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范磊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调控一体化”模式调控业务流程优势分析
张琦,范磊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摘 要〕介绍了“调控一体化”的概念,阐述了常规模式及“调控一体化”下的操作任务票流程、操作流程、异常及事故处理流程及置牌流程,通过比较分析了“调控一体化”下业务流程的优势。通过实践证明,“调控一体化”下的业务流程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电网运行环境。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调控员;调控业务;优势
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电力企业开始对电网运行模式进行深化改革。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对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集团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调控一体化”已率先在一些供电公司进行试点建设,“调控一体化”技术也在电力调控业务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网运行管理中,“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新流程优势凸显,下文就“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流程优势进行分析。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思路,结合电网实际,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横向推进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的融合,纵向推进各级调度的一体化运作,大力推进“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
“调控一体化”是指通过对原有的变电运行管理及变电监控进行合理而全面的分离,使相关的调度业务及监控业务得到有效结合,将原变电站的集中监控职能纳入调度部门,并进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对接,同时依靠EMS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网调度、电力监控以及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集中一体化管理。
“调控一体化”采取“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将电网调度与变电监控进行一体化设置,并配置可灵活作业于调度岗位和监控岗位的调控员;同时,变电站运行管理机构实行分片布点。电网调度控制中心主要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运维操作站主要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巡视等工作,二者各司其责又紧密配合。
为保证“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安全有序展开,国家电网公司在原有组织架构上,重新设计、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业务流程。例如:将原调度员与监控员“有机融合”,综合培养调控员并配置班组,所有调控员均同时具备调度及监控副值以上资质等。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调度员与监控员之分,只有调度业务与监控业务的区别,而所有调控员均可参与调度业务与监控业务。
2.1操作任务票流程
2.1.1原流程
操作任务票由副值调度员拟票,其余调度员审核,审核通过后电话联系监控员,监控员取票并与调度员核对,完成预发操作任务票流程。之后,监控员按照操作任务票内容拟开监控操作票并经监控正值审核,审核通过后打印操作票,存入未执行操作票夹,等待操作。期间,调度员也须打印1份操作任务票,等待发令。
2.1.2现流程
操作任务票由副值调控员拟票,同时联合所有调控员审核,审核通过后负责监控工作的调控员自行在调度操作票管理系统中取票、流转并等待操作。期间,监控工作不再拟开监控操作票,操作任务票实行无纸化流转。
2.1.3 “调控一体化”下流程的优势分析
(1)操作任务票拟票完毕后,即由所有调控员审核,这就使得值班调控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操作目的、内容、设备等,不仅提高了调度操作任务票的安全可靠性,而且也方便了监控人员对后续相应监控设备操作信号的预估判断。
(2)操作任务票审核通过后,监控人员自行取票、流转,不仅减少了预发操作任务票的通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纸张等生产成本。
(3)监控人员不再拟开监控操作票,不但以“一票贯穿始终”的方式保证了调度操作任务票的正确性,避免因再次开票而可能产生的错误和偏差,而且简化了工作流程,节能增效。
因此,“调控一体化”无论是对电力生产的安全性,还是对生产工作的简便性和节约性,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2.2操作流程
2.2.1原流程
调度员通过电话联系与监控员核对设备状态后,在调度端操作票系统开始执行操作发令并电话联系监控员操作。监控员通过电话接收调度指令后在运行操作票系统开始执行操作流程,并在监控正值的监护下执行操作设备。遥控操作完毕并检查设备无误后,监控员电话联系调度员汇报操作情况,经双方确认后在各自操作票系统中终结操作(任务)票,同时分别对各自的纸质操作(任务)票盖章、封存。
2.2.2现流程
