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晓辉:乙肝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问题

2016-03-09 17:36东来
肝博士 2016年3期
关键词:转氨酶时机乙肝

本刊记者:东来

缪晓辉:乙肝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问题

本刊记者:东来

人物档案

缪晓辉:博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3年,在内科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感染科肝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研究论文140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奖等数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根据各国指南,规定当病毒达到一定载量和转氨酶的升高的程度,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激活,将这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无疑是正确的,但有时我们却忽略了其他一些需要纳入作为治疗时机的因素。最近遇到一个案例:一名38岁的患者,家里有4个亲戚在不到50岁的时候死于肝癌,分别是3个舅舅和自己的母亲,当初这个患者在国内某医院检查的时候,所有医生都告诉他不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因为他的转氨酶正常。后患者转移至上海看了两位专家,患者告诉我,他看了十几个专家,包括你在内的就2位告诉我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我究竟要听谁的。我告诉他肯定要听我的,为什么呢?

首先,患者年龄已经38岁,且病毒含量已经达到了10的七次方到八次方,转氨酶虽然一直是正常的,但是不良家族史太明显,在近血缘关系的亲戚中有4个肝癌,而且其中一位是自己的母亲!

其次,38岁这个年龄已经进入“危险时期”了。REVEAL研究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大于30岁,没有肝硬化,病毒量大于10的6次方,即使转氨酶正常,10年内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超过35%,肝癌发生的可能性接近15%。

第三,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不能太教条主义,一个患者如果35岁以上了,而且病毒载量很高,那么他的心理承受压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药物本身使用过后效果的好坏。如前所述,慢乙肝会发展甚至肝硬化,甚至肝癌,虽然这是个概率问题,但是病毒这个罪魁祸首一直驻扎在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天天存在,可能连吃饭、睡觉、工作的时候都在想着体内的那些可恶的病毒存在,并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因此,作为慢性感染者,又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心理上无法承受病毒的存在,那么给他(她)抗病毒治疗可以吗?这个观点也不能被写入指南,但医生,不仅要医病,更要医人。

我们反对过度、过早地在患者没有足够的自身抗病毒主动积极性的情况下进行抗病毒,但是我们也要综合考虑个方面的因素,偶尔可能要“违背”指南要求而采取抗病毒的措施。当然,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则是另一回事。

猜你喜欢
转氨酶时机乙肝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转氨酶高与肝炎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师生互动4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