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飞,田俊敏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财会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定位及其模式研究
李飞,田俊敏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财会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社区教育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发展、身心健康、文化、娱乐等社会活动的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社会活动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社区教育定位,积极进行社区教育模式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分析当前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现状着手,深入探讨社区教育的定位及其模式,从而革新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教育的地位。
农村城镇化;社区教育;定位;模式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及发展目标。基于此,近些年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使得农民在生活方式、文化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促使社区教育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需求,满足人们在文化方面、精神方面、生活方面的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定位社区教育,积极改革社区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拥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逐渐转化为城镇居民,在医疗、社区教育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其中,在社区教育方面,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等社会活动,政府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社区教育发展,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1]。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国家对社区教育的大力支持,使得社区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从社区教育现状来看,社区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教育作用的发挥及其未来发展。
(一)居民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
尽管有很多居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但大多数社区居民并没有清楚认识和了解社区教育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居民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多从自身利益考虑,过多关注社区教育是否对自己身心有益、需不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是否能够提升自身技能等,在准确了解以上困惑的前提下,再三确定社区教育对自己身心及生活有利后,才愿意参与到社区教育。
(二)社区教育推行标准不统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完善社区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统一的教育标准,对于社区教育予以规范和约束,可以使社区教育持续稳步推进。但是,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还没有对社区教育予以规范和保障,使得社区教育的推进缺乏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方面的法律支持。加之社区教育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标准,没有完善的实施细则,必然会影响社区教育的推进,导致社区教育效果不佳[2]。
(三)缺乏组织管理机构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应当积极构建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农村社区教育体制和目标的制定,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使得社区教育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社区教育的推进还未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这使得社区教育的相关工作难以及时、完整、有效地落实,导致社区教育效果不佳,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四)社区教育缺乏必要的资源
社区教育缺乏必要的资源,主要是因为两方面原因,其一物质资源缺乏。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书籍、教育场地、教育设施等,但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社区教育缺乏物质资源,相应的社区教育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其二,资金投入不足,亟待加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农村人口总数又比城镇多,这就造成农村社区教育经费不足,使得社区教育设施、师资等方面配置较差,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对社区教育予以重新定位,规范、合理地进行农村城镇化社区教育调整与优化,必然能够提高社区教育水平,为促进社区居民实现良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一)全面型社区教育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等方面都要随着身份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如思想观念、综合素质、文化程度等,导致农民的整体水平与身份不符。对此,应当重新定位社区教育,切实有效地落实社区教育,促进居民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提升我国整体文明水平。基于此,社区教育的定位,应为全面型社区教育,也就是扩大社区教育的职能,使其能规范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社区农民在社区教育中,能够真正得到改变,成为有思想、有品德、有文化、有意识的农民。当然,要想科学、合理地推进全面型社区教育,需要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宣传社区教育,逐渐改变社区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之投入到社区教育当中[3]。
(二)法律型社区教育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为了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就要将其定位为法律型社区教育,制定健全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还要加强社区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促使社区教育依法实施、规范实施、标准实施,从而促使社区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并促进社区教育良好发展。当然,法律型社区教育的推进,需要基于本地区实际情况及农村城镇化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对社区教育目标、任务、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促使社区教育有法可依,有序开展。
(三)信息型社区教育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要使社区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将其定位为信息型社区教育也很必要。终身学习思潮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给教育领域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定位在科技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对社区教育进行深入改革,如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实施网络教学等,通过社区教育推进现代化建设。
(四)培训型社区教育
普遍来说,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民在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缺陷。为了使农民群众更好地适应新的身份,社区教育还要对农民群众予以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促使农民群众更好地生产和生活。将社区教育定位为培训型社区教育,使其能够对农民群众进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新市民教育等方面培训,促使农民群众逐渐成为新型农民。当然,要想良好地推进培训型社区教育,应当了解农民现状,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社区教育,促使社区教育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培训农民,使之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民。
(五)整合型社区教育
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为了推进社区教育,积极进行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很有必要。为此,将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定义为整合型社区教育,积极整合当地教育资源,将其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调整和优化社区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等,促使社区教育真正得到提升与创新。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将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定义为全面型、法律型、信息型、培训型、整合型社区教育,持续推进社区教育,可以使社区教育更好地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当然,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改革社区教育的模式,科学、合理、规范地开展社区教育。
(一)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1.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
农村城镇化就是农业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地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它表达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转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等。目前,对于社区教育模式的概述,并没有统一的说明。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定义了社区教育模式,即为能发挥城镇化社区教育功能,实现城镇社区教育有目标和组织的结构模型及其活动方式。
