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装修的程序员不是好木工

2016-03-08 17:23沈宓
中华手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木工富翁渔夫

沈宓

我们都听过富翁与渔夫的故事,说富翁看到渔夫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很生气,责问他为什么不去工作。渔夫眯着眼反问富翁,为什么要忙?富翁回答:“只有干活才能赚钱。”渔夫又问:“赚钱来干吗?”富翁说:“有了钱可以享受呀。”渔夫“嗤”地笑了:“我现在躺在这里晒太阳,不就在享受吗?”

许多人听了故事大都会一笑而过,但却在高文中的心里留下了痕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对于自己的爱好永远只能等退休后才能尽情尽兴吗?如果还要再等30年,那么为什么不趁现在?”

学霸辞职当木工

高文中的简历,绝对是学霸级的。2000年考入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入学第一年就拿到一等奖学金;2004年毕业后顺利进入汇丰银行软件开发部,从软件工程师一路升到项目经理,一干就是10年,是团队里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照着高文中努力的劲头,工作发展规划原本与木头也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木工,按照高文中自己的话来说:“中毒极深!”

有多深?那时,高文中还住在广州市中心,为了琢磨木工,他在自家天台上倒腾了两年多的木工。车床、工作台、固定器……一应俱全,但始终感觉施展不开。“加上IT业工作压力大,常常加班,跟家里人也聚少离多。”2014年年底,高文中决定辞职做木工。这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家里人首先的反应自然是劝阻,这么好的工作,又正值上升期,为什么要中断事业,把钱投到兴趣爱好里?

因为,不想30年后才实现梦想。

高文中做事属于行动派,他一边办手续,一边开始给工作室选址。尽管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了多年,但高文中并不喜欢城市的拥挤和浑浊的空气,他更爱大自然的广阔和清新的空气。高文中理想的工作室,是兼具木工学习与修行的。人们来工作室,既可以学习木工知识,又能让身心完全放空、放松。选来选去,选到了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子,凤凰山脚下一处空置的院子。说是院子,但实际的状况跟废墟无二,杂草丛生,墙壁斑驳,荒废多年。

高文中就在这个村子里长大,现在高爸爸和高妈妈还生活在村子里。早些年,这个院子很热闹,人们在这里碾米、榨油,慢慢地这个院子就荒了,原有的屋顶也塌了。这些年,高文中外出求学、工作,偶尔回村子,来来回回都能看到这片废墟,却没想到兜兜转转被自己给租了下来。

又做设计又当工人

没有请专门的设计师,也没有仔细的规划,一切全凭高文中自己的想法。

“在院子中心,有一大坨人民公社时代就留下的放碾米机器大水泥柱子,又大又重。”高文中和表弟挺头疼,要怎么处理才能弄走。电钻?钻到虎口发麻还纹丝不动;抬走?太重没这个可能。最后,高文中搬来十几捆树枝当柴火,熊熊大火烧了几天,再淋冷水软化表面,和表弟两人轮番上阵钻了整整两天,才把这个大柱子瓦解。

“拦路虎”算是解决了,高文中可以挽起袖子玩一把设计与建筑的“跨界”。原本院子的屋顶垮了一半,还剩一半,正好做成开放式的庭院。请来表弟做帮手,又在村子里就近找了水电工和泥工,高文中计划花3个月时间完成院子的改造,建成木工工作室,有机器房、手作室、院子、菜园,还有食堂。如果有人感兴趣就开课;如果没人来,就打算自己做木制品通过网络卖出去,这是高文中对工作室最初的安排。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2015年3-5月,天公不作美,雨下个不停,不得不停工。5月份,村子里还遇上了一场洪灾,水一直淹到工作室。当时工作室还有许多地方没动工,家里人又趁这个机会劝高文中放弃,“也有一点动摇,但内心来讲还是不愿意。”雨一停,高文中就马上开工。院子本是几十年前的建筑,高文中也不想用现代的水泥和砖去堆砌修建,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高文中特地在建材市场找寻古老的地砖,但到处都没有卖。于是,他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问,好在有些村民拆房子保留了一些,东拼西凑才集齐了铺庭院的地砖。