调控员甲在D5000接线图自行查看设备状态后,发令给调控员乙,乙接令后在调控正值监护下执行操作。操作完毕后,各调控员可自行通过接线图检查设备,检查设备无误后即可流转操作票系统。
2.2.3“调控一体化”下流程的优势分析
(1)在操作过程中,原操作流程至少需要调度员、监控员4人,而现操作流程的所有正值调控员均可参与监护操作工作,因此现操作流程的人员在理论上可精简至2人。
(2)现操作流程可完全取消原操作流程复杂的电话联系交流环节及电子操作票流程以外的纸质操作票环节。
(3)现操作流程可由调控员直接从D5000接线图上获取设备信息,使得操作人员能更加直观地辨别设备的情况,操作过程更加可控,人员交流更加便捷。
综上可知:在调控操作环节,“调控一体化”下的新流程不仅简化了操作过程、节约了人力资源、优化了人员配置,而且能使操作人员在遇到操作不成功等突发情况时做出最迅速、最直观的反应,大大提升了操作中的安全可控性。
2.3异常及事故处理流程
2.3.1原流程
监控员在集中告警窗收到电网设备异常告警信号或者事故跳闸信号时,第一时间电话汇报调度员和通知变电运维人员进站检查设备;调度员依据监控员或现场运维人员判断的设备异常或故障情况,发令监控员或运维人员进行强送电、试拉/送电、方式调整、负荷转移等操作。
2.3.2现流程
调控大厅告警窗出现设备异常告警或者事故跳闸信号时,调控员自行判断信号类别、真伪、重要程度并进行初步处理;若该信号确需现场检查设备时,则电话通知变电运维人员进站检查;最后,调控员再依据现场检查结果做出必要的处理。
2.3.3 “调控一体化”下流程的优势分析
(1)调控员在发现异常或事故发信时,由于其自身既是调度员又是监控员,故可自行判断发信是否为误发信、信号所属分类、信号重要程度及可能引发的次级危害,在第一时间对信号加以甄别后再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这不仅减少了常规模式下经电话汇报等中间环节,缩短了汇报时间;当值调控员还可直接判断异常、故障信号,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控电网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异常、故障信号判断的正确性。
(2)在紧急情况下,调控员之间还能互相直接发令通过遥控操作迅速隔离异常、故障设备。
对某地区电网随机抽取的100次异常、事故处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出异常、事故信号平均处理时间耗时情况为:异常告警原流程耗时9 min53s,现流程耗时5 min19 s;事故跳闸原流程耗时38 min24s,现流程耗时26 min47s。
综上可知:“调控一体化”下异常及事故处理流程可以大幅度降低异常、事故信号处理耗时,真正提高电网异常、事故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调控中心的应变能力,使电网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4置牌流程
电网设备运行方式变化(冷/热备用、检修、投运、退役等)、设备异常、故障、缺陷、有特殊情况需备注等均需要调度员、监控员在可视化接线图上设置标志牌,以供标志、备注、说明、警示、注释之用。
2.4.1原流程
调度员在调度端OPEN3000系统接线图上设置所需标志牌,监控员在监控端OPEN3000系统接线图上设置所需标志牌,2个系统间无法实现光字牌的信息互换与共享。
2.4.2现流程
调控员按需要直接于D5000接线图上设置标志牌,所有调控员均可视、可移动、可删除、可注释。
2.4.3“调控一体化”下流程的优势分析
(1)原流程中,调度员与监控员之间无法得知对方系统中是否存在异常备注标志牌,如无法遥控、验收未通过等。因此,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当调度员发令给监控员操作时才被告知开关不具备遥控条件,调度指令需发往现场,出现等待运维人员赶赴现场操作等不利于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
(2)现置牌流程的“间隔挂牌”功能能够使调控员在间隔置牌后,告警窗不再有相关间隔的告警信号发信,从而减少误发信,大大降低检修工作对调控员(监控专业)监屏作业的干扰,为其提供更加准确、完备、舒适的监屏环境。
“调控一体化”下的置牌流程不仅减少了调控员的工作负荷,还基于D5000系统真正做到了调控融合,使调控员所挂标志牌清晰明了,大幅降低了调控员对标志牌设置的难度和误判的可能性,在利于安全管控和监视电网运行状态各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调控一体化”实施以来,其各方面优势显著,成果斐然。近5年来的生产运行实践证明,“调控一体化”下的新模式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电网运行环境,且“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流程优势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张永健.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 张雅梅.唐山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3 李翔.南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4 向勇.“调控一体化”后的电网应急处置[J].湖北电力,2011,35(4):17-18.
5 李也白,温尚龙.浅析调控一体化在县级电网的应用[J].浙江电力,2011(3):58-60.
6 陈梅珍,李阳阳.调控一体化模式下防误调度、误操作的措施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2,14(11):3-5.
收稿日期:2015-12-11;修回日期:2016-02-16。
作者简介:
张琦(1988-),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网调控工作,email:xuefeng_wokao@163.com。
范磊(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运行和电网调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