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乳业热点事件盘点
6月8日,食药监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办法》四大焦点引人关注。焦点一:配方管理从“备案制”改为“注册制”,参照药品管理。焦点二:限制配方数量,严禁贴牌生产。焦点三:规范标签标识,严禁模糊夸张宣传。焦点四:明确监管要求与申请人法律责任。
《办法》具体细则包括: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要求如实标明具体来源地或者来源国,不允许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许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
谈及调整,发生在中国另一家乳业巨头身上的资本动作同样引起广泛关注。9月14日,阳光保险系突然增持伊利566.79万股,持有伊利股份(下称“伊利”)从而达到5%。由此触发举牌。
2016年中报显示,伊利的销售额299.26亿元,净利润达到32.11亿元。阳光资管内部人士表示,此次举牌伊利股份,是看好中国消费行业的发展前景,认可伊利股份的投资价值。
不过谈到这次阳光保险举牌伊利一事,中国奶业协会认为,如果把奶业龙头企业当成资本运作的跳板,势必会使奶农的利益受损、加工企业受到冲击,从而会影响到整个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也表示,险资不应成为影响中国乳业稳定的不利因素。
不仅国内乳企纷纷在其发展的道路上谋求变革,国外的乳业巨头们已盯上中国的这片“沃土”。2016年7月7日下午,达能公司在官网贴出消息,该公司计划以近125亿美元、每股56.25美元的现金收购美国乳制品生产商WhiteWave,成为达能近十年来最大的一笔并购。
而在2013年1月初,WhiteWave和蒙牛共同宣布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WhiteWave指出,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与蒙牛的合作是给公司提供一个进入中国的独特机会。
就在国内外乳企都在抢食着中国消费市场庞大的“蛋糕”时,不法分子也乘虚而入。4月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披露了“1.7万罐假奶粉流入市场”一案的进展显示,除此前披露的雅培奶粉之外,本土品牌“贝因美”也被波及。据食药监新闻发言人表示,该案是违法犯罪分子通过收购廉价乳粉、包装变形的乳粉加工罐装冒牌乳粉的案件。
8月30日晚,贝因美发布2016年半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14亿元,同比下降108.07%。报告称,公司收入及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假冒奶粉事件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册过渡期行业秩序混乱影响。而从时间点来看,这也是继贝因美在2015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连续两季度盈利后再度亏损。
今年5月16日,国家认监委在“进口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注册名单”中暂停拥有Holle品牌奶粉的奥地利生产企业AgranaStarkeGmbH的注册信息。这也是首次出现有“洋奶粉”工厂被暂停在华注册资格的情况。对于该公司为何突然被“暂停”注册,国家认监委官网没有相关信息发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被暂停之前的5月12日,黑龙江药监局公布了7批次不合格有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其中Holle品牌有3批次,且这3批次中,有一批次1段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
进口奶粉屡曝质量问题,而相关行业政策也酝酿而出。4月7日,财政部等11部门共同公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一项虽然被列入清单当中,但同时也特别注明“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实施注册而未经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除外”。此举使得那些未经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无法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市场上通过跨境电商进来的品牌就有上千个,最后估计只能剩下300~400个,大减近六成。
鉴于当时《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仍在制定过程中,财政部于4月13日发文做出说明称,针对此前清单中规定的进口配方奶粉应实施注册制,给予两年政策豁免期。这也意味着,在2018年之前,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买到的洋奶粉品牌数量几乎不会受到影响。
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通过测定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并结合其比值建立模型,来判定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是否添加了复原乳,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过有乳业专家表示,尽管农业部出台了上述标准,但是企业生产、市场流通的监督监管并不在农业部,因此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还原乳能否真正有效现身或者得到遏制,目前还不好说。□
——中国网财经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