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养生思想研究现状

2016-03-09 22:57王东海周永学
光明中医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养性孙思邈千金

王东海 周永学



【经典温课】

《千金方》养生思想研究现状

王东海1周永学2△

《千金方》汇集了大量养生篇章,这些养生篇章体现了孙思邈养生思想。现对近30来年国内有关《千金方》养生思想的文献进行搜集,对其分类整理,发现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孙氏养生思想源头、养生方法、养老方法及食疗养生等方面,总结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挖掘《千金方》养生思想提供有价值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发挥《千金方》对人类养生保健的作用。

《千金方》;养生;养老

《千金方》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撰写,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分,《千金方》不仅是一部中医学大成之作,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养生学著作,书中传承了《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又汇集了大量宗教养生文化精髓。孙思邈通过自身养生实践,将医学与宗教养生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养生学术思想。

1 《千金方》养生思想研究进展

《千金方》养生学术思想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尤其在当代,据清华同方文献数据库中收录及钱超尘等人整理的《孙思邈研究集成》统计,至2015年研究孙思邈及《千金方》的论文已达到了3000余篇,其中与养生相关的论文300余篇。现将《千金方》养生文献梳理如下。

1.1 宗教对《千金方》养生思想影响的研究《千金方》内容以中医药为主体,但处处渗透出宗教思想的痕迹,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大医习业、大医精诚,卷二十七养性,《千金翼方》卷十二养性、卷十三辟谷、卷十四退居等等。这些内容体现出了当时道、儒、释三教文化对孙思邈医学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医学的发展繁荣,尤其是当时文化领域道儒释三教并立融合的局面,对孙思邈医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千金方》养生学术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养生学。

从《千金方》相关内容分析可看出,道教对其影响是居首位的,其次是儒,佛教影响最少[1]。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道家学派。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中的一派。由老子创立,庄子继承并发展,因此道家思想也称老庄学说,核心是任其自然,恬淡无为,主张全性保身,不为声色货利所役。道家在之后的发展中与法家、名家结合,形成了黄老之学。黄老学说在秦汉时期被方士、术士所吸收,与神仙家的神仙方术结合,逐渐形成道教。道教追求不死神方,研习长寿秘术,具备老庄的恬淡无欲、清静无为思想,又宣倡养生服石,追求长生不老。隋唐时期,统治者极力推崇道教,唐高祖[2]曾亲到国子监宣布三教的地位:第一位是道,第二位是儒,第三位是佛。在之后的太宗、高宗都延续了这一政策。李艳萍[3]研究认为孙思邈深受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所以弱冠即“善谈老庄”,自注《老子》《庄子》,撰《养生真录》《枕中要书》等书[4]。《千金方》将养生方法论述为十个方面:一曰吝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民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周宏等[5]对其整理归纳,认为它是由养性(包括吝神、言论、反俗)、劳形(导引、养形、爱气)、饮食(食药)、房中和禁忌五个基本方面构成的一套养生体系。他认为养性的主体就是道德、伦理、情绪和习惯的修养;劳形是身体动静有度对体质的作用;饮食是食物选用和食疗方法的运用;房中是性生活的原则及保健;禁忌是人民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应避免的各种行为。其中养性、劳形、房中、禁忌都有道教神仙方术的内容。

佛教起源于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南北朝时输入大量佛教典籍,到隋唐时开始融入政治文化中。孙思邈弱冠年纪时即“兼好释典”,并与佛教律宗道宣和尚过从甚密,“每来往互参宗旨”[6],辛宝[7]研究认为这些客观条件使孙氏很自然地将佛教理念引入中医养生,如运用佛家“省身见性”法,可助人觉醒开性,保持身心健康,强调服药后需“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佛教特有的戒律清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孙思邈将这些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理解从佛教中释放出来用到了医药养生中。《千金翼方》还收录了佛教的服石菖蒲方和正禅方,这两方在佛教中有助于坐禅入定,被孙氏收入养性篇中。养老方中还收录了耆婆汤,其主要成分酥蜜、椒、酒、油豉、麻仁、姜、橙叶、薤白、糖等食物,这些是佛教养生中常用的食物。薛公枕[8]通过对隋唐医学中的佛教思想研究认为孙思邈的“不杀生以养生”思想十分浓厚,这是源自佛教的通过爱护和尊重生命来保持善良的心境,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思想。陈沛沛[9]研究认为《千金方》吸收了很多佛教饮食保健的内容,如清淡饮食,“食多则积聚,饮多则成痰,重食则生百病”,这源自佛教《增一阿含经》“过食则气急身满,令人心拥塞,坐立不安”。除了收录了佛教养生思想和方药之外,《备急千金要方》还记录了佛教的按摩法,如天竺按摩法。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统治者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者。“仁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了“尊重生命、爱护他人、帮助人、同情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医术能普遍实现这个范畴,因此“医乃仁术”,这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传统医德的核心内容。整部《千金方》就是为实现“上疗君亲,下救贫贱”这种忠孝仁义思想而撰成。张玉辉[10]认为孙思邈将养德作为养性之本,是秉承儒家“仁者寿”的思想,养德即提高思想道德行为修养,提升道德修养能祛病延年,如《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篇“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可以看出孙思邈养生思想中虽然没有采用儒家养生的具体操作方法,却把“轻利养德,仁爱助人”的儒家思想贯穿于养生的思想指导中。这种养生思想上升到了思想意识范畴,只有实现意识上的“德化之生”,才能使其他具体养生方法获得效果。

