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高僧天隐道崇生平与禅法述论

2016-03-09 13:16
关键词:梵净山禅师

昌 莲

(广东深圳弘法佛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4)



梵净山高僧天隐道崇生平与禅法述论

昌莲

(广东深圳弘法佛学院,广东深圳518004)

清代敏树如相门下的天隐道崇禅师,曾住持法道于梵净山著名寺庙太平寺,并在梵净山中举扬临济宗破山祖师宗风。本文专就对天隐道崇禅师的生平与禅法作一述论,以探清代贵州梵净山临济宗风传入的路线及禅法特色。

梵净山;天隐道崇;禅法;四料简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6.04.022

梵净山乃黔东佛教名山圣道场,早在盛唐时已有佛教传入黔东梵净山的迹象。龙云清先生在《梵净山佛教宗派探析》一文中说:“就当时的交通背景而言,中原文化进入梵净山区域,主要的交通线是水上通道。途径重点有两条:一条是乌江,一条是沅江。乌江,有些史料亦称牂牁道,奔腾在梵净山的西侧,是贵州境内开发最早的水道之一。唐朝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侯弘仁开辟牂牁道。佛教文化遂逐渐溯江而上,传入牂牁江两岸。”[1]据唐代义净《求法高僧传》载:“那烂陀寺东四十驿许,寻弶伽河而下,至蜜栗伽悉他钵娜寺(唐云鹿园寺也)。去此寺不远有一故寺,但有塼基,厥号支那寺。古老相传云:是昔室利笈多大王为支那国僧所造(支那即广州也。莫诃支那即京师也。亦云提婆弗呾罗,唐云天子也)。于时有唐僧二十许人,从蜀川牂牱道而出(蜀川去此寺有五百余驿),向莫诃菩提礼拜。”[2]5这至少说明早在盛唐时有西行求法朝礼圣迹的唐僧从梵净山区域经过。张明先生在《梵净山佛教源流考》中说:“至宋代,佛教已传入梵净山沿山州县,当时已有数寺:西有沿丰寺、中胜院(在今沿河),东有回龙寺(在今铜仁),且南江(今铜仁及其以东地区)土酋田元猛‘素事佛’。尤值一提的是:梵净山西麓的印江河畔宋代已兴建了西岩寺(今印江县城郊),这不仅是梵净山范围之内最早的寺院(毁于‘文革’),而且也是贵州境内较早寺院之一。(道光)《印江县志》运:‘西岩寺……宋时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县西五里,宋时建。’《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云:‘西岩有寺,宋迹也。’宋代印江西岩寺的修建及附近州县佛教的流行,表明佛教已经传入梵净山。故梵净山佛教编年应溯至宋代西岩寺,千年古刹西岩寺是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3]虽说梵净山早在盛唐时就有佛法传入的迹象,宋元时已在梵净山周边建有寺院,然梵净山佛教寺院蔚为大观则为明中后期的嘉靖、万历年间,当时称梵净山为“古佛道场”“天下众名岳之宗”。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神宗皇帝敕封《敕赐碑》,命令高僧妙玄重建梵净山金顶寺庙,这是梵净山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重建,惠沾皇恩,使梵净山崛起成为西南佛教名山,为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4]

梵净山佛教主要以临济宗僧人住持法道,其禅风有“禅净双修”“禅教一致”“禅律合行”“儒释道同源”等特色。这应该是受了莲池袾宏、憨山德清、蕅益智旭等明代佛教三大改革家的思想影响。梵净山临济宗有二大系:初为妙玄系,次为破山系。在寺宇的重建方面,妙玄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据山中遗存的《脉源宗谱碑记》载:“妙玄为神宗椒房雁字,心厌荣宠,喜浮屠者,遂隐于黔思铜之深麓,因见其山幽异峭拔异常,审之古籍,乃得山名为梵净山也。”则知玄妙乃国舅李颖(又名李青莲),出家后隐居梵净山。正因国舅的出家,故有李太后的拨银襄助,敕赐妙玄督修重兴梵净山金顶古刹。在玄妙的苦心营造下,终使梵净山形成了“五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盛大格局,[3]堪与佛教四大名山共比肩。

在禅法的举扬与传播方面,则以临济下破山系的门人为主流。据《黔南会灯录》载,破山明海门下有传记的弟子为:象崖性珽禅师、敏树如相禅师、燕居德申禅师、灵隐印文禅师、半云如慧禅师。敏树如相门下的天隐道崇禅师,曾住持法道于梵净山太平寺,并于此山中举扬临济下破山系宗风。今专就对天隐道崇禅师的生平与禅法作一略述,以探黔东梵净山临济宗风传入的路线及禅法特色。