结果,做灶的时候又遇上执拗的师傅,坚持只砌11层的砖,宁可罢工也坚决不砌第12层,事关风水绝不乱搭乱建。高文中一边暗笑师傅的固执,一边又觉得11层矮了一些,不方便后续使用。没辙,只能上网查师傅的说法,结果还真有,但没说必须11层,只要是单数就可以。于是拿着资料跟师傅商量:“师傅,您看要不砌13层?”灶台完工后,高度刚刚好。

就这样,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高文中才将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室硬装完毕。

懂生活的木工才是好木工

除了喜欢木头,高文中看到喜欢的石头也会两眼发光。他寻思着给院子铺一条鹅卵石的路,结果一打听,鹅卵石要3块钱一斤,算了算铺路至少得上万斤,吓得他决定自己捡。于是,他发动家人、朋友一起开着车去河边捡,一边捡,一边玩儿,又开了心,又得了宝贝。20多千米的距离,来来回回了6次,期间还遇上狂风大雨被困河心岛,幸好及时上岸。虽然想想都后怕,但看到被填得满满的后备箱,被一寸一寸铺满的路面,高文中又觉得很值。

在工作室搭建的过程中,高文中也没闲着,忙着在村头村尾“捡垃圾”。别人不要的罐子,捡回来收拾干净,在底部钻两个孔,就是花瓶;没人要的木头桠枝,捡回来洗净刷层清漆做摆件、挂钩;被大风吹倒的树,躺在路边,他和表弟连拖带拉搬回工作室竖起来当做秋千的支柱,再买了防腐木,做了铁架子,搭个向阳的秋千。在有阳光的日子,秋千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地方。就连装修剩下的水泥,高文中也没浪费,做了简单的模具,调和、干燥、脱模,就是粗狂大方的花盆,再在河边挖两株绿植,往旁边一放,自成一景。

古人说:“小桥流水人家”。高文中觉得没有小桥流水,那人家也是不完美的。于是又叫上表弟,给院子挖渠引流,筑桥种荷。搭铁骨架、拱土、放铁丝网,倒入水泥河沙。等水泥干透,再将附近的活水引来,撒了鱼苗,种了碗莲。最后还用剩余的边角木料给青蛙做了“独栋豪宅”。

“我理想的生活,就是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顺便挣点米饭钱。”高文中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菁木时光。菁,寓意精华;菁木,立意创作精致的木器,也寓意木上萌芽,重新开始。给微博注册,高文中也用此名。于是,时间长了大家都管他叫菁木老师。

归园居田喜木生活

工作室建成后,就有朋友说要过来看,高文中想说地方并不近,甚至算得上偏僻,来的人应该没几个,结果最后来了200多号人,把院子挤得水泄不通,让高文中和家人累得趴下。第二次开放日,高文中找了一批志愿者在现场帮忙,引进了咖啡店,出售咖啡、甜点、意粉等轻食。但一天下来,自己还是累得不行,许多朋友想深入交流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原计划每月一次的开放日,高文中最后还是放弃,用主题活动日代替,限制人数,深入交流,这样的方式才是工作室更适合的开放方式。每月,高文中会开2~3期木工培训班,每次招8~10人,两天一夜,提供食宿。

不想当木工的日子,高文中就忙着打理院子前后的蔬果田地,在不大的“自留地”里,种满了当季的蔬菜、还有等着结果的果树……虽然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体力上不见得比在银行里工作轻松,但能畅快地感受大自然,发现四季的细微变化,这些都让高文中觉得舒服。学员们在这里,除了体验木作,还可以帮着打理院子。一日三餐,吃着亲手摘的果子,用柴火灶大火烹饪还带着镬气的热菜,学到的不只是木工,带走的也不只是作品。

“以前在空调房里没日没夜地加班,真是傻透了,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亲自体验。”高文中回想自己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从工作狂变成文艺男青年,过上乡居田园的日子,觉得很值。“其实,科技并不能挽救人类,也不能带来幸福,只会让人与自然离得更远。所以,守在这里,并不是与世隔绝,反而是我认识世界的方式。我这两年认识的朋友,比过去十年还要多。”

关于未来,高文中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只想继续完善工作室。虽然偏居一隅,但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朋友,高文中乐于在此做菁木老师,跟同好聊天,增进手艺,扩大眼界。

猜你喜欢
木工富翁渔夫
基于特征参数化的木工CAD/CAM系统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渔夫和小猫
渔夫之利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
与富翁做邻居
数控木工轮廓铣床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
比较出来的“富翁”
天皇版“渔夫”