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佰正黑龙江省克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61600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朱佰正
黑龙江省克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61600
本文通过对巴氏杆菌病的病理进行剖析,探索了出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牛;巴氏杆菌;治疗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巴氏杆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部位,包括组织、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通常情况下,巴氏杆菌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当环境出现寒冷、潮湿和通风不良等变化,或饲料成分发生改变,即可诱发巴氏杆菌病。
(1)临床症状。患牛感染初期会出现眼角膜充血、出血的现象,后期伴随着呼吸困难和心跳加速,行动功能丧失。病牛死后,其鼻孔和肛门都会有少量出血。也有的病牛病情反复期长,表现为眼部流泪,口角有口水流出,鼻腔有黏性液体,全身燥热,反刍停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2)剖检变化。对已经死亡的病牛进行解剖,可见胸腔有淡红色胶黏状物质,心外膜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出血点,心房、心室有积血,血液呈暗红色,不可凝固。腹部的皮下组织有黄色的液体浸润,淋巴肿大且伴有出血,心脏、脾脏和肾脏等各器官均有出血现象。咽部喉咙及胸下腔有组织水肿,可视黏膜和浆膜出血。
(3)类症鉴别。该病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有相似的病情表现,如全身高热、肺炎、部分组织水肿和呼吸困难等,要加以区别。
患炭疽病的犊牛死前存在以下症状:天然伤口出血,血液呈暗紫色,不能凝固,尸体快速腐烂,无法保持完尸;脾脏比正常情况下肿大2~3倍。将死后病牛的血液或者脾脏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体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两端平直,呈竹节状,是粗大的带有荚膜的炭疽杆菌。而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为两端浓染的细小球杆菌。
恶性水肿大多发生于外伤、分娩和去势之后,在伤口的周围有气性和炎性肿胀,将已经病变的部位切开后,切面呈白色,肌肉为暗红色,肿胀部用手碾压有轻微的捻发音。用病死牛的肝做显微镜观察,发现压片染色体中的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
气肿疽病多发生于4周岁以下的牛犊,肿胀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肌肉丰满,呈炎性、气性肿胀,用手碾压有柔软的感觉,出现非常明显的捻发音。将肿胀的部位切开,切面整体呈黑色,从切口处会有黑红色带有泡沫的酸臭液体流出,肿胀部位的肌肉多呈暗红色的坏死状。由于气体性的肿胀形成,肌肉纤维和肌膜之间会有裂隙,横切面呈海绵状。在实验室检测,可见气肿疽梭菌的菌体为两端呈钝圆的大杆菌。目前气肿疽在我国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1)及时进行治疗。出现病牛应及时进行治疗,用丁胺卡那霉素15mg/kg体重颈部肌肉注射,每天上午、下午各注射1次,连续注射4~5天。也可以采用四环素等抗菌素大剂量静脉注射,或采取病愈牛血液加抗凝剂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4~5天。
(2)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牛舍、饲养工具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
(3)疫苗注射。用从病死牛身体中提取的病毒血清制成自家“牛巴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对牛群进行注射,使其自身产生抗体,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犊牛每头颈部肌肉注射2.5~3mL,成牛每头注射5~6mL。
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对家畜用过的器皿、水槽、窝棚和料草等定期进行更换和消毒。注意观察牛的状态,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式。饲养期间要定期进行药敏实验,这样既有利于前期疾病的预防,又有利于后期的疾病治疗,而且节省费用。从病死牛体内提取病毒血清,制成自家“牛巴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对牛群进行注射,使其自身产生抗体,以提高牛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发现病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配合防疫站开展治疗,并对其他牛群及时做好预防处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根据牛巴氏杆菌病的疫情发展情况对养牛专业户进行知识培训,将该病的常见症状、成因、治疗和预防措施等知识传授给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