一、悟道因缘

天隐道崇(1621—1686),蜀东(今重庆垫江县)毕氏子。当时,破山明海(1597—1666)住重庆梁山万年寺,道崇24岁那年便依破山明海披剃,出家为僧。《黔南会灯录》卷第二《石阡中华天隐崇禅师传》云:“石阡中华天隐崇禅师,蜀东毕氏子。年二十四,礼破山和尚披剃。”[5]235天隐道崇虽于破山座下披剃,但因往参敏树如相禅师而得彻底悟入正法眼藏。《锦江禅灯》卷第十一《天隐崇禅师传》载:“天隐崇禅师,垫江毕氏子。参徧诸方,末后于敏树和尚处打彻,以嗣法焉。”[6]117下此则说明天隐道崇是敏树如相的入室得法弟子,敏树如相(1603—1672)则是破山明海的入室弟子。《黔南会灯录》卷第一《石阡三昧敏树相禅师传》载:

石阡三昧敏树相禅师,蜀之潼川王氏子。年二十五,自愿出尘,礼本境鉴空薙染。自看“五蕴皆空”话为究竟。次阅《楞严经》,方得尘劳暂歇。便参破山和尚,山示参“狗子无佛性”话。一日,闻钟板声,忽然浑身如桶篐子爆断相似。不觉失口, 地一声。傍有僧问曰:“是甚么境界?也要大家得知。”师曰:“各人珍重!”后趋见山,山深肯之,遂以印证。师后开法行化,黔、蜀来往。数十余年,始终不异。康熈壬子仲冬朔三日亥时,在蜀之慈云堂示寂。临时谓众曰:“吾欲与众别矣。汝等不可向士大夫处,索取塔铭,窃彰名位。听吾偈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来去自由,纵横无碍。’”偈毕,跏趺而逝。春秋七十,僧腊四十五。[5]230下-231上

敏树如相禅师出家后,先是自看《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语,后因阅《楞严》而得暂伏烦恼。最终还是因参谒破山明海,示参“狗子无佛性”话而得大彻大悟。在得到破山的印证后,敏树则历蜀、黔、湖、广等地举扬破山禅风。据天隐道崇所编《敏树禅师语录》卷第一则知,敏树初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五月十六日受阖邑缙绅文学李瞿公诸大护法请延,住持四川垫江县百丈禅院,并留有《住四川垫江县百丈禅院语录》一卷。推想,天隐初参敏树,应该是在敏树住持垫江百丈禅院期间。天隐在敏树座下的悟道因缘,《黔南会灯录》卷第二载:

往参敏树,树以三顿棒话示之。师领参三载,竟无下落。[5]235中

道崇礼破山明海剃度出家后,则以沙弥身份往参敏树如相,说明求悟心切。敏树初以“三顿棒”话开示之,然道崇苦参三载,工夫竟无着落处,求个入处不得。三顿棒者,有洞山三顿棒与临济三顿棒。敏树即系临济宗禅师,自然指的是临济三顿棒了。因临济义玄是在黄檗棒、大愚拳的痛打下,亲见自心本性的,故形成了狠毒棘辣的临济棒喝家风。敏树只示道崇“三顿棒”话令其去参,并未施加棒喝的痛责,可见此时的临济宗风已宛转柔和得多了。毕竟破山敏树父子一系出自天童密云圆悟座下,天童寺自南宋宏智正觉以来皆以举扬曹洞默照宗风为己任。密云虽系临济宗禅师,然久住曹洞祖庭天童寺,自然会受其宛转回互宗风的影响。

道崇在敏树座下参“临济三顿棒”话,三年未省故,便辞别,复去亲近破山。偶然一个机会,适有一居士问破山关于棒喝因缘的话,不料这一问话却正好触动了道崇的灵机妙悟。在破山的环视逼拶下,终于有所悟入。《黔南会灯录》卷第二载:

复觐山,偶一士问山棒喝因缘曰:“弟子止知其痛,而不知其地。”师挺身曰:“痛处即是地。”山顾师,复视士云:“痛处即地耶?”师从此悟入。至晚,山又问师:“今日居士,问老僧甚么?”师举其问。山曰:“人前何得乱语?”师曰:“见义不为,无勇。”山曰:“汝还记得老僧答的话么?”师曰:“某甲从今不疑老和尚舌头。”山云:“且道老僧是有说为尔不疑,是无说为尔不疑?”师曰:“更要说有说无作么?”山云:“为怜三岁子,不惜两行眉。”[5]235中

