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 洪
以实现“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 洪
中国航天事业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不仅形成了三大主业,创造了五大品牌,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辉煌成就,还在推动科技进步、国防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航天将以重大工程为平台,继续发挥全国大协作的优势,以更加快速、更加融合、更加创新的姿态,牵引基础研究,吸纳前沿技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中秋月圆夜,天宫问天时。今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全国人民在共度中秋佳节之时,中国航天人为全国人民送上了一道节日大餐,就是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揭开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新篇章。一步一个脚印,中国航天用实践诠释着:我们的事业的舞台是浩瀚宇宙、星辰大海;我们事业的梦想是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我们事业的道路是自主创新、军民融合、协调发展。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从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成立第五研究院,到1965年这个组织集体转业脱了军装变成七机部,从1982年成立航天部,到1999年成立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后来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到今年10月8日航天事业走过60周年。现在中国航天有三大主业,一个是宇航系统,一个是导弹武器系统,还有航天应用与服务业。有五大品牌,导弹、火箭、卫星、飞船和空间站、深空探测器。我来自中国航天的发祥地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我们首任院长,是导弹之父、我们特别尊敬的钱学森。
中国航天自主创新之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是从大到强的跨越阶段。1957年到1959年,从模仿创新,引进苏联的导弹,到我们运载火箭从液体导弹武器转为液体的运载火箭,是从小到大的发展。今后2020年到2030年再到2050年,走到世界先进前列和引领发展,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阶段。发展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兼容并蓄的发展之路。我们所有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确实碰到了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自力更生,只有靠自己奋斗。
1980年5月18日,作为“两弹一星”的里程碑,我国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第一代战略导弹的腾飞;作为载人航天的里程碑,航天员杨利伟在2003年10月15日,搭乘长征二号F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翱翔一天后返回,我国进入了载人航天国际空间俱乐部;作为探月工程的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开启。
以这样的方式,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奠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和我国航天大国的地位,更是奠定了我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三大工程的实施,也有力牵引、辐射、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制造工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增进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关于航天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科技三会”上,对科技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当前,我国的航天产业也确实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动前瞻性、先导性、颠覆性的技术发展。譬如,新一代的运载火箭,小、中、大都支撑着高端的制造和新的材料;在未来的自由进出空间能力的过程中,综合动力技术、重复使用运载器,都是我们未来自由进出空间能力发展的布局。总的来说,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管是搞运载器的、搞飞行器的、搞测控的还是搞应用的,整体上以这样的背景为支撑,标志着航天产业的发展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时代。遵循市场规律,拉动产业链的下游,促进高端制造、基础工业的发展,再助推上游的空间通信、遥感、导航等技术,天地一体广泛应用,确实能够支撑我国航天产业领域获得全面的发展。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对科学是有敬畏、有敬重,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找到方法,尽量做到成功,尤其是载人航天,我们做火箭,现在可靠性的积累,从原来设计的0.97已经增长到0.98,我们希望那0.02还有安全保障,一旦发生问题,也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出一路的故障,也能保障正常运行,出二路的故障,也能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是非常现实的,是需要各个行当都来托举的。作为核心的一些关键的单机产品和一些前瞻的新技术,也希望得到全国各行各业一些核心技术的支撑,以解决航天技术的高精度问题,破解风险,促进其更加可靠稳定地运行,来满足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要求。
另外,我们也要以航天技术支撑国民经济的绿色发展,像无污染的推进剂、煤气化炉、氢燃料电池等,支持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转型转化。实施重大专项工程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各个部委希望我们把航天的成果转化、应用到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努力的。希望我们的一些特种泵阀的技术、能源控制技术,也能够应用到医疗健康等领域,进而支撑发展。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也要通过智能、智慧。在这样的体系构架下,有很多全国的大协作和一些应用工程的深化、细化和转化,希望能够跟各界、各地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根据国家的重大部署,我们按照三个阶段来实施,以“航天梦”的实现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二代导航、火星探测、空间飞行在轨服务的支撑下,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够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完成这些重要工程目标,这标志着我们进入空间能力、空间转移能力和空间维护能力。到2020年,载人空间站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像火星探测工程如期实现,标志着中国航天可以进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未来,中国航天将以重大工程为平台,继续发挥全国大协作的优势,以更加快速、更加融合、更加创新的姿态,牵引基础研究,吸纳前沿技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强力支撑2030年、2050年科技强国阶段目标的实现。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航天人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秉承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走自主创新、军民融合、协调发展之路,与中国各界科技力量通力合作,开拓进取,在圆航天强国梦、科技强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所作的大会特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