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平
(河北省平山县林业局050400)
山楂栽培管理技术
杨美平
(河北省平山县林业局050400)
山楂育苗一般采用野山楂作砧木。在夏季采用T字形芽接,春季用劈接、插皮接或腹接等方法嫁接,成活率较高。
2.1 园地选择山楂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年平均气温4.7~17℃的地区都能发展。山楂较耐旱、耐涝,因其根系较浅不抗暴风雨。山楂对光要求很严格,光照对花芽和结果影响很大,每天光照时数要求在5~7 h以上。
山楂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最好。山楂喜中性及微酸性土壤,栽到盐碱地上表现黄化。
2.2 栽植时期秋栽在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完成,春栽以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栽植为好,夏栽宜选择阴雨空气湿度大、土壤墒情好时进行。
2.3 栽植形式及密度
2.3.1 栽植形式丘陵地应沿等高线整地,等高线栽植,多采用沟状梯田整地或鱼鳞坑整地三角形栽植,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平坦地多采用长方形栽植,行距大于株距。
2.3.2 栽植密度山楂栽植株行距以2~3 m×3~4 m为适宜。
2.3.3 授粉树的配置山楂是具有自花结实和单性结实的树种,但异花授粉能提高坐果率。因此,在建园时要配置合适的授粉树,以提高产量。
3.1 追肥每年进行2~3次。第1次在萌芽后至开花前,第2次在7月中旬,第3次在8月下旬。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量根据树龄、树势、产量及土壤条件而定。
3.2 喷肥6-8月,叶面可以喷叶面肥0.3%~0.5%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
4.1 幼树幼树整形修剪的原则是“低干矮冠,疏散分层,多留辅养,控制偏冠”。根据幼树生长特点,多采用疏散分层形、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树形。
4.2 初果期以培养结果枝为主。对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仍适当短截,对密挤辅养枝疏除或回缩改造成大型结果枝组,利用粗壮枝继续培养各类枝组。
4.3 盛果期进入盛果期后,若管理不当,易出现树冠郁闭、内膛光秃、枝条下垂及大小年现象。此时修剪应坚持“通风透光、复壮母枝”的原则。
4.4 夏季修剪疏除树冠内衰弱无果的枝条,及早抹除由隐芽萌发的过密新梢、细弱新梢。5月至6月上旬对旺树进行环剥,可促进花芽的形成,提早结果。花期环剥可提高坐果率。环剥宽度为树干直径的1/10左右。
5.1 保花保果花期喷施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从花蕾分离期至落花后5 d喷布均有效,但以盛花期效果最显著。喷施20~100 mg/kg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和产量20%~50%。
5.2 疏花疏果为提高山楂质量,避免大小年结果,应通过疏花疏果控制负载量。方法是于花蕾分离期,将内膛枝、密挤枝及外围枝上的部分弱花序全部去除,达到叶果比2~2.5∶1。
作者邮箱:psxzmz@163.com
10.19440/j.cnki.1006-9402.2016.0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