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瑞芬 周旭红
“输出性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性与主动性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知识导学”向“综合素质导向”的转变,实现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一、 依据教材,理清思路,让学生言之有序
“故事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把故事复述精彩,首先要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依据,在表达时不偏离课文的主旨,不随意改变故事的本来面目,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把握故事的整体结构,这样就能把故事复述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执教《三打白骨精》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结合课题,加上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读完故事,能简要地概括和复述,这是一种本领!如果就像刚才这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你爱听吗?(学生纷纷摇头)
师:那么,如何把这个故事讲精彩?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一个本领!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2—4自然段,说说第一回合的故事情节。
这样的教学,既为学生理清了故事情节,又为学生搭建了复述故事的“框架”,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接下来,教师顺理成章地带领学生走进故事的第一回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人物形象,渗透方法,教会表达,激励输出,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 借助原著,丰厚表达,让学生言之有物
在引导学生讲故事时,可以鼓励学生读一读原著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听一听著名艺术家单田芳的《西游记》评书第50集。借助这些拓展资料,以课文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输入新鲜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厚表达,让言语输出更加精彩。
为了让学生能把故事讲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课前,教师为每个学生精心准备了一张资料链接卡:(出示【原著】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的外貌描写)通过适当补充原著中的精彩描述,为学生更好地输出作好铺垫。
三、 放飞想象,灵动语言,让学生言之有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原有故事,通过想象或联想,或补充故事的某些艺术空白,或营造故事的艺术氛围,或补充故事的不同结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引导学生讲白骨精“一变”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感悟其形象后,设计这样一个想象练说环节: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白骨精会用怎样的花言巧语,诱骗唐僧享用她的斋饭呢?
生:白骨精径直走到唐僧面前,亮开那黄莺一般的嗓音说:“小女子听说东土大唐高僧经过此地,特意拿了罐斋饭供你们享用,这山高路远的,想必你们一定很饿了吧?快快吃吧!”
师:“阿弥陀佛,我徒儿已去南山摘桃。这荒山野岭的,你一个女儿家,父母肯定担忧,快回吧!”
生:“长老,我父母都吃斋信佛,这香喷喷的馒头,热腾腾的小米粥……都是他们精心准备的呀!”
师:“善哉!善哉!”……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不但增添了故事复述的情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更灵动,兴趣更浓厚,讲起故事来自然有声有色了!
(作者单位: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