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思考

2016-03-08 00:20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言学理论语言

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思考

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语言学课程课堂教学受到严峻挑战。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就如何应对转型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用英语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5)(以下简称“大纲”)规定,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英语语言学》(以下简称“语言学课程”)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知识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因此,语言学课程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育中非常重要。胡壮麟在《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就英语专业的专业特性的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指出“回顾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的工作,我总觉得制定计划时确实很少讨论这些专业课的教学情况”。据笔者文献资料查阅,在外语类的学术期刊中,外语教学改革的文章大都集中在英语技能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上。

潘之欣在《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一文中对全国范围内英语系开设的语言学课程进行调查表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依然停留在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使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其一,教师费劲心思讲授语言理论知识,学生却不能将之用于解释实际语言现象,反而认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无实际价值;其二,语言学课程包含大量学术用语,教师往往花很多时间解释术语,导致学生认为语言学课以术语背诵为主要任务,对学习目的很茫然,结果老师和学生无法体验教和学的快乐感和成就感。鉴于此,语言学课的忠实粉丝大多只是一些准备参加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更甚者,“语言学枯燥无味”之片面观点导致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选择语言学为专业的学生屈指可数。最终导致老师不愿选择教授语言学课,学生也不愿上语言学课,这种尴尬局面在地方本科院校尤为突出。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发展是教育部着力推进的四个方面的改革内容之一。地方本科院校在面临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办学思路、模式和方法都将逐渐进行转变,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目的也将相应进行转变。在这种背景下,理论性和学术性强的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将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语言学课程教学将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二 语言学课程教学思考

根据《大纲》,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笔者认为语言源自生活,语言意识的培养实为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突出语言理论知识用于解释实际语言现象并指导实际生活中碰到的语言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要求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育人。对于语言学课程来说,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要求毋庸置疑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语言学课程教学如何真正达到《大纲》和转型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在教学内容上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选用戴炜栋和何兆熊主编的《新编简明英语用语言学教程》作为主要教材,这本教材相比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教程》更加简单易懂,更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阅读。这本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交叉学科的介绍主要关于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以及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内容,相对比较实用,但笔者所在的学校语言学课程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只有 32个课时,要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完成本教材所有内容完全不可能。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教师可以重点为学生介绍6大分支学科、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的部分重点内容以及历年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些重点考察的理论。这样选择教学内容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将来的就业主要以服务地方为导向,而英语专业的学生服务地方的主要途径为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以及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对外贸易服务。语言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从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出发,学生应该首先对英语这门语言有系统的了解,对英语音形义三个层面的规律和规则有清晰的了解,这既有利于他们将来在英语教学岗位上得心应手应对教学中的问题,又有利于他们更恰当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采用应基于对语言学习特征和规律的了解和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因此,了解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也相当重要。第二,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虽然大部分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小学英语教育,但每年都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语言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有意继续学习深造,这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都会很大兴趣和动力,他们希望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能帮助他们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几个课时对交叉学科中一些经典的理论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介绍这些经典理论不仅对考研学生大有裨益,而且也能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将生活当中的语言现象同其他学科结合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内容重点上,教师可以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整个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进行重点安排,例如第二章Phonology的重点可以放在2.3部分,2.2部分Phonetics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因为学生在大一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已有一个学年的时间了解英语语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第三章Morphology也可以建议以学生自学为主,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在大三第一个学期开设的《英语词汇学》课程上已经进行了系统地学习(笔者所在学校是这样安排的)。第四章Syntax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理解难度也相当大,但这部分内容是生成语法理论原则与参数理论阶段的核心内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是当代语言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学生很有必要重点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多用一些课时讲解。在分支学科介绍中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理论,如第九章Language and Culture中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Sapir- Whorf Hypothesis),第10章Language Acquisition中的临界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第11章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可拉申的输入假设(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以及一些重要术语 Positive transfer、Negative transfer等,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考研也将指导学生毕业后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二)在教学方法上

