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及其在政治演讲中的应用
——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2016-03-09 14:59周红兵

周红兵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及其在政治演讲中的应用
——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周红兵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戏剧主义范式是修辞批评领域最受青睐的批评范式。该范式视语言为戏剧,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对奥巴马在2012年获得连任时的演讲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发现美国政治家在进行政治演讲时所关注的价值诉求或修辞目的,可以了解其所采用的修辞运作以及所体现的演讲风格,也证实了这一理论在探究修辞背后的动机以及修辞建构的实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关键词]修辞批评;戏剧主义;政治演讲

一、什么是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

在了解、分析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之前,须先明确“修辞批评”的定义。在《修辞批评:方法与模式》(Rhetorical Criticism:Methods and Models)一书中,Hendrix & Polisky(1968)认为修辞批评是指修辞学者针对语篇进行的解析与评价,该语篇既有口头形式的,也有书面形式的。修辞学家Campell(1969)在他的《修辞哲学》(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中指出修辞批评应该定义为“对说服性语言运用所作的描述、分析、解释以及评价”。但是修辞学家Burke(1969)则认为修辞批评的剖析对象应该是一种想象性作品,而且修辞批评学者应该关注的是该作品中如何解决在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解析作品中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应答技巧与策略。现代西方修辞批评的创立者Wichelns(1993)在《演讲的文学批评》(The Literary Criticism of Oratory)中认为修辞批评应该是主要针对修辞者也就是演讲者表达或传递自己思想的方法来作出的评价,也就是主要分析和评价演讲者是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演讲意图与目的。

对这些修辞学家关于“修辞批评”的定义进行分析、归纳,可以找到“修辞批评”的真正含义。国内学者温科学(2006)就认为修辞批评是通过自己已知的某种理论或学说对象征符号与象征行为(symbolic artifacts)进行分析,包括词汇、词组、手势、图像、表演、文本和各种话语,以从中发现它们如何实现教育、告知、娱乐、感动、激发、驱动等各种劝说受众的目的。修辞批评的基本任务是大范围地分析、解释、评价所有被视为象征的修辞符号与修辞行为,其目标是理解修辞如何运作,如何影响思想和行为,如何为修辞理论作出贡献。

虽然修辞学在西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但是修辞批评的历史却只有80多年。修辞批评经历了传统范式与多元范式两个阶段。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修辞批评开始进入多元范式并存的阶段,一大批新的修辞批评范式纷纷出现,例如社会运动修辞批评范式、幻想主题修辞批评范式、心理修辞批评范式等等。但是从修辞批评操作与实践的层面来看,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似乎更受修辞批评家的青睐。

视人的语言为戏剧,并对其进行评论是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的核心思想。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者认为人的语言就是戏剧,他们修辞批评的目的就是要试图找出人们在何种场合下为何做某事,或者解释为什么在某种场合下人们会用什么方式做了某种事情(邓志勇、杨永春,2007)。一个表演要想成为戏剧,就必须具备戏剧的五个基本要素:行动(act)、行动者(agent)、手段(agency)、场景(scene)和目的(purpose)。如何处理这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剧作家必须提供一套合情合理的解释给观众。如果剧作家能够激发起观众对五要素之间的合理性与一致性的期待,那么这个戏剧就是成功的;反之,该戏剧就是失败的。

如果整个世界是个大的戏剧舞台,那么现实世界里的人就皆是演员,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或一举一动都将会有象征意义。如何理解这种象征意义,就像如何去理解一部戏剧一样,理解者必须拥有一种建立在知识和经历之上的心理期待。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者视语言为戏剧,戏剧主义修辞批评就是一种把修辞语篇视为戏剧来进行分析、评论的方法。这就决定了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焦点通常是针对修辞者的动机——目的(purpose)、行为——行动(act)、象征行动——场景(scene),以及如何显示出来这些意图——手段(agency)。此时的修辞批评家就像剧作家一样,通过对人们在修辞中戏剧性要素的逐一分析,最终向观众或听众提出一套框架,这个框架能够合理解释修辞者的动机、行为、象征行动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而言之,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人们为什么要在什么场合下做某事。

二、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

修辞学家Burke用他的戏剧观来分析研究语言,提出了戏剧五要素分析法,就是指修辞批评者基于对戏剧五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而发现修辞者在语言背后的修辞动机。行动(act)、行动者(agent)、手段(agency)、场景(scene)和目的(purpose)等五个要素必须是指在同一个修辞行动中的五个要素,而不是源于不同的修辞行动。这样这五个要素就构成了Burke所提出的五位一体(pentad)的定义,可以用来完整地描述或解释任何一个象征行动。五要素中的行动(act)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动作(motion)是大相径庭的。动作(motion)源自人的动物性(animality)属性,是人类生理性的或动物性的活动,例如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像呼吸或消化等,都是具有非象征性特征的。而行动(act)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源自人的象征性(symbolicity)属性,是指为达到目的而实施的行为,需要人们作出一些语言或象征性反应,是一种意识行为。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人才能够产生行动(act):条件一是自由性,也就是必须有自由,可以选择。条件二是目的性或意愿性,要有作出某种选择的意愿性或目的性,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选择该意愿(Foss,1985)。最后一个条件是行动(act)必须基于动作(motion),正如有人一不小心掉入河中,这是动作(motion),但是如果是这个人自己选择跳入河中,这就是行动(act)。行动(act)离不开动作(motion),但是动作(motion)可以独立于行动(act)之外而存在。戏剧五要素中行动者则是指实施行动的人或者组织。手段是指行动采用的方式或实施行动的工具等。场景是指行动所产生的背景。目的是指行动希望达到的效果与成就。很显然,在这五要素中行动(act)是理解Burke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最核心的概念。