孙思邈《千金方》养生学术是以中医药为主体,融道释儒为一炉,择优劣汰,通过自身实践和感受,有选择地吸收,积极地改造。他强调神仙之道难致,养生之术易崇,他将成仙之说转为防病延年;破除服石术[11],主张清淡饮食;力倡清静寡欲以养性,但又拒绝超世无为。

1.2 对《备急千金方》保养形神养生方法的研究《备急千金要方》二十七卷道林养性篇记录了有关保养形神的内容,其中养性强调“常欲小劳莫大疲,以及强所不能堪,常做导引术”,欲养形神需守“十五莫”,摄生保形神应守“十二少”,常习“黄帝内视法”来增强精神,常做按摩法疏通气血等等,在《千金翼方》提出养生大要十法,将“爱气”“养性”放在了首位。现代学者周至[12]认为《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的按摩法如能长期坚持运用,确能收到疏通气血轻身防病的效果,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调形治未病”的方法。王易[13]对《千金方》养生篇分析总结出,养神是《千金方》养生之宗旨,养神可从吝神与保神出发,吝神简而言之就是节约地使用神气,方法就是“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怨、少怒、少喜、少好、少恶。保神就是保护并涵养神气,具体方法有养德化气,返观内视等。王易论述了养德化气源于《黄帝内经》“天之在我者,德也,德化者气之祥”,能养德就能与自然界的德化力量相通,而返观内视就是《黄帝内经》“精神内守”摄生思想的具体操作。对于导引术郭刚[14]认为这是一种行气调呼吸养形神的方法,这种方法早在汉代以前就十分流行,到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则加以辨证地运用到了医学治疗中。周宏等[15]认为《千金方》精采博收了释道儒中各种养神方法,供人选择使用,如其中“止息行气法”“存想日月法”是道教修仙法内容,“内视五脏法”与“迎气内视法”是《黄帝内经》养生法,“存想太和元气法”是佛教观禅法等等。通过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千金方》养神保形的养生方法的分析,最终使人们认识到要实现养生延年的目标,就要全方位运用各种方法来保养形神。这样既可延年益寿,又能防病保健。

1.3 对《千金方》房中养生方法研究《千金方》养生篇有房中补益第八,论述了房中养生方法对延年益寿的重要性。房中补益是探讨两性生活的卫生艺术,范围涉及性医学、优生学、养生学等多方面。蒋力生[16]从房中术的发源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做了具体文献研究,把房中补益内容归纳为房中养生思想、技巧、禁忌、养生方药运用四个部分,认为《千金方》房中补益把发源于道教以求仙为目的的房中术发展为益寿延年的两性养生术。陈仁寿[17]对《千金方》房中养生作用加以分析,发现房中养生相关内容体现了孙思邈对房中术的态度:即性要求是人的生理本质,不赞成禁欲,如“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忍欲则有漏精尿浊等后患,以至鬼交至病,损一而当百”。但尽管孙思邈不赞成禁欲,也提倡节欲保精,避免早陨,特别告诫青年人“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唯向死亡”。这种看似十分矛盾的态度却道出了房中补益的真谛即在“补益”二字上。这就是孙氏所说的“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千金方》房中优生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书中告诫人们“交会者当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霓地动、若驭女则损人身,有子必癫……”,盛亦如[18]认为这种优生学观点是更深一层次的治未病思想,人体既要延缓衰老,也要防患于衰老来到之前,孙思邈敏锐地注意到先天禀质对人生寿夭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养生除后天身心摄养外,还要重视先天优生这样一个重要命题。房中补益等专篇中对房事宜忌论除了一般的“节制房事、固摄肾精、讲究性卫生、强身延年”之外,更深层次的含义是阐述纵情耗精则贻害子嗣,强调优孕是优生的前提,从而抓住了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房事养生十分重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才能获得健康有益的两性身体的性生活,孙思邈从整体的系统观点去认识生命的相关性,把养生保健贯穿于未生到衰老这个范围之中。