道崇在破山处的闻一居士问话而悟入的因缘,与圆悟克勤的悟入有异曲同工之妙。(南宋)悟明所集《联灯会要》卷第十六《成都府昭觉克勤禅师传》载:

令入侍者寮,方半月。偶,陈提刑者,解印还蜀,过山问道。祖问:“提刑曾读小艳诗否?诗中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应诺。祖云:“且子细!”(圆悟)师适从外来,侍立次。问祖云:“和尚举小艳诗,提刑还会否?”祖云:“他只认得声。”师云:“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甚么不是?”祖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栢树子聻?”师忽然大悟。趋出,见鸡飞上襴干,鼓翅而鸣。师自谓曰:“此岂不是声!”即袖香入室,通所悟。祖云:“佛祖大事,非小根小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遂徧谓山中耆宿云:“我侍者参得禅也。”[7]139下

圆悟克勤当时在五祖法演座下为侍者,因闻五祖为陈提刑说小艳诗而悟入。这说明只要参究的工夫做到家了,在因缘凑泊的情况下,磕着碰着皆可悟入。道崇在破山处的悟入,与圆悟在法演处的悟入一样,采取的是旁敲侧击的接化手段。

道崇在破山座下悟入后,便辞行,往参婺川西禅寺的象崖性珽禅师。其实,象崖性珽与敏树如相皆为破山明海的入室得法弟子。在象崖处机缘相契故,便为其圆受具足戒,道崇从此便成了真正的比丘禅师。最后,道崇复归敏树处,在敏树的勘验下,印证道崇大彻大悟,便书《禅宗源流》付嘱其弘传佛心宗,为敏树如相之入室得法门人。《黔南会灯录》卷第二载:

师辞,参象崖。崖问:“赵州喫茶话,上座作么生会?”师置杯曰:“学人不会。”崖云:“闻上座同敏和尚住数年来,茶话也不会。”师起身曰:“莫道不会。”崖云:“即今作么生?”师作礼曰:“谢和尚茶!”拂袖而出。一日,崖又问:“庭前栢树子,上座作么会?”师云:“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崖即命颂,师信口颂云:“赵州老汉太无端,指出庭前栢树看。只为分明人不荐,古今多少受颟顸。”崖再命颂喫茶话,师立颂云:“堪笑赵州老作家,掘坑平地验龙蛇。相逢尽道喫茶去,几箇曾知路不赊。”崖因留师圆具。后,又将赵州访二菴主话验之,师复对无疑。一日,辞崖,复觐敏树。树见师至即问云:“尔离老僧数年,一向在何处?”师曰:“黔省。”树云:“黔中时物,近日是贱是贵?”师曰:“和尚到时,自然晓得。”树云:“恁么,则错过地头来也。”师云:“今日又来撞著者汉。”树云:“好与汝三十拄杖。且道是赏是罚?”师曰:“棒头有眼。”树一日又以灵云悟桃花话勘验,师对无让。树乃书《源流》付嘱。[5]

据上则知,天隐道崇实则是在破山父子间的往来参究下才真正悟入的。破山明海既是他的剃度恩师,又是他的师祖。象崖性珽既是他的法伯,又是他的具戒和尚。敏树如相是他的传禅法师,故为敏树之法嗣。《敏树禅师语录》卷第六《付天隐道崇禅人诗偈》云:

五叶花开到处香,东风递出日偏长。老僧嘱在朱楼面,四海人闻尽善扬。[8]491下

《敏树禅师语录》卷第八《示天隐上座诗偈》也云:

雨笠云瓢挂上峰,昔年曾慕阐吾宗。如今透彻祖师意,拄杖头边化活龙。[8]497下

从敏树所付所示的诗偈看,道崇实为敏树的入室得法门人,亦为上座长老。从道崇的悟道因缘则知:第一,参禅须凭苦力参究的工夫,如他初在敏树处三年参“临济三顿棒”话一般;第二,参禅须大勇精神,如他答破山“见义不为,无勇”话;第三,真正悟入后,对一切公案皆不疑,一处透彻则处处透彻。如他在象崖处时,象崖曾拟诸多公案勘验他,并命其作“庭前柏树子颂”与“赵州茶颂”。即便是最后在敏树处,敏树亦以“灵云悟桃花”公案勘验后,才书《禅宗源流》付嘱之。

