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新玲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新城区学校,河北 保定 072450)
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艺术
耿新玲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新城区学校,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本文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的有效提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正确的提问,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要研究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性质、形成和涉及到的范围和相互间的关系,努力去把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减少提问的盲目性。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教学中,要多提有助于理解课文本质意义的问题,少提表面现象性的问题,那种可问可不问的问题尽量不问。本质意义的问题,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中心思想,而表面现象性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一节话(一句话),很容易对上号,这些缺乏思维强度的问题,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一篇课文,总有它的内涵和中心思想。凡涉及到课文内涵、中心思想,并与思想内容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等方面的问题,都属于本质性问题,而涉及到课文其他枝枝节节的问题,属于现象性问题。
在阅读教学讲解课文中,总要抓住一两个重点性的问题,它们应该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如教学《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时,“为什么这一课是难忘的?”这是理解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性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了一些辅助性问题,来帮助他们来理解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最难忘的课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让学生找出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境。通过这些情境——台湾老师、学生、作者三方面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每一次作者的体会,并通过朗读体会三句话的情感提升。理解为什么这事难忘的。
在教学中要把握重点性问题和辅助性问题的关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时需要单刀直入提出一些重点性问题,有时需要按程序分小步子走,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来逐步理解它符合因村施教的原则,也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
(一)课堂提问要新鲜。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课堂提问要诱导。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三)课堂提问要包容。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四)课堂提问要设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想的风筝》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风筝是刘老师的理想?我们应怎样对待生活?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语文教学中,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就越要具体形象,因为抽象性的问题越多,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问题的提法必须能促使学生思考具体的答案,不一定要作出抽象地概括。尤其在低年级,最好先让学生描述对象的特征再过渡到抽象概括。抽象性问题和形象性问题,它们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不可偏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严格区分启示性问题和暗示性问题。启示性问题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在困难时,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他的思维顺着这个方向能找到正确答案,而暗示性问题常常以变相的形式出现,教师的问题就包含了答案或在问题里缺掉一两个词,让学生机械地填进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提一些启示性问题,避免提问一些暗示性问题。
解决提问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关注学生的表情和眼神,了解学生是否准备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提问前思考好你提问题的中心是什么,要让学生回答什么角度,在组织好教师自己的语言。总之,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是正确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自己尽可能少讲一些,而以提问与指点来代替多讲。通过提问,提供给学生参与机会,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一个标准的示范。但是如果提问安排不妥,或者质量不高,泛滥成灾,不仅不能帮助教学,而且非常有害。教师要用循序渐进的、具有本质意义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得以发表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总之,好的提问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追求的,让我们的课堂都成为有效性课堂,让课堂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性课堂的春风沐浴下受益终生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97-01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提问的技巧和问题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反之,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影响较深的是,阅读教学上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