1.4 对《千金方》老年养生思想研究孙思邈不仅是伟大医药学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寿星。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理论,并专设《养老大例》和《养老食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传统老年医学养生体系,孙氏认为五十岁之后即是老年期,其特征是性情变化及因体弱而诸病蜂起,指出“人年纪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减退,忘前失后,多退少进,万事零落,健忘嗔怒,性情变异,饮食无味,居处不安,气力衰退,衰退即至,灾病蜂起”。针对这种情况孙思邈在《养性》《家居》《辟谷》《退居》《补益》等篇中记载了许多老年保健措施。许沛虎[19]对这些老年养生内容归纳后得出可从“调养心性、运用食养、适当服饵、适量运动、自我按摩、谨慎接内”六个方面养老。龚维义[20]对孙氏衰老思想进行研究得出“自然规律、将养失度、久病失治、饮食失宜”是加速衰老的主要原因。高亚飞[21]总结孙思邈老年医学文献主要内容得出“适当食药调理、调摄七情六欲、调整心理状态”能延缓衰老进程。杨轶[22]以《千金方》老年心理变化为切入点,提出一方面老人正确认识自己,适当调节心态,另一方面应当使晚辈及医生“通晓此术,当需预慎之”,这样就能创造有利老人身心健康的环境。任娟莉[23]对《备急千金要方》老年抗衰老方药进行研究,认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里治疗健忘,增强智力的二十一首方剂,代表了老年痴呆的证型与病机,得出孙氏治疗上以调心补肾为原则,其中补心散是中药益智的基本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研究老年医学将被提上日程,孙氏老年防病养生思想是老年人的福音,必将古为今用,发挥巨大作用,为中国及全世界老年医学服务。

1.5 对《千金方》食药养生方法的进展食药养生是孙思邈养生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卷二十六食治篇,《千金翼方》十二卷养老食疗篇,十三卷辟谷,十四卷退居饮食,十五卷补益,还有一些散见于其他篇幅的内容,如《风毒·脚气》中的酒醪和《千金翼方》十六卷《中风》诸酒。值得一提的是《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是现存最早的食疗文献,其中将食疗分为果实、蔬菜、谷米、鸟兽四大类,共计一百五十余种,均按四气五味、有毒无毒、治疗内容详细,内容涉及食治、食养、食禁。广州中医药大学孙晓生[24]将食疗内容总结为“先食后药、食药共济、均衡饮食、强调营养,简少清淡、多素食、合理选食、注意宜忌、辨证施食、因人制宜”几个方面,从这些方面去发挥食物治病的功能,这样既能消除饮食治病的病源,也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通过实践发现,食养食疗“治未病”可调整胃肠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安全无毒,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特点。食疗思想易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疾病、孕妇、小儿、老年性疾病,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很多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有了食疗的配合,更有利于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使患者最终恢复健康。

2 总结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养生学发展提供了动力,孙思邈养生思想及具体方法正是在这种环境推动下产生,他把宗教、医学、卫生等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系统养生思想体系,这套体系以人为本,以祛病延年为目标,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孙氏中医养生思想,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千金方》养生思想的研究。

[1] 陈明华.试论儒佛道思想对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61-62.

[2] 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529.

[3] 李艳萍.论道教思想对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影响[J].中国中医药,2008,5(35):66-67.

[4] 唐·刘眴.旧唐书孙思邈传[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75:3644.

[5] 周宏.孙思邈养生方法考[J].武汉体育学学报,2006,40(8):83-87.

[6]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81:19.

[7] 辛宝.佛教养生对孙思邈养生方法影响初探[J].陕西中医学报,2012,37(9):1190-1192.

[8] 薛公忱.隋唐医学中的佛教思想[J].中医研究,1990,3(3):11-13.

[9] 陈沛沛,项平.佛教膳食观对中医食疗学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1):32-34.

[10] 张玉辉,金香兰.孙思邈养生方法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6):423-424.

[11]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3.

[12] 周至.从《千金方》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J].河南中医,2002,22(6):11.

[13] 王易.孙思邈《千金方》养生思想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102-103.

[14] 郭刚.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以医道同源为视角[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13(3):140-144.

[15] 周宏,张中豹.孙思邈养生方法考[J].武汉体育学学报,2006,40(8):83-87.

[16] 蒋力生.孙思邈《千金方》房中养生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19-24.

[17] 陈仁寿.唐代孙思邈养生观现实意义[J].中医药文化,2013(5):33-35.

[18] 盛亦如.孙思邈的养生医学思想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6):12-14.

[19] 许沛虎.孙思邈对传统老年医学贡献[J].湖北中医医专学报,1994,11(1):56-59.

[20] 龚维义.孙思邈抗衰老医学思想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8(4):182-183.

[21] 高亚菲,陈松盛,邓景元.孙思邈对老年病学的贡献[J].陕西中医,1995,16(9):429-430.

[22] 杨轶.孙思邈对老年养生保健学的贡献[J].陕西中医函授,1995(3):11-13.

[23] 任娟莉,袁若华.《千金方》抗痴呆方药探析[J].现代中医药,2007,27(6):52-53.

[24] 孙晓生.孙思邈食养食疗理论与实践集要[J].新中医,2011,43(4):120-12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博士研究生2014级(哈尔滨 150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博士导师(咸阳 712000)

△指导老师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2.006

1003-8914(2016)-22-3242-04

�永学

2016-05-20)

猜你喜欢
养性孙思邈千金
虎家“四千金”
以墨育德 以墨养性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孙思邈与屠苏酒
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翰墨养性,伴我前行
千金醉琴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