋势。见表1。
表1 南宁市2011~2015年产妇数、活产数、高危孕产妇数、危重孕产妇数(人)
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最关键的是“动态监测、早期识别、缩短抢救时间”。南宁市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从网络机构、分级管理、重点布局和主动保障方面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根据2016年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的会议通报,
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20.1/10万,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控制要求,成效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3.1 存在问题
3.1.1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变慢且有所波动。这与南宁市处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水平不高有关。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以产科出血最为重要,又以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绝大部分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这一观点基本已成为共识[3]。
3.1.2妇幼保健人员和村医队伍老化。作为网底的妇幼保健人员和村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医学人才日益向高学历人才培养,中专学历的医学生不能考取医师资格,中专医学院校萎缩,加上妇幼保健人员和村医待遇不高,少有医学生愿意加入这个队伍。
3.1.3早期识别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国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显示,2013年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中,医疗保健机构的知识技能问题居首位,占51%,仍以县(区)级最为突出[3]。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加,产科合并症增加,提高早期识别能力紧迫性更加凸显。
[1] 丁海峰,马海燕,黄仙红.2004~201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6: 4269-4272.
[2] 李 超.加大贫困高危孕产妇救助力度努力降低边疆地区孕产妇死亡率[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1(17):41-42.
[3] 陈 锰,刘兴会,梁娟.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地区差异及对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12(31):1095-1099.
[4] 冯 颖, 赵秋燕. 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月刊, 2013(7):29-30.
[5] 杨蜀红,徐 敏,杨文慧.产科临床路径管理对孕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3):117-118.
R715.3
B
ISSN.2095-8803.2016.12.016.02
李浩(1977-),男,壮族,广西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妇女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