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农机局张贵平
突出主业发挥主体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处理
荆门市农机局张贵平
荆门市是农业大市,秸秆资源总量较大、品种多样、类型集中,可利用潜力巨大,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可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408万t左右。省市相继出台有关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政策后,荆门市农机局采取“5+3”利用模式(“5”即“五化”利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3”即3种途径,深加工+还田+收贮),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和产业化开发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夏季,荆门市夏收油菜、小麦综合利用率达98.1%,其中机械化还田占72.0%。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企业63家,建设收储点320个,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2016年夏收期间,荆门市基本消除了露天焚烧现象,没有一处火点及黑斑被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通报。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一主多辅,多元投入。依托国家购机补贴,带动地方财政资金,积极支持企业购买深加工机械和秸秆收储装备。截止目前,全市共补贴带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417台,补贴资金696万元。市级财政安排50万元,对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奖补,主要用于机械购置叠加奖补、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奖补和示范推广等,支持合作社购买打捆机,做到应补尽补。各县市区也积极投入资金约900万元用于禁烧奖励和综合利用,其中东宝区投入41万元用于打捆机叠加补贴,钟祥市拿出35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奖补;二是培植龙头,辐射周边。通过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积极向省发改委为企业争取项目,先后在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项目中拿出3 466万元用于奖励11家规模秸秆利用企业,在建企业已投入5亿多元,将新增秸秆利用能力50万t。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分片包联了凯利板业、世昌科技、亿隆实业等秸秆利用龙头企业,协调国土、电力、税务、银行、保险等部门给予支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在巩固优势产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利用率。秸宝、新银田等企业生产的秸秆燃料出口到韩国,秸得宝、鹏博等企业的草帘、草绳、草垫等产品远销山东、辽宁等地。借助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培植了一批“五化”利用企业。其中,以寿恒、地利奥等为代表的肥料化利用企业9家,年消耗秸秆10万t。以科牧牛业、华中农业为代表的养殖饲料化利用企业30家,年消耗秸秆15万t。以凯迪、新银田、安能为代表的秸秆发电、固化和炭化燃料化利用企业(基地)9家,年消耗秸秆10万t。以绿之丰、钟祥寿乡合作社为代表的食用菌基料化利用企业5家,年消耗秸秆5万t。以凯利板业为代表的生产板材及编织草袋、草绳、草垫原料化利用企业10家,年消耗秸秆10万t;三是提供原料,保证用量。为保证企业生产的秸秆原料,农机部门牵线搭桥,使每一个生产企业与秸秆收贮点签订收购合同,保证企业生产用量,解决收贮点秸秆销售渠道和企业秸秆生产原料。目前通过“五化”利用,培育了京山粮泉、湖北地利奥、马岭生物质燃料、凯迪绿色能源等一批新型绿色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秸秆资源利用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通过以奖代补和政策性补贴方式,建设“中心+场+点”3个层面收贮体系。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秸秆收储中心。原则上按2个建制镇建设一个收储中心的目标分解了任务,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村能人建成5 000 t以上收储中心,目前,荆门市已建立禾木、红峰、雷鸣等收储中心16个,收储油菜、小麦、水稻秸秆达9万t;二是以企业为载体,建立秸秆收储场。在掇刀蓝莓基地、东宝世昌科技、钟祥亿隆实业、京山凯迪生物质发电、力雄农机、界牌原粮、国宝农机、周和明农场、沙洋科牧牛业、建平农场、青松秸秆、四季红秸秆等合作社建立12个千t以上的收储场,收储油菜、小麦、水稻秸秆近万t;三是以自然村为基础,建立秸秆收储点。逐步发展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秸秆收集贩运经纪人,设立、建设秸秆临时堆场或收集点。依托村集体建收储点,配套建设村级收储点100个。目前,各类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在各镇村级建立秸秆收购点310个,新增打捆机60台,安排1 132名收购人员,投入收购车辆1 180台,收储能力达20万t,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高效利用的综合利用格局。
实行县、镇、村三级秸秆露天禁烧与综合利用责任主体,县农机局组织号召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手全面参与到秸秆利用中来,形成了农机系统与当地政府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一是共推机械还田。县农机局提供示范机具和技术人员,镇农机中心组织合作社提供示范田块,村委会组织村民,举办现场会、培训会,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先后在沙洋县双嘉农机专业合作社试验推广秸秆基质育秧技术,在沙洋县马良镇耀星村开展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示范。截止目前,全市共举办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培训会170场次,培训农机手12 000人、农民3.07万人次,投入联合收割机、粉碎还田机、打捆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2.51万台,实现秸秆基质育插秧20万亩(1hm2=15亩)。油菜、小麦秸秆粉碎还田258万亩(折合54万t),还田率72%。水稻秸秆还田和打捆回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二是共督还田质量。夏秋收获期间,启动市、县、镇、村秸秆综合利用巡查监管网络,定岗位、定区域、定时间,全天候、全覆盖,巡查、监督、控制作业质量。严格按照《关于加强秸秆利用农业机械质量管理的意见》,组织开展全市春季秸秆利用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监管活动,对不带粉碎装置的本地收割机不允许下田,对不带粉碎装置的外地收割机劝其离境,严格控制留茬高度和秸秆粉碎长度,要求小麦、水稻、油菜留茬高度控制在15 cm以下,茎秆切碎长度不超过10 cm。组织开展机收作业质量检查3 253人次,设立跨区作业点22个,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
荆门市农机局将按照“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科技支撑,政策扶持”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完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建立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还田和产业化利用格局,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市场运作、共同受益的长效机制,搞好秋季水稻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