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京
生物防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探讨
陈雨京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技术系,安徽 合肥 230601)
生物安全防护是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在我国被重视起来的时间较短,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生物防护的重要性。中国生物防护法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加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生物防护;医学检验;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实验中经常需要接触一些活体病原微生物、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标本。生物防护就是对这些能够将疾病传染给人群的微生物进行安全防护,将致病微生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传染。在医学检验实验中要对病原生物进行具体的化验,实验的操作者要避免直接感染或间接感染,防止致病微生物外泄。安全防护涉及到实验的方方面面,正规的实验都离不开生物安全防护。[1]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将生物安全防护重视起来。
1.2 生物防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意义
在具体的医学检验实验中生物安全是保证整个实验安全的最基本要素,一旦病原体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多要根据教师的指导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接触细菌、进行血清使用操作、接触动物实验,在实验中如果不妥善进行操作病原体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在检验实验中如果致病细菌外泄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生物防护在检验实验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将该项目重视起来。[2]在实验中按照步骤谨慎操作,严格要求学生。仔细处理实验用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2.1 中国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生物防护管理
中国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生物安全防护起步较晚,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将生物防护重视起来了。中国的生物防护在本世纪才被重视起来。由于人们对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产生了一些医疗危机。在非典、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疾病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生物防护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生物防护工作的监管力度,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防护被人们重视起来。实验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对学生的安全越来越重视起来。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物防护
目前在我国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当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在我国沿用多年,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将课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讲授给学生,学生再对教师进行的实验进行观察。[3]最后由学生动手开始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是检验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教师会首先讲解该实验需要注意的生物防护项目,一些教师会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讲解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一些教师会在课程的结尾讲解生物防护的重要性。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讲解将生物防护重视起来。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白酒生产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该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大。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板、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为不锈钢。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板的连接管处进入,在管内流动,从封板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壳体的连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连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
2.3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细节众多
在实际的医学检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众多。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导师与学生需要进行的项目众多。在进出入实验室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在实验器具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仔细的消毒工作,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马虎不得。学生在教师讲解时需要仔细听讲,按照指导进行具体操作,谨慎对待病原体样本。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仔细监督,注重实验中的生物防护。在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样本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细菌外泄。在众多的实验步骤中每一个步骤都有妥善科学的完成。
2.4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对生物防护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生物防护的作用被人们重视起来。良好的生物防护对师生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护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创新,新型的生物防护工具被从业者研究并投入使用。生物防护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防护手段更加有力。具体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操作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变革促进了生物防护工作的变革,教学理念的变革对生物防护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学生没有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学生大都处于医学检验实验中的初级阶段,对医学检验实验的危险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刚刚开始医学实验的学生对新的课题都充满了探究精神,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建立明确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处在了解阶段防护意识薄弱。大多数学生认为穿上实验服,戴上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工具就可以安全的进入实验室了。这种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些致病细菌不是通过基础的安全防护就可以完全的避免感染的。一些学生完全没有生物安全意识,甚至在实验室食用零食。在实验之后随意堆放实验器材,没有对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学生在实验项目结束之后没有对自身进行安全消毒。
3.2 教师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不重视
由于目前学生进行的医学检验实验都是最基础的实验,教师的对实验的生物防护问题重视度有限。实验指导教师都有着多年的执教经验,指导过多年级毕业生。每一个实验项目教师都进行过多次指导,早已成竹在胸。教师的生物防护的重视程度有限,对学生的生物防护指导有限。教师没有完全为学生树立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指导,不能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学生得到的教师指导都是统一的,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失误。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进行不够精细。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一些病毒、细菌的变异没有学习了解,不知道如何防护。
3.3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设备与医疗垃圾处理
在现有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现有的实验设备落后。学校对医学检验实验的资金投入有限,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就会延续使用多年。在设备的具体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设备的操作不当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实验的结果与实验的生物安全。对检验设备的养护不当也会造成生物安全隐患问题。学生对设备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生物安全防护。在医疗检验实验操作中会产生一些医疗垃圾,如废弃的实验样本,一次性的实验工具等。在实验之后医疗垃圾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与处理规定,教师对实验垃圾的处理也不够重视,学生对实验垃圾按生活垃圾进行随意处理。学生在处理医疗垃圾是疏忽了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4.1 加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在学生的医学检验实验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重点对学生讲述对医学检验实验的危险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危险性。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既要保留学生对新的课题的探究精神,又要充分保证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生对安全性。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要求学生穿好实验服,戴上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工具。在实验之前对该项实验的生物危害做出明确的讲解,向学生讲述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教师要提前向学生讲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式,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紧急处理。加强学生对致病细菌的全面认识,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中的规定进行操作,不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学生在实验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后将实验器材妥善摆放。学生在实验前后需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安全消毒,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4.2 加强教师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的重视
虽然目前学生进行的医学检验实验都是最基础的实验,但是教师依然要将实验的生物防护问题重起来。不要泛经验主义的错误,教师对待每一次的医学检验实验的指导都要像第一次指导学生一样认真。在进行实验项目时教师需要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以后的检验生涯中将生物防护重视起来。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起科学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4]学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尽量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减少失误的出现。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教学工作的力度。教师本身要参加国内、国外有关生物防护知识的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一些病毒、细菌的变异学习了解,知道如何防护。
4.3 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设备与医疗垃圾处理
面对学校现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实验设备落后的局面。学校需要加大对医学检验实验的资金投入,及时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保证实验设备的先进性、与设备的可靠性。在设备的具体使用要严格规定学生的设备的操作步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设备使用指导,保证设备不会在使用中造成损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的生物安全。学校需要及时的对实验设备进行检验与养护解决设备的造成生物安全隐患,保持设备的活力。[5]学生要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设备使用,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在医疗检验实验操作中会产生医疗垃圾,如废弃的实验样本,一次性的实验工具等需要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制定明确的处理办法与处理规定。教师需要将实验垃圾的处理重视起来,学生需要对实验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加强对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
[1]王丽兰,全裔.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3):2094-2095.
[2]常成林,曲虹,申艳娜,等.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定位与体系建设的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12,(3):29-30.
[3]高爽,夏薇.生物安全防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意义[J].教师,2012,(1):80-81.
[4]吴琼.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际接轨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1):171-173.
[5]刘克,刘伟,李文婷等.人体解剖教学与临床结合初探[J].医学教育,2013,(8):1075-1078.
(责任编校:京华,俊华)
2016-03-11
陈雨京(1964-),男,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管理。
Q45
A
1673-2219(2016)05-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