二、著述与门人

从禅宗谱系而论,天隐道崇是破山明海的法孙,是敏树如相的法嗣,为临济宗第33世传人。自从得到敏树的印可后,则寸步不离地追随敏树,辅弼其举扬临济宗风,为敏树座下上首弟子。敏树如相一生住持过很多道场,如四川垫江县百丈禅院、湖广施州卫万寿禅院、四川彭水县太平禅寺、贵州石阡府三昧禅院、四川万县慈云禅院等。正因道崇以上座老参身份追随辅佐故,则将敏树住持各处的语录、小参、普说、茶话、开示、机缘、法语、联芳、颂古、示偈、杂著、山居、赞、疏、书问、行实等,辑录为《敏树禅师语录》十卷,刊版流通于世。至于天隐道崇的著述,惟《锦江禅灯》卷第十一中载他的几则上堂法语,还有《黔南会灯录》卷第二中亦载有他的三则上堂法语。

天隐道崇的嗣法弟子,《黔南会灯录》卷第五中录有四人:古源海鉴、大凡昌宗、识竺海伦、以四德教,并各附简介曰:

定番九龙古源(海)鉴禅师,城都余氏子。值乱,寓滇之曲靖圆通寺,礼沧海披剃,隐鷄山数载。初参灵隐,次参灵药,皆不契。又参渠山,偕渠至楚。复参灵隐,亦不契。遂游江南,于金陵参大咸,充知藏,复充维那。后参天隐和尚印证,住楚之龙泉、龙标、回龙,辟建岑山。回黔,辟九龙,重兴天龙,仍归九龙示寂。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

思南太平大凡(昌)宗禅师,蜀之谢氏子。礼我一披剃,久亲中华天隐和尚,圆具,并承印可。

石阡中华识竺海伦禅师,蜀之夔州张氏子。寓荆州,礼天吼和尚披剃,依敏树老人具足。久亲天隐和尚,并辅隐辟中华。又游江南,归志愈坚。苦任监寺十余载,承隐印证。辞,回蜀之遵义居静。后,隐圆寂,中华虗癈,众挽师继席焉。

眉潭白筠以四(德)教禅师,蜀之葛氏子。父避乱,寓夜郎。母彭氏,梦僧乞斋觉而生。年十二,礼朝阳寺月如剃染,廿五依天峰受具。久参天隐和尚印记。师有不出世之志,故辟此山为常居。[5]247下-248下

由上可见,天隐道崇门下有四位杰出的入室得法弟子,各自弘化一方,使临济下破山宗风遍布黔地。从中发现,天隐道崇是四川重庆垫江人,其门下四位法嗣亦皆是蜀地人。虽然各自出川游学过,然最后皆入黔举扬禅法,并皆圆寂于黔。这说明黔地禅法宗风主要是由蜀僧入黔而弘扬光大之。亦说明明季他省寇乱频发,为避寇乱故,蜀僧纷纷入黔而择地开居,举扬禅法宗风。程春翔在《黔南会灯录序》中亦说:“黔居边鄙,佛法罕闻。明末宼乱,四方禅侣,咸避地乞食。于其间,或著衣持鉢,不坠家风。或挂板悬槌,洪宣法教。于是诸家各有语录。于中词组接人,吐辞见道者,亦不乏也。”[5]227上

天隐道崇对黔地禅法宗风的传播有卓越的贡献,曾先后住持贵州偏桥云台山华严寺、思南朗溪太平禅院、湄潭宝台寺、龙泉毗卢寺(今凤冈县王寨乡净土坪),石阡中华寺(今凤冈王寨乡中华山),一生五座道场,大振临济宗风。《锦江禅灯》卷第十一《天隐崇禅师传》载:“天隐崇禅师……住贵州思南府朗溪司太平禅院。”[6]117下天隐当时所住贵州思南府朗溪司太平禅院,即今梵净山西北之太平寺也(今印江县木黄镇)。天隐《留别仁庵居士诗》曰:“过访太平歇一夜,倾肠话坐值三更。杖头不忍分襟去,暂别重亲话旧心。”天隐圆寂后,其徒大凡昌宗接任思南朗溪司太平寺法席,识竺海伦接任石阡中华寺法席。这说明天隐父子在黔地是以梵净山为中心区域而向四边传播禅法宗风的。