进行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第一步就是对修辞话语中戏剧主义五要素的分析。Burke(1969)认为,修辞者如果想对事件进行完整描述,就必须涉及到戏剧的五要素。而且只有对五要素采取不断变化的搭配方式,才能够更为有效地突显出修辞者不同的修辞动机。“在解释动机时,必须明白修辞中的行为(发生了什么事),场景(行为发生的背景),还有行为者(什么人或什么类型的人实施了这一行为),方法或工具,以及行为的目的”。人们一般会运用修辞来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处境的理解,从而构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现实,并希望借此来影响他人的行为或观点。而实现利己现实构建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对戏剧五要素的不同搭配。

进行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第二步则是对戏剧五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关系对子”(ratio)。由于动机不同,人们在演讲或话语中对戏剧五要素的搭配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表达出不同的态度,进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行动。因此,第二步才是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的核心,即分析修辞者是怎样搭配戏剧五要素的。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戏剧五要素可以构成十个基本关系对子:场景-行动、场景-行动者、场景-目的、场景-手段、行动-行动者、行动-目的、行动-手段、行动者-目的、行动者-手段和目的-手段。如果把每个关系对子中两因素的位置进行互换,就又可产生另外十个关系对子。

如何做好戏剧五要素分析,其关键的部分就是对五要素的关系对子的分析。通过对关系对子的分析,修辞批评者可以找出该修辞行动中主要因素,然后通过这个主要因素来分析探究修辞者实现修辞动机的主要方法与思路。在对这二十个关系对子进行分析时,看这些关系对子与要分析的修辞话语的具体情况是否吻合。在所有吻合的关系对子中,主导戏剧要素就是决定其他因素次数最多的那个因素,自然也是修辞者最重视的因素。修辞者采用的排列方法以及该突显哪个因素,都将体现出修辞者对适应环境所作出的选择,同时也表现出修辞者最根本的修辞动机。

概括来说,进行戏剧五要素分析时,一般会有三个步骤:首先,找出修辞行动的戏剧五要素;其次,分析戏剧五要素组成的基本关系对子,找出主导戏剧要素;最后,从主导戏剧要素出发,分析该修辞话语的语篇构建,找出其后隐藏的修辞动机。

三、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的运作方式:以奥巴马的连任演讲为例

2012年11月6日,在奥巴马获得自己的第二任总统大选胜利的时候,他发表了竞选连任胜利演讲。在演讲中,他首先感谢了所有支持他竞选的人员,因为此时的奥巴马希望能够向自己的选民、支持者和民众传递一个信息,他是一位懂得感恩的总统,所以他一定会回报民众对他的支持与信任。这是他连任胜利演讲要表达的第一个目的。同时,他还要向美国民众传递另一个讯息,虽然美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挑战,但是美国梦是可以实现的,是有“希望”的,这需要所有美国民众团结一心。这其实就是他这次演讲最主要目的,利用“我们内心怀有希望”来鼓舞民心。所以,整个演讲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戏剧主义修辞批评分析:第一是对获得竞选连任胜利的感谢,属于“回顾历史”;第二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即“展望未来”。下面将从这两个层面对该演讲作修辞运作分析,以探究其话语背后的目的与动机。

(一)感谢部分

通过对奥巴马竞选连任胜利演讲中感谢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如下五个戏剧要素:

场景:总统竞选候选人获胜致谢

行动者:奥巴马、拜登、罗姆尼、奥巴马的妻女以及所有支持奥巴马的选民

行动:所有人员在总统大选中所做的行为

手段:美国式民主与美国梦

目的:感谢支持自己的选民,获取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奥巴马在演讲一开始就采用了场景-行动的关系形式。他利用“自主权(the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destiny)”,首先感谢了“每位参加这次选举的人”。他说这一“自主权”是在200多年前获得的,但是今晚不断向前。200多年前的“自主权”就是美国的独立,很显然这一辞屏能让所有在场的听众感受到一种兴奋与荣耀。而且这一场景与今晚,美国民众用自己的“自主权”选出自己的总统有相似之处,把200多年前与“今晚”也就是“现在”组合在一起,完全能够让受众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