2.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的理解,确定社区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其一,本土化。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传统生活状态,但其形成时间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彻底改变。基于此,所推进的社区教育,必然受到农村形态的影响,使其具有本土化特色。
其二,后发性。美国社会学家列维认为,后发优势即为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社区教育的实施符合后发优势,相应的社区教育可以借鉴城市成熟社区教育模式的相关经验来推进社区教育,规避成熟社区的社区教育问题,促使后发展的社区教育更好地走向成熟。因此,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具有后发性特点。
其三,可塑性。相较于城市成熟社区的社区教育模式,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社区教育模式的实施处于初期尝试阶段,这使得社区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即参考相关经验,合理规划设计社区教育模式,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4]。
其四,多元性。这里所说的多元性是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任务及发展的多样化。为了兼顾农民群众生活需要、劳动需要、文化需要、精神需要,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以上需求,对社区教育模式的选择及实施方案的制订,会倾向于多重组合,使得社区教育模式具有多元化特点。
(二)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的科学运用,能够凸显本土化、后发性、多元化等特点,使社区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满足社区农民的社会活动需求。但综合分析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社区教育模式实施情况,发现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内在动力不足
社区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教育,其发展与模式的形成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和社区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社区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具体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内在动力不足,即社区工作者及社区农民并没有清楚、准确地认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加之社区居民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对社区活动不积极,参与性较低,这使得社区教育的形式单一、效率不高,大大影响了社区教育的作用发挥及其发展[5]。
2.教育资源有限且利用率低
社区教育资源多来源于正规教育机构、非正规教育机构、个体、家庭、社区居民,科学、合理地应用社区教育模式,推进社区教育活动,需要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支持。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得到正规教育机构、非正规教育机构、个体等方面的资源支持较少,使得社区教育的效果不佳。另外,在经费投入方面,社区教育的经费主要是居民集资或企业赞助,这使得社区教育经费有限,难以支撑各社区教育项目的推进。
3.政策支持缺位
各级政府对农村城镇化建设尤为重视,大力支持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如辽宁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70%左右,2020年达到75%左右。但是,相关部门对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支持性政策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社区教育职责不明、任务分配不合理。
4.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都是由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基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社区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组织管理机构来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并且保证民政、街道、卫生、文化等相关方面机构及部门能够支持并参与其中,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目前,大多数城镇化建设的农村,社区教育是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所制定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未能规范、合理地实施,加之相关机构和部门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使得社区教育未取得良好的效果[6]。
(三)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实施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对其予以积极改革。
1.充分挖掘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改革的内、外动力
在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应当加强内、外动力的挖掘与强化。内在动力强化方面,首先要详细了解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状态、文化生活、经济来源,进而合理调整社区教育活动,使之能够满足各个社区农民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其次要充分提升社区教育的广泛性,也就是调整社区教育的内容,激发社区农民的学习热情,参与社区教育工作,丰富内涵,提升素质。
外在动力方面,应当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意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积极宣传社区教育,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使得社区农民在参与教育、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质,更好适应城镇生活与工作,推动社会发展。
2.强化城镇化社区教育发展意识,提升社区农民的素质
一方面,开展多形式、多类别的社区教育活动,鼓励社区农民参与其中。如开展终身学习活动、文化表演活动,举办养生堂讲座等;在小区内设置教育专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法律知识、农业技术知识等。另一方面,基于社区教育需要,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考核,使得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尽职尽责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尽量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与社区农民和谐共处、和谐生活。
3.加大现代学习理念的融入,转变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
彼得·圣吉曾说:“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我们从未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提高,成为新型农民,我们应当树立现代学习理念,转变广大农民群众的学习观念,如此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当中来,逐步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强化自身技能等。对于现代学习理念的树立,农村社区教育人员及管理者应当建立“党政主导,部门联创,市区共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社区教育经验,结合本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情况,采用适合的手段来引出现代学习理念,并为社区教育指明方向,促使社区教育能够科学、规范地展开,正面教育和熏陶农民。
4.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主要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两种。其中,显性资源的来源是正规教育机构、非正规教育机构、个人、家庭;隐性教育资源的来源是居民的知识、经验、特征等。为了使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能够良好开展,应当注意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并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社区教育资源开放机制,合理、科学地运用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对于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应当将正规教育机构、非正规教育机构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通过与地方中专、高职院校、文化体育馆、图书馆等的合作,使之能够支撑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在隐性教育资源挖掘方面,应当增强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及社区归属感,使之能够参与到社区教育当中来,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一份力量。与此同时,还要科学规划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使其能够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监督与控制,促使社区成员能够良好地运用教育资源,帮助社区成员逐步提升自身知识文化水平[7]。
[1]高玉春.基于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22-22,39.
[2]邵海英,邵成智.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优化 [J].成人教育,2015,35,(10):1-5.
[3]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4):143-148.
[4]丁利锐,杨青.河北省城镇社区教育问题与对策——基于社区教育培育性成长路径的研究[J].河北学刊,2013,33,(2):199-202.
[5]丁红玲.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推进策略——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研究报告[J].职教论坛,2014,(6):40-43.
[6]龚长宇.社区教育: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对长沙市开展农民工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6,(4):10-13.
[7]王振杰.社区教育需求导向研究——基于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1,(5):73-79.
G77
A
1671-2862(2016)03-0001-04
2016-06-02
辽宁教育评价学会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课题项目“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PJHYZD15024)的研究成果。
李飞,男,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田俊敏,河南西平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