三、禅法特色

寻根问祖,天隐道崇是敏树如相的法嗣,而敏树是破山明海的法嗣,破山又是天童密云圆悟的法嗣。这么说来,密云圆悟是破山系的鼻祖。密云圆悟在天童寺以棒喝家风举扬临济宗风,极盛一时,门下曾出十二大法嗣,各据一方弘化。而破山一系子孙最为繁盛,破山有剃度弟子百余人,入室得法弟子八十七人,法系遍布西南诸地。天隐道崇是破山的剃度弟子,亦是破山的法孙,是敏树的法嗣。敏树曾作法语开示天隐举扬天童棒喝家风曰:

达磨东来,只为接上根利智,以续佛祖慧命,而传至于六代。曹溪以下,而门庭五焕,昌隆派远。惟我天童师翁,以棒喝盛行,而传于吾师破山。老人宗风,遍大地手眼迥不同。所以,老僧传至于尔辈,权衡佛祖正印,以印方来衲僧。顶门具金刚眼者,方可两手分付,以续临济宗枝。不惟佛恩祖恩都报毕也。此嘱![8]491上

敏树认为,禅法只接上根利智之人,中下之流难被其益。临济宗自古以棒喝家风为接化学人的特色,故有“临济将军”的称呼。棒喝家风,天童破山一以贯之,故嘱天隐务必以棒喝接化学人,传播临济宗风。天隐在上堂说法时,的确以天童棒喝家风接化学人。如他上堂云:

云台峰顶,逈别人间。提持衲僧向上巴鼻,揭示佛祖玄要机关。(目视左右云:)正当恁么时,截羣机于掌握,挂宝劒于眉端。三世诸佛,亡锋结舌。六代祖师,忍气吞声。功高千古,壁立万仞。正令既行,十方坐断。到此端的,知有向上一路在。大众还知向上一路么?(良久云:)前峰高出断鸿外,把手无人谁共行。(喝一喝下座。)[5]235下

还如他上堂云:

衲僧鼻孔,祖佛心宗。会与不会,总在其中。且道:其中是箇甚么?(遂卓拄杖云:)者条拄杖,安南塞北,指西划东。到者里,一任生擒虎兕,活捉狞龙。任是文殊普贤到来,也须束手归降。释迦弥勒,直得退身有分。岂但三贤胆丧,十地魂惊。若非其人,大难委悉。[5]236上

这二则上堂法语中,天隐的卓杖说法,及目视口喝,其实采取的是天童密云的棒喝家风。卓杖为的是将学人从二元相对意识中引出来,令其专心致志地听法,俾其闻声悟道。目视左右有暗示的作用,贵在传心会意。当面的振威一喝,有震发聩聋的作用,贵在喝断学人葛藤。天隐将天童的棒喝家风运用于自己的日常上堂说法中去,这说明他的确是以棒喝手段接化学人的。天隐的弟子也如此,如古源海鉴上堂云:

古人道:有一人,长不喫饭,一生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喫饭,一生不道饱。诸仁者且道:即今此人,在甚么处?若道现前便是,未免指鹿为马。若道不是,又是斩头覔活。正恁么时,还的当得么?分明月在梅梢上,看到梅梢早已迟。(喝一喝,下座。)[5]247下

以上说明天隐父子对天童棒喝家风的继承与发扬,这与敏树付嘱天隐继承棒喝家风的开示法语有很大的关系。

在举扬临济禅法方面,天隐高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旗,强调参禅贵在体究心源本性的无比重要。他上堂说:“千圣出世,惟究一心。五宗设教,直指单传。三乘十二分,总成剩语。一千七百则,尽是闲言。承言滞句者,埋没家宝。执棒疑喝者,未透根源。与么吐露,沾唇桂齿。直饶荐得,早是无端。咄!”[5]236上这是说参禅者务必“钵囊高挂,以悟为期”。参禅须是大彻大悟,依稀仿佛者不能亲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悟后起行,方为真修。以故三藏十二部皆是满纸空文,千七百则公案尽是遍地葛藤。惟有体究一心,方是参禅向上一路。

临济禅法接化学人的核心要领是“四料简”“三玄”“三要”。为人师家者务必对此要谙熟通达,否则起不到接化的预期效果。天隐在极力举扬临济禅法的同时,亦兼弘其余四家禅法。如他上堂云:

问:“如何是临济三玄戈甲?”师和声便打。进云:“打即不无,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棒下无生忍,临机放过谁?”进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自从分破华山后,直至而今让巨灵。”进云:“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放下拄杖云:“不用展戈矛,歌谣贺太平。”进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海晏河清歌舜日,黎民庶子乐尧天。”进云:“如何是第一玄?”师云:“拄杖头上为你言。”进云:“如何是第二玄?”师云:“舌条元在齿唇边。”进云:“如何是第三玄?”师云:“临济不解意,徒劳话目前。”进云:“如何是第一要?”“相逢懒开口,棒头已先到。”进云:“如何是第二要?”师云:“一击顶(寧頁)开,千圣绝玄妙。”进云:“如何是第三要?”师云:“脚瘦艸鞋宽,踏徧长安道。”进云:“三玄三要蒙师指,向上宗乘事若何?”师云:“切忌落他圈缋。”乃云:“临济嘉声起河北,太平宗旨建朗溪。莫言此日非他日,嫡骨冤流接上机。”(遂掷拄杖云:)“山僧恁么告报,还知新太平不动鎗旗,演三玄戈甲么?未举钳鎚,融摄洞山五位君臣么?随机扣发,拨开云门一字关么?侠剑随身,划破仰山九十六种圆相么?了无同异,功超法眼六相义门么?于此透脱亲见老僧,方识五宗之门庭。弗疑千圣之权实。”(喝一喝下座。)[6]177下-178上

从中可以看出,天隐对临济四料简、三玄、三要是极力举扬的,足见他继承了天童棒喝家风。然他在演扬临济三玄戈甲的同时,又即临济三玄而兼举洞山五位君臣、云门一字关、仰山九十六种圆相、法眼六相义门等其余四家禅法要旨。看似他在举扬临济禅法的同时,兼弘其余四家禅法,实则他是融临济三玄要旨入其余四家禅法中去,同时摄其余四家禅法要旨归临济禅法里来。以其余四家禅法光显临济门庭,意在遍法界举扬临济禅法宗风也。

四、结语

天隐道崇依破山明海披剃出家后,初参敏树如相,三年未省。复于破山下始得悟入,然后又参象崖性珽,并于象崖座下圆具足戒。最后经敏树勘验印证后,并书《禅宗源流》付嘱之。为敏树之法嗣,为临济宗第33世传人。天隐道崇一生五座道场,曾在梵净山古刹太平寺振扬临济宗风。虽未留下宏富著述,然辑录了《敏树禅师语录》十卷,此为研究敏树禅法思想的宝贵文字。

天隐道崇的嗣法弟子,《黔南会灯录》卷第五中录有四人:古源海鉴、大凡昌宗、识竺海伦、以四德教。此四人皆为蜀僧,早年悉曾出蜀遍参天下丛林善知识,然晚年皆入黔举扬禅法,并圆寂于黔地,这说明黔地佛法(特别是禅宗)乃由蜀僧入黔而弘扬光大之。

天隐道崇的禅法特色有三:一是将天童棒喝家风运用于日常的说法化众中去,体现了禅法的生活化气息;二是强调了参禅贵在“惟究一心”处,五宗禅法的设教皆是为了体悟心源本性的权便而已,故三藏十二部皆是满纸空文,一千七百则公案尽是一片闲言,毋须执著文字言教,应以大彻悟为参禅的终期目标;三是在正举临济禅法的同时,亦兼扬其余四家禅法,为的是融此入彼,摄彼归此,使临济禅风普行天下。天隐道崇不愧是弘法一方的禅宗高僧。

[1]龙云清.梵净山佛教宗派探析[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25+28.

[2]〔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M]//大正藏(第51册).

[3]张明.梵净山佛教源流考[J].佛学研究,2005(14):284-292.

[4]张明.梵净山弥勒道场〈敕赐碑〉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2 (4):34-41.

[5]〔清〕善一如纯.黔南会灯录[M]//卍续藏(第85册).

[6]〔清〕丈雪通醉.锦江禅灯[M]//卍续藏(第85册).

[7]〔南宋〕悟明.联灯会要[M]//卍续藏(第79册).

[8]〔明〕道崇.敏树禅师语录[M]//嘉兴藏(第39册).

(责任编辑钟昭会)

2015-12-26

昌莲(1977—),男,甘肃甘谷人,讲师。研究方向:禅宗思想史及禅净修证方法论。

G127

A

1000-5099(2016)04-0133-05

猜你喜欢
梵净山禅师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我与梵净山茶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命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