接下来,奥巴马采用行动-行动者的关系形式感谢他的竞选对手罗姆尼。他用了较大的篇幅,指出他们之间竞选的激烈,“这场战役十分激烈(we may have battled fiercely)”,但是他高度赞扬了罗姆尼本人及其家庭。奥巴马认为他与罗姆尼之间的竞争是“因为我们深爱着这个国家(because we love this country deeply)”,这样他便把党派之争的原因归结于对祖国的热爱了。很显然,奥巴马是想通过这个事情表明虽然两党之间存有分歧,但是二者都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而进行竞争。在这段描述之后,奥巴马还赞扬了罗姆尼一家对美国作的贡献,他说“罗姆尼整个家庭都献给了美国(the Rommey family has chosen to give back to America through public service)”。

然后奥巴马采用了行动者-手段的关系形式来依次感谢他的搭档副总统拜登、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尤其是通过介绍两个女儿成长这件事情来暗指美国的成长,同时也可以凸显出他的家庭观念,以达到塑造自身的修辞人格。最后采用场景-目的的关系形式来感谢自己的竞选团队。奥巴马详细地描述了竞选团队成员工作的艰辛:竞选办公室人员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夜以继日的工作,现场组织者们在大学校园里忙碌,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军人家属彻夜打竞选电话……这个场景描写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明竞选班子以及志愿者如此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工作的机会。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明显发现,“场景”起决定作用的关系对子所占比重最大。在演讲中不断运用场景要素,奥巴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不同场景来感召美国民众,来团结美国民众,进而或明或暗地指出了如何团结起来。如果要团结,那就应该支持他以及他的改革政策。通过这个分析,也很容易发现,奥巴马连任演讲的修辞目的很显然就是希望提高自己的支持率。

(二)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部分

通过对奥巴马演讲中对美国未来期许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五个戏剧要素:

场景:新任美国总统对美国未来的期许

行动者:新任美国总统、美国普通国民

行动:为了美国的发展,所有民众的付出与努力等

手段:美国精神与美国梦

目的:获取更多的支持与信任以实现自己的改革政策

奥巴马在谈到自己下一个任期的期许时,一开始就采用了场景-目的的关系形式。他深知美国政坛普遍存在着意见不一致的现象,所以他在这里合理地使用了一个场景,美国是一个拥有3亿人口的民主国家(Democracy in anation of 300 million can be noisy and messy and complicated),人人都拥有自己的观点与信仰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场景,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宣扬美国的民主制度,通过这种形式来告诉美国民众,虽然在观点上有些地方不能达成一致,但这正是美国的优势,有很多不同的观点。通过这种场景-目的的关系形式,奥巴马相信一定能够激起美国民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自豪感,从而期望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爱国情感,这样各个阶层之间意见纷纭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爱国的表现形式,此举对于实现奥巴马求同存异、淡化分歧的演讲目的毫无疑问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奥巴马继续采用了场景-目的的关系形式,他甚至不惜笔墨用了260多个词语来描写他美丽的未来梦想。其实这一梦想就是奥巴马的施政目标,通过这一美好梦想的描写,可以大大地提升正处在经济不景气和高失业率环境中的美国民众的士气。

当然谈到如何实现这一梦想的时候,奥巴马则使用了行动者-场景的关系形式。他列举了很多例子,如商业人士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让失业的民众得到帮助,战士们接受再次征兵守卫着我们的国家,等等。他想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告诉民众团结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实现美好的梦想。在演讲的最后,他还使用了场景-行动者的关系形式来表明“虽然我们历经苦难,虽然华盛顿现在仍困阻重重”,但是“我们内心怀有希望”,以借此来鼓舞民心。

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同样可以看出“场景”起决定作用的关系对子所占比重最大。我们可以来解释演讲者背后的动机,演讲者就是想通过场景的构建,再结合目的的推动,自然地缩小或拉近与选民和民众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以求得他们的认可与支持。

从奥巴马连任胜利演讲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到,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是一种很有效的语篇分析工具,它不仅能清晰地解构语篇的修辞运作,还能准确地揭示修辞者或话语者的修辞动机。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来源于Burke的修辞学理论,一方面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类意志行为都可以用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来进行修辞运作分析;另一方面它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在用该范式进行修辞运作分析时,只要解析出戏剧五要素,分析出决定性戏剧要素,那么修辞者或话语者的修辞动机、观点或态度就可以显现出来。尽管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是西方修辞批评领域最受欢迎的批评范式,但是由于其涉及的理论非常广,要想熟练地驾驭该范式进行修辞批评,就必须准确地理解把握Burke的语言戏剧观理论及其真谛,否则很难实现修辞批评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Burke,Kenneth.A Rhetoric of Motive[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Burke,Kenneth.A Grammar of Motive[M].Berkeley:Universitv of California Press,1962.

[3]Hendrix J A,Polisky J B.Rhetorical Criticism:Methods and Models[M].Iowa:W M C Brown Book Company,1968.

[4]Campell G.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London:Feffer andSimons,1969.

[5]Sonja K Foss,karen A Foss,Robert Trapp.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M].Prospect Heights,lllinois:Waveland Press 1985.

[6]温科学.中西比较修辞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邓志勇,杨永春.美国修辞批评:范式与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

[责任编辑:黄文红]

[中图分类号]H05;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6)03-0155-04

[收稿日期]2015-09-15

[作者简介]周红兵(1977-),男,湖北武穴人,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