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潘之欣(2002)对《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调查显示43.3%同学不喜欢该课程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差,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对此也有同感。教学方法的采用受制于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程度。潘之欣(2002:55)认为《英语语言学》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语言学理论功底,全面把握语言学体系,深刻理解各个主要语言理论,语言学知识广博,融会贯通”。此外,语言学教师还应具备很强的语言研究能力,对语言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国内外前沿研究有很清晰的了解,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地方院校在转型发展时期,“满堂灌”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更应立即被摈弃,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2015年被认为是中国创客教育元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认为其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于激发创新能力,激发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容易形成“满堂灌”课堂,最终发展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语言学课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通过探索的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讲授某一理论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难易适中的、有趣的、逻辑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语言现象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进行查阅,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最后对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释。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利用少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进行阐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避免了单一化,出现多元化、多维化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学习第五章Semantics关于意义的几种经典观点时,在介绍了几种观点之后,可以让学生针对每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在进行点评时必须有足够的经验支持,不能凭空乱点鸳鸯,为完成这项任务,可以建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并可以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最后教师对小组的评论进行点评。

2.对比研究。单纯的语言学理论讲解枯燥、晦涩难懂。语言学理论是在对大量语言事实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语言理论源自语言事实,用于解释语言现象。教师在语言理论介绍时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现象,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并启发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理论联系实际和对比研究的过程是理论构建过程的重要步骤,学生在自己参与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也接触了语言理论研究方法,还加深了对语言理论的理解,激发了语言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活跃了语言学课堂。例如,在介绍语言的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找不同动物交流方式并引导他们思考动物交流方式与人用以交流的语言有什么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动物交流方式和人的语言的区别,学生对语言的识别特征理解起来相对比较轻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体会了语言理论和假设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验支持,这为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和深造进行语言分析打下了良好的方法基础。在第三章Morphology介绍词素morpheme这个概念时,也可让学生对比分析汉语中的词素,引导学生思考汉语中是否存在屈折词素。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对词素“表示最小的意义或者功能单位”的概念的理解可以进一步得到加深。

3.引入真实案例。潘之欣(2002:52)问卷调查显示,36.7%的学生认为语言学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所以不喜欢该课程。语言学课是一门理论课,其不同于技能课。技能课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理论课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自然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语言理论源自生活,只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处处有语言理论的体现。语言学大家江蓝生曾说过,语言学是口耳之学,处处留心是学问,说的正是以上道理。为更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加语言学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引入真实有趣案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例如,在介绍神经语言学时,笔者曾引入2015年2月湖南都市频道报道的一个真实案例:湖南一名94岁的老太太因脑梗住院,老太太苏醒时竟只能说英语,不能说中文,但能听懂中文,据了解,老太太有过30年的英语教学经历,年轻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这个奇特现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学生提出了关于语言和大脑神经关系的一些相关问题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很多同学课后表示语言学很有趣。

4.引入英语技能课程中碰到的语言难题。潘之欣(2002)认为语言学课程“忽视运用知识指导英语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学生服务地方教育、经济和文化为导向,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求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转型发展时期更是如此。语言学有很强的知识性,教师在授课中更不能忽视指导学生用语言知识指导英语学习。例如第四章syntax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的知识对英语语法学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用短语结构规则来引导学生辨别英语短语或者句子的正误以及分辨英语歧义句子。笔者曾让学生辨别the student from China of syntax和the student of syntax from孰对孰错,结果很意外的是,每个班只有一小部分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能辨别出来,但问及原因时却哑口无言,只能以“语感”对之,在介绍了短语结构规则之后,学生都感叹这个规则有超强解释性,对其另眼相看,学习兴趣自然增加,之后很多同学还会拿一些平常难以辨析的英语句子跟笔者一起讨论如何利用该理论武器进行解释。

5.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样化授课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已广泛使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强,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得到更大程度激发。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授课模式,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章节,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展示小组自主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对该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并适时进行补充。笔者曾让学生对第五章的5.3.2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的内容,并能补充大量教材外的相关语言事实。此外,学生的 PPT制作相当精美,能吸引其他同学的兴趣,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课堂教学活动合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效果甚好。

(三)在评价方式上

教学评价是为了检测教和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监督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为了更合理检测教学效果,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考试形式,突破单一的课程知识考核限制,重视过程性评价,将平时的课堂评价、课外作业评价与期末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宗旨设计一些课堂问题和课外作业,以真正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戴伟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1-50.

[4]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47-55.

[5]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2):32-36.

[6]万玉凤.高校综合改革新命题,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02-29.

[7]张廷.浅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28-129.

(责任编校:呙艳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7-0167-03

收稿日期:2016-03-11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学院青年教师改革课程“英语语言学概论”(2014-201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丽萍(1982-),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形式句法学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理论语言